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25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由于磷肥的过量施用,使磷在土壤中富集,存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潜在风险。通过对比1980、2010和2020年焉耆盆地耕层有效磷的含量变化,分析土壤有效磷的时空富集特征,利用相对生态风险系数对研究区进行环境风险分析。结果表明:1980~2020年间焉耆盆地耕地有效磷处于增加态势,由中低水平升高到丰富水平,有效磷含量提高了2.66倍,年均增加0.62 mg/kg,博湖县年均增加量最高,为0.96 mg/kg。通过空间插值分析,1980年焉耆盆地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以中等为主,2010年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以较丰富为主,2020年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以丰富为主,博湖县、和静县、焉耆回族自治县耕层土壤有效磷呈现富集。根据2020年耕层土壤有效磷相对生态风险系数,借助ArcGIS空间插值分析,得到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效磷环境生态风险区。焉耆盆地部分耕地土壤有效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合计面积为1811.45 km2,占研究区耕地面积的64.34%,以中、低生态风险为主;高风险面积很小,仅占研究区耕地面积的0.01%。各县耕地有效磷存在潜在风险的面积由大到小为:和静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博湖县>和硕县。因此,针对焉耆盆地耕层有效磷富集特征,为减少面源污染风险,应对不同土壤磷环境风险采取区域养分管理策略,减磷增效,以促进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2.
土壤容重是反映土壤质量和土壤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参数。由于测定土壤容重的方法(环刀法)费时、费力及需要现场采样,导致土壤容重样本数量有限,影响了土壤碳氮等物质储量的估算精度和精准调控。本研究利用新疆主要草地437个野外采样点获得的土壤容重和有机碳样本,分析了容重值和有机碳值的统计特征,构建了全疆及6个分区的土壤容重值与有机碳值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1)新疆主要草地土壤的容重和有机碳的变化范围、均值及变异系数分别为0.24 ~ 1.99 g cm?3和0.01% ~ 24.51%、1.24 g cm?3和1.86%、23.15%和129.96%;(2)全疆尺度土壤容重值与有机碳值的最优关系模型为SBD = 1.3861e?0.0704 SOC(R2 = 0.35,P < 0.0001);(3)相比于全疆尺度,阿尔泰山、塔城盆地和伊犁河谷等分区的最优关系模型精度有所提高。本文结果可以为准确评估新疆草地土壤碳储量等研究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73.
北疆典型土壤反射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中下游冲洪积扇平原绿洲的农田土壤的室内光谱分析,研究在不同质地及水盐条件下土壤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地土壤光谱反射率表现为粘土>粉粘壤土>砂壤土;不同盐分含量的土壤光谱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利用BP神经网络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含盐量与其反射率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各种质地土壤含水量反射光谱曲线以田间持水量为临界值,在高于田间持水量时,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反射率升高;在低于田间持水量时,随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反射率减小。在土壤含水量的反射率特征波段内,构建了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4.
对退化伊犁绢蒿种群生长的植被种娄组成伊犁绢蒿幼苗的数量特征、群落着生的土壤养分条件进行分析阐明退化伊犁绢蒿种群扩散特征及其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伊犁绢蒿的重要值随着退化梯度的增强而减小角果藜、又毛蓬和扁蓄逐渐成为退化草地的优势植物,伊犁绢蒿母株存在“肥岛”效应即其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高于一年生群落伊犁绢蒿幼苗在其周围1m左右密集生长其土壤养分含量普遍高于一年生植物群落表现出与一年生植物群落竞争土壤养分以提高幼苗的存活率有利于伊型绢蒿种群的扩增。  相似文献   
75.
为了实现新疆葡萄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提高其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结合新疆农产品生产实际,以新疆葡萄产品为研究对象、J2EE为开发平台,采用B/S架构模式,整合应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研究开发了支持多条件模糊查询的新疆葡萄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产品溯源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用户管理及生产加工信息管理等主要功能,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精确溯源和模糊溯源两种溯源服务方式,也可以满足管理者实时监控葡萄产品市场动态、收集其市场信息的需求,为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6.
为揭示耕地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本研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基于7期(197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提取流域耕地信息,采用空间自相关、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地学信息图谱等方法,分析1975-2015年流域耕地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耕地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全局正相关,局部空间异质性较强,耕地在时间序列上呈现先减弱后增强再减弱的集聚态势,最终形成以沙湾县商户地乡与石河子市北泉镇为左、右核心的"高-高"集聚分布。耕地空间变化总体呈现西北方向的明显偏移,耕地重心迁移速度经历"缓慢(1975-1995年)-加速(1995-2005年)-减速(2005-2015年)"过程。1995年后标准差椭圆空间分布格局在西北方向愈加明显,椭圆面积大幅增长,耕地涨幅不断增强,并有继续向流域北部荒漠区扩张的趋势。LISA频率图谱中稳定不变与低频区域占比合计达84.58%,耕地空间格局相对稳定。1975-2015年耕地聚集状态主要变化特征表现为"低-低"集聚和"低-高"集聚向"高-高"集聚的转变,流域耕地呈现高密度扩增式发展。通过构建LISA频率图谱,结合重心模型与标准差椭圆较为全面地、动态地掌握了区域耕地空间演变趋势,为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与有效保护提供理论基础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7.
不同取样间距农田土壤全量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三种取样间距(100m、50m、25m)进行网格取样,对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全磷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全氮的变异系数随不同间距变化幅度较小,有机质与全磷的变异系数随着取样间距增加而减小.取样间距对合理取样数目具有一定的影响,合理取样数目分别为:有机质(24)、全氮(34)、全磷(10).土壤全量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主要受结构因素影响,随机因素影响较弱,但不同取样间距对全量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影响不明显;对于全量养分100m的取样间距就可以满足干旱区农田土壤样品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8.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灌区盐渍化土壤制图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土壤质地、质地层次组合和总盐含量为指标,进行千旱区盐渍化土壤分类.结合野外调查采样,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土壤技术,对研究区盐渍化土壤进行制图研究,定量评价土壤质地和盐渍化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以轻盐化(36g/kg)为主,面积为1 535.7 kM2(64.7% );3种类型盐渍化土壤(全a轻盐化土、表a轻盐化土壤和腰黏轻盐化土壤)的总面积为1517.4 kM2(63.9%),土壤黏粒含量是影响盐渍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制作完成的盐渍化数字土壤图为研究区盐溃化土壤的改良及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9.
我国至今进行了两次全国性土壤调查,新疆地域辽阔,土壤调查范围有限,历史土壤数据可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选取新疆乌苏县和精河县为研究区,以38个土壤剖面的黏粒数据为例,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通过以点带面法得到两县1∶50000新疆土壤数据库(XSD)。以该图为基础,对1∶1000000面向陆面模拟的中国土壤数据集(LSM)和1∶1000000世界土壤数据库(HWSD)进行空间叠加运算,得出土壤黏粒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的空间图,探讨了三种土壤数据库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LSM与XSD在0~30 cm平均绝对误差为72.6 g kg~(-1),高于HWSD的66.5 g kg~(-1)。LSM与XSD在30~100 cm的平均绝对误差为82.1 g kg~(-1),低于HWSD的92.7 g kg~(-1)。0~30 cm、30~100 cm HWSD土壤黏粒高于300 g kg~(-1)的图斑最大,面积分别为3567.75 km~2和5423.58 km~2。通过三种数据库之间的差异比较,证明了土壤黏粒历史数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LSM数据在县域尺度比HWSD数据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80.
不同退化阶段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养分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阿什里乡伊犁绢蒿 Seriphidium transillense 荒漠草地在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养分的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退化阶段下,有机质含量极度退化明显高于未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未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之间有机质的差异不明显;全氮含量随着退化加剧也是升高的;全磷和全钾在不同退化阶段变化不明显.2)在剖面上,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均减少;在0~10、10~20、20~30 cm土层中,变化比较明显的是0~1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