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使用致病性大肠杆菌O101经腹腔注射感染小鼠建立腹泻模型,4h后给予不同剂量白头翁汤灌胃治疗,治疗3d后,小鼠禁食不禁水12h后采样测定血清和小肠组织中MPO含量。模型组小鼠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小肠组织匀浆液中MPO含量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白头翁汤治疗组血清MPO含量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白头翁汤治疗组小肠组织MPO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白头翁汤能降低致病性大肠杆菌诱发的腹泻小鼠血清和小肠组织中MPO含量,提示其能够抑制细菌性腹泻早期炎性细胞在小肠组织的浸润。  相似文献   
12.
LPS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NO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使分子具有舒张血管、神经传递以及杀灭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简易可行、获得细胞纯度较高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打好基础。新生SD大鼠,分离大脑皮质,经匀浆、两步过滤法获得大鼠脑微血管段,用胶原酶消化后,在37℃、5%CO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方法并结合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的观察进行传代和纯化,利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检测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培养了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倒置显微镜下单个细胞呈多角形,互相融合后呈"铺路石"样,单层贴壁生长;免疫荧光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说明本研究建立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程序简单,获得的细胞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中起殴丶缘淖饔?应用体外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不仅广泛应用于微循环系统对不同生理或病理刺激的反应,也可阐明伴随微血管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的某些疾病的病理机制,所以分离培养动物及人各个器官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报道日渐增多.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方法主要有3种,包括酶消化法、机械分离法和磁珠分离法,每种方法各有利弊.微血管内皮细胞一般通过其表面的血管紧张素酶、摄取乙酰基低密度脂蛋白和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目前从不同组织器官分离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15.
γ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的重要细胞因子;“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是由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三大系统共同组成的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稳定的调节网络;微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的代谢及内分泌“器官”;中药、针灸是中医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两大主要手段。文章探讨了γ干扰素、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药、针灸以及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即筛选能够诱导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γ干扰素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以此来提高动物机体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抗病毒中药有效成分能否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IMMVECs)表达IFN-γ,本实验采用双夹心ELISA方法检测了穿心莲内酯、人参皂苷Rb1、苦参碱、绿原酸和甘草次酸等5种中药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的大鼠IMMVECs表达IFN-γ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穿心莲内酯、人参皂苷Rb1、苦参碱、绿原酸和甘草次酸均可以诱导大鼠IMMVECs表达IFN-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都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在同一个时间段内, 5.0 mg/L穿心莲内酯组IFN-γ的表达量高于10.0 mg/L穿心莲内酯组,20.0 mg/L人参皂苷Rb1组IFN-γ的表达量高于40.0 mg/L人参皂苷Rb1组,20.0 mg/L苦参碱组IFN-γ表达量高于40.0 mg/L 苦参碱组,5.0 mg/L 绿原酸组IFN-γ的表达量高于10.0 mg/L绿原酸组,5.0 mg/L甘草次酸组IFN-γ的表达量均高于10.0 mg/L甘草次酸。本结果提示:穿心莲内酯、人参皂苷Rb1、苦参碱、绿原酸和甘草次酸均可以激活MVECs诱生IFN-γ,而IFN-γ的表达可能与中药的抗病毒作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内毒素即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ECs)表面E-selectin表达的影响及小檗碱和白头翁素对E-selectin表达的调控作用,试验以体外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浓度LPS(10μg/mL、5μg/mL、1μg...  相似文献   
18.
研究黄芪多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intestinal mucos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IMMVECs)增殖的影响。应用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的RIMMVECs。通过MTT法检测黄芪多糖对RIMMVECs增殖的影响。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黄芪多糖浓度在25~800 mg/L时可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P<0.05或0.01);浓度为1.6×103 mg/L时对细胞的增殖无影响;浓度在3.2×103~25.6×103 mg/L时对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P<0.05或0.01)。黄芪多糖有促进体外培养RIMMVECs的增殖作用,此作用对保护内皮损伤、加速内皮修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黄芩苷能否诱导大鼠气管上皮细胞表达抗病毒蛋白,以体外培养的大鼠气管上皮细胞(tracheaepithelial cells,TECs)为模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了不同质量浓度(10、20、30μg/mL)和不同时间段(6、12、24h)黄芩苷诱导TECs表达抗病毒蛋白(AVPs)Mx1和PKR的量。结果表明,黄芩苷在3个浓度梯度和3个时间段均可以诱导TECs分泌抗病毒蛋白Mx1和PKR;并在30μg/mL,24h时使TECs所产生的抗病毒蛋白最高。这一结果为体外筛选诱导TECs表达抗病毒蛋白的中药有效成分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抗病毒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四君子汤对北京鸭十二指肠、空肠CCK、VIP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探讨了四君子汤对实验性脾虚鸭十二指肠、空肠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采用利血平法建立北京鸭实验性脾虚模型,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了十二指肠、空肠CCK和VIP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四君子汤预防组十二指肠CCK、VIP mRNA表达极显著高于脾虚组(P〈0.01),空肠CCK、VIP mRNA显著高于脾虚组(P〈0.05),四君子汤预防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四君子汤治疗组十二指肠CCK、VIP mRNA表达极显著高于自然恢复组(P〈0.01),空肠CCK、VIP mRNA表达显著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四君子汤对北京鸭实验性脾虚症引起的十二指肠、空肠CCK和VIP表达降低有明显的上调作用,提示四君子汤上调CCK和VIP的表达可能是其健脾助消化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