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8篇
  50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氮钾水平对结球甘蓝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水平对结球甘蓝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单施可提高结球甘蓝氮、硼、锰和锌的含量,降低钾、钙、镁、铜和铁的含量;钾肥单施可提高结球甘蓝钾和叶球中所有微量元素含量,而降低氮、钙、镁的含量;氮钾配施可减轻氮肥对钾吸收以及钾肥对镁吸收的降低作用,但对叶球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取决于氮钾肥料单施的效应和氮钾交互作用.氮肥和钾肥提高结球甘蓝养分元素的吸收数量,促进边叶钙和镁向叶球转移.氮肥和钾肥可以明显降低边叶养分元素的比例,而提高叶球中的比例,这对叶球的生长发育、产量提高以及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2.
油菜秸秆还田及肥料运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油菜秸秆的不同用量与NPK肥料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于2007和2008年在肥东和居巢进行试验。[结果]在肥东试验中,与未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水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0.3%、0.3%、1.9%和0.7%;秸秆还田并减少磷、钾肥施用量25%水稻的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下降2.8%、1.4%、0.7%和3.8%;秸秆还田并增加氮肥施用量使水稻增产3.7%。在居巢试验中,与未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下降0.9%~2.4%和1.1%~1.2%,实粒数和千粒重增加0.6%~2.9%和1.0%~1.7%;秸秆还田并减少磷、钾肥施用量25%的水稻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增加2.1%~2.8%和2.5%~2.8%,千粒重减少0.7%~1.0%。[结论]适当减少磷、钾肥用量不会使油菜秸秆还田水稻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23.
过磷酸钙用量对猪粪堆肥过程及磷形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过磷酸钙作为常用的畜禽粪便堆肥添加剂,具有减少氮素损失率并提高氮、磷养分含量等优点,但其对磷的有效性和形态的影响有待深入探讨。通过试验研究不同过磷酸钙添加量对猪粪锯末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及堆肥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和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以期为畜禽粪便堆肥中磷素的转化及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猪粪和锯末以质量比(鲜重)4:1的比例混合,然后按照猪粪和锯末干物质量的5%、10%、15%添加过磷酸钙,以不添加过磷酸钙作为对照(CK),进行42 d好氧堆肥,监测堆肥温度、含水率、pH、全氮、有机碳、全磷、有效磷、有机磷等指标。【结果】与CK相比,添加适量过磷酸钙可以显著提高堆肥的温度,增加高温持续期2~10 d;提高堆肥物料的持水能力,加快有机碳降解。添加5%~15%的过磷酸钙可以显著降低堆肥初始pH值0.33~0.68个单位,有效抑制堆肥过程中铵态氮的挥发损失,CK、5%、10%和15%的处理在堆肥结束时的氮素损失率分别为29.4%、26.6%、18.5%和8.0%,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较堆肥初增加17.3~34.2%和37.0%~123.1%。CK有效磷含量随堆肥时间不断上升,第42 d较堆肥初增加73.0%,而添加过磷酸钙5%、10%和15%的处理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分别较堆肥初减少了4.0%、23.2%和41.8%。随着堆肥的进行,各处理中有效磷占全磷的比例均不断下降,表明堆肥过程降低了磷的有效性。堆肥前期以有机磷的矿化为主,后期以有机磷的合成为主,第42 d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CK最高(22.1%),添加5%、10%和15%过磷酸钙的处理分别为15.4%、11.0%和8.7%。【结论】猪粪堆肥中添加过磷酸钙,可以有效减少氮素损失,加快有机物料降解,以10%的添加量效果最佳;堆肥过程降低了磷的有效性,随着过磷酸钙用量的增加有效磷的比例不断下降;腐熟后堆肥中的磷以无机态为主,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随着过磷酸钙用量的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24.
油菜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确定安徽省贵池地区油菜氮磷钾肥平衡施用的适宜用量范围。[方法]试验设CK、OPT-N、OPT-P、OPT-K、农民习惯Farm-erPr.6个处理。油菜成熟时每小区随机抽取6株植株考种,测定株高、一级分枝高、一级分枝数、单株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每小区产量。[结果]在氮、钾、硼肥平衡施用下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生物性状。施用氮肥能明显增加油菜角果总数和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同时可以显著提高籽粒和茎秆比值;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单株一级分枝数、单株二级分枝数,同时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明显提高籽粒/茎秆比值;施用钾肥可以显著增加单株角果数,提高产量,同时提高籽粒/茎秆的比值;相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单株角果数量,显著增加产量,同时提高籽粒和茎秆比值。[结论]施用氮肥180 kg/hm2,磷肥90 kg/hm2,钾肥120 kg/hm2,硼肥用量15 kg/hm2时可以达到产量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5.
不同土壤改良剂在皖南酸性红黄壤油菜上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皖南红黄壤酸且瘠的特点,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油菜为试验作物研究了沸石、石灰、白云石单施以及配合施用对红黄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沸石、石灰和白云石均能够明显地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改善经济性状,显著地提高油菜产量.沸石、石灰、沸石+石灰和白云石处理分别比施用氮磷钾肥的对照增产19.5%、53.5%~209.7%、72.7%~229.3%和204.9%.说明了沸石、石灰和白云石单施及配合施用对皖南酸性红黄壤有很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26.
利用不同氮钾水平试验花椰菜样品进行了为期三个月贮藏试验,以期研究贮藏花椰菜品质因子和养分含量的变化,以及氮钾营养对这些贮藏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花椰菜Vc含量损失很小。钾肥对贮藏花椰菜Vc有明显保护作用,而且施钾处理贮藏花椰菜Vc含量明显提高。氮肥不但能降低花椰菜Vc含量,还可降低贮藏花椰菜Vc含量提高幅度。施钾处理糖分含量以及增幅比无钾处理高,单施钾肥处理提高糖分含量明显。贮藏花椰菜大部分种类氨基酸含量降低,而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增幅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钾素营养可降低谷氨酸含量增幅,但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调节作用减弱。贮藏花椰菜叶片和花茎氮素含量降低,花蕾氮素含量升高;钙和镁含量趋势与氮素含量相反,降低和提高幅度随氮肥增加而加大,与钾肥的影响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7.
茄果类蔬菜施肥现状及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长期以来 ,安徽省菜地施肥主要以有机肥和氮、磷化肥为主 ,钾素出现亏缺。多年试验研究表明 :施用钾肥能提高茄果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促进茄果类蔬菜对氮、钾养分的吸收。减少氮肥用量以节省肥料投资 ,增加钾肥投入以调整氮钾比例是当前茄果类蔬菜的主要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28.
紫云英翻压还田是南方传统稻田土壤培肥增产的主要措施。依托连续12年田间定位试验,通过设置CK(不施化肥,紫云英不还田)、单施化肥(GM0)和4个梯度的紫云英翻压量(GM1-4)处理,分析连续多年紫云英翻压还田对稻田土壤团聚体组分、团聚体中碳氮含量和储量,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各粒级有机官能团类型及相对含量,探讨连续多年紫云英翻压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组分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土壤中粒级>2 mm土壤团聚体含量最高,占总量的61.12%~68.53%,其次是2~0.25 mm粒级团聚体。紫云英翻压还田较单施化肥处理提高了>2 mm粒级团聚体所占百分比(5.93%~9.91%)。紫云英翻压还田提高了粒级>0.053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和各个粒级中全氮含量,其中粒级>0.25 mm团聚体的碳氮含量与紫云英翻压量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紫云英翻压还田分别显著提高了19.42%~37.09%有机碳和22.31%~40.13%氮的总储量,其中粒级>2 mm团聚体中碳氮储量随着紫云英翻压量的增加而增加。>2 mm粒级团聚体中碳氮的分布也随着紫云英的翻压还田而增加。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认为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脂肪族有机碳和芳香族有机碳以及N-H官能团含量也随着紫云英翻压还田而增加,其中N-H官能团含量与紫云英翻压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紫云英翻压还田同时提高了各团聚体中1 630/2 850+2 940和1 720/2 850+2 940相对比值,其中>2 mm和2~0.25 mm粒级团聚体中1 630/2 850+2 940相对强度比值与紫云英翻压量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关系。综上,紫云英翻压还田不仅有利于改善稻田土壤团聚体组分,增加有机碳和全氮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储存,还提高了团聚体有机碳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有助于提升稻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夏绿肥(羊角豆、柽麻、决明)种植和翻压对设施土壤养分和盐基离子含量的影响,旨在为温室大棚夏季休闲期种植绿肥改良土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种植羊角豆、决明、柽麻60 d后,与对照处理相比,羊角豆、决明、柽麻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增加比例分别为8.6%、13.2%、25.7%;羊角豆和决明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电导率,降低比例分别为25.0%和33.3%,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具有显著的改良趋势。决明、柽麻处理显著降低了(K~++Na~+)/(Ca~(2+)+Mg~(2+)),降低比例分别为17.0%、35.6%,有助于土壤胶体的凝聚和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2)绿肥翻压110 d后,与对照处理相比,羊角豆和决明处理电导率变化不显著,柽麻处理显著增加了电导率,增加比例为50.0%。羊角豆、决明、柽麻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增加比例分别为23.7%、5.7%、9.4%;羊角豆和决明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增加比例分别为17.8%和26.0%;决明、柽麻均显著降低了(K~++Na~+)/(Ca~(2+)+Mg~(2+)),降低比例分别为24.1%、18.5%,表明3种绿肥翻压后,培肥效果显著。3)综合来看,种植绿肥有显著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趋势,而绿肥翻压后培肥效果更为显著。因此,温室大棚夏季休闲期,可通过种植生长周期短、吸附能力强的夏绿肥降低土壤的盐基离子总量,改良土壤,但不宜翻压。3种夏绿肥中,推荐决明作为设施大棚夏季休闲期改良土壤的填闲作物。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小麦–玉米轮作区土壤耕层变薄,直接深耕往往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在存在该类问题的土壤上,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实现在增加耕层厚度的同时维持作物产量,并提升土壤肥力。  【方法】  试验于2012—2016年在华北平原南部濉溪县进行,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在人工剥离5 cm土层的耕层薄化土壤上开展试验,设旋耕 (RT)、深耕 (DT)、旋耕 + 秸秆还田 (RTS)、深耕 + 秸秆还田 (DTS) 4个处理。在每年玉米和小麦成熟期进行田间测产;在第4季小麦收获后采集0—10和10—2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和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团聚体分布。  【结果】  与旋耕 (RT) 相比,单纯深耕 (DT) 不能明显提高玉米和小麦产量,显著降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0—10 cm土层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并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及各土层粒径 >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深耕配合秸秆还田 (DTS) 处理玉米和小麦4季平均分别增产7.72%和8.06%,旋耕配合秸秆还田 (RTS) 处理分别增产7.55%和7.05%。在0—10 cm土层,DTS和RTS处理均明显提升土壤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提高总有机碳及多数组分碳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含量,RTS处理效果好于DTS处理;而在10—20 cm土层,DTS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胡敏酸、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效果好于RTS处理。DTS和RTS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粒径 >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在0—10 cm土层,以DTS处理效果最高,比RT处理增加23.09%,而在10—20 cm土层,以RTS处理效果最好,相比RT处理增加6.32%。  【结论】  在耕层薄化处理的土壤上,单纯深耕提升作物产量的效果不显著,也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及各组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提升,还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秸秆还田配合深耕或者旋耕均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秸秆还田配合旋耕能有效培肥0—10 cm土层土壤,但对10—20 cm土层土壤肥力改善效果有限;秸秆还田配合深耕在增加耕层厚度的同时,还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明显减弱了单纯深耕对10—20 cm土层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