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3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龙柏立枯病病原菌、冬青叶斑病病原菌、草坪霜霉病病原菌、夹竹桃褐斑病病原菌和蔷薇灰霉病病原菌为试验菌株,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缬霉威和氟嘧菌酯混配对5种园林植物病害的联合毒力作用。结果表明:当缬霉威和氟嘧菌酯的混配比例为1∶3时,对龙柏立枯病病原菌和冬青叶斑病病原菌的共毒系数为分别为195.03和201.48;混配比例为3∶1时,对草坪霜霉病病原菌的共毒系数为196.29;混配比例为1∶5时,对夹竹桃褐斑病病原菌的共毒系数为195.27;混配比例为1∶10时,对蔷薇灰霉病病原菌的共毒系数为198.89。表明缬霉威和氟嘧菌酯按适当比例混配对此5种园林植物病原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我国天然林资源的现状和特点,从资源结构、人口密度、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天然林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持续实施天保工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83.
陈静  宋光同  汪翔  佘磊  武松  吴明林  丁凤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08-11709,11842
[目的]弄清螺蛳改良水体的效果,并为虾蟹、甲鱼等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平均水温为22.8℃、曝气的情况下,以富营养化的池塘水作为试验用水,进行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和梨形环棱螺改善水质的研究。[结果]螺蛳对TN、TP没有显著的去除效果;投放10、20、40个铜锈环棱螺及梨形环棱螺氨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35.39%、33.93%、29.57%和38.29%、25.69%、19.39%,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48.67%、36.14%、34.96%和38.93%、35.20%、33.08%。[结论]投放一定密度的铜锈环棱螺及梨形环棱螺有利于水体环境的改善,不同密度螺蛳改善水体环境的效果不同。建议与沉水植物共存,达到螺-草互利作用进而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4.
金钱龟的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三)金钱龟的养殖技术一、饲养池条件(一)饲养池的建设龟池的建设,都必须具有如下设施:①防逃围墙:外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防盗为原则。池的周围要用砖砌成50厘米高的围墙,面上砌成“T”字形,防龟往上爬,墙壁要光滑,基脚要深...  相似文献   
85.
夏季是饲养肉用仔鸭的黄金时段,但高温高湿环境易使鸭舍粪便腐烂发酵、孳生病原微生物、诱发疫情疾病,对仔鸭生长不利。在炎热的夏季,若鸭舍内通风设施不健全,鸭舍内温度太高,高于鸭正常生产的适宜温度,引起死淘率增高,采食量减少,产蛋率下降,蛋种鸭则引起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同时夏季其它不良因素也太多,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更好地发挥鸭的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特将夏季蛋鸭的饲养管理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6.
分析了景宁县发展林下绿色产业的优势条件,介绍了其现有的几种林下经营模式及其发展经验,对发展壮大林下绿色产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7.
罗武松  金津  王金秋 《水产科技情报》2016,43(3):151-154, 159
阐述了在人工控制的模拟自然生境条件下淞江鲈鱼种的两种产业化培育模式:车间系统产业化培育和车间—池塘接力产业化培育。前者包括模拟自然生境浅海海水生态系统、河口混盐生态系统和河流淡水生态系统的车间系统调控技术,鱼种早期培育、淡化技术和关键生态因子的调控技术等;后者即在鱼种培育的前期,水环境要求海水和半咸水时,在模拟自然生境的车间系统中进行培育,鱼种淡化结束后移至池塘环境中继续培育,该模式的技术要点包括车间培育阶段的鱼种淡化、鱼种驯化,池塘培育阶段的池塘准备、饵料生物培养、鱼种放养、水质调控和鱼种捕捞。  相似文献   
88.
为探索MyoD基因多态性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状的影响,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草鱼MyoD基因上的突变位点,并分析其与草鱼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草鱼MyoD基因上筛选到4个多态性高、分型稳定的突变位点,即M1(940后T碱基的插入)、M3(1630后重复单元AATAGCCT的缺失)、M4(G1669A)和M5(A1681T)。M1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体长、全长、尾柄长和尾柄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纯合缺失基因型(DD)显著大于纯合插入基因型(TT);M3和M4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M5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体质量、体宽、体高和眼间距存在显著差异(P0.05),优势基因型为TT。MyoD基因的M1和M5突变位点可作为草鱼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9.
对稻田和池塘养殖的2组中华鳖日本品系的形体指数以及肌肉和裙边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氨基酸组成和质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稻田鳖与池塘鳖的肝体指数、裙体比和体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2)稻田鳖与池塘鳖的肌肉、裙边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池塘鳖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稻田鳖,稻田鳖裙边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池塘鳖,两者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3)池塘鳖肌肉的硬度、粘性和胶黏性显著高于稻田鳖(P0.05),裙边的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稻田鳖(P0.05),稻田鳖肌肉和裙边的口感优于池塘鳖。  相似文献   
90.
安徽省10个日本沼虾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安徽省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安徽省6个野生群体(女山湖NSH、巢湖CH、姑溪河GXH、南漪湖NYH、长江东至段CJ、升金湖SJH)和4个养殖群体(滁州CZ、太湖1号F2TH1H、当涂DT、养贤YX)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用的10对微卫星标记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PIC0.5),各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期望杂合度He=0.795~0.876)。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有3.64%来自群体之间,96.36%来自于群体内部。遗传分化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属于中低水平(Fst0.15),NSH和TH1H之间的遗传分化最小(Fst=0.002 8),遗传距离最近(D=0.039 8),而SJH和CZ之间的遗传分化最大(Fst=0.114 4),遗传距离最远(D=0.226 0)。基于群体间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NSH和TH1H遗传关系最近。综上所述,10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各群体间遗传分化属于中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