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6篇
  55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有机肥料对镉污染土壤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18,自引:3,他引:1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亚丽  沈其荣  姜洋 《土壤学报》2001,38(2):212-218
通过培养与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料对污染土壤中Cd的有效性、各形态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料的施用明显降低了土壤中有效性Cd的含量,其中猪粪效果优于秸秆类;有机肥料的施用促使交换态Cd向松结合有机态、锰氧化物结合态以转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交换态Cd和松结合有机态Cd与土壤中有效态Cd、水稻地下部分含Cd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2.
灌南秀珍菇设施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灌南县地处江苏北部,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境内肥水沃土,林木茂盛,农业资源极为丰富,适宜各类食用菌规模栽培:秀珍菇在福建罗源、浙江等南方地区栽培较为普遍,但在苏北地区栽培者甚少,设施化栽培技术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细菌作为土壤中最多的微生物物种,其多样性是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的标志。施肥不仅为土壤细菌提供了矿质养分,也为细菌提供了不同的碳源。探究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功能,对于深入理解土壤养分转化的微生物驱动过程及优化施肥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选取潮土上连续37年不施肥(CK)、单施化学氮肥(N)、单施有机肥(M)、有机肥和化学氮肥配施(MN) 的4个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土壤细菌丰度(16S rRNA基因拷贝数)、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采用FAPROTAX功能预测的方法分析主要功能种群的丰度在处理间的差异,采用Mantel 检验分析细菌多样性等与产量、土壤养分含量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丰度,MN和M处理下土壤中的16S rRNA基因拷贝数分别是CK和N处理平均值的11.8和10.7倍(P< 0.05)。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和丰富度指数(Chao1 index)均在M处理下最高。潮土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优势菌门。与CK相比,施肥处理均提高了潮土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与N处理相比,MN处理显著提高了潮土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的丰度。潮土细菌生态功能以化能异养、有氧化能异养、发酵作用、硝化作用和硝酸盐还原为主,相应种群丰度均在1%以上。MN处理下化能异养功能细菌的丰度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2.2%~4.2%。MN和M处理中起发酵作用的种群相对丰度是其他处理的3倍以上。与CK 相比,3个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光异作用和光异养作用功能种群的相对丰度。土壤细菌β多样性和功能结构均与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硝态氮(NO3?-N)含量及作物产量呈显著(P < 0.05)或极显著(P < 0.01)相关。  【结论】  长期施用有机肥提高了潮土中细菌的数量和多样性,提高了土壤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的丰度。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中化能异养型细菌丰度较高,可能是施用有机肥后优化土壤养分循环和响应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菌群,今后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菌群组成和功能调控。  相似文献   
54.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通过教材选择、突出教学重点、运用学科案例教学以及教学实践与企业需求相结合4个方面措施,对邵阳学院Photoshop课程进行了改革,运用对比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小组学习等方法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应用型及创新性人才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5.
双孢蘑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消费人群最广,尤其受欧美等国家消费者喜爱的食用菌品种,结合灌南县生产现状,我们从菌种选择、厂房建设、培养料隧道发酵、无菌播种、菌丝培养、覆土、育菇等生产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双孢蘑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6.
不同氮形态对水稻苗期氮素吸收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控制条件下的水培试验,对不同氮形态(全铵、铵硝混合(75:25)、全硝营养)条件下水稻苗期的氮素吸收和根系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铵硝混合营养条件下水稻的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最高,全铵和全硝营养之间差异不明显。铵硝混合营养处理的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全铵处理次之,全硝处理最低。全硝处理的水稻植株硝酸盐含量约为全铵和铵硝混合处理的4倍,铵硝混合营养处理的水稻植株硝酸盐含量高于全铵处理,增幅为18%。培养时间为0~5 d时,铵硝混合和全硝处理的水稻根系总长差异不明显,但高于全铵处理。从第5天开始,铵硝混合和全铵处理的根系总长增加迅速,培养到7 d时水稻的根系总长已显著大于全铵和全硝处理,增幅约为35%。全铵和全硝处理的水稻根系总长差异不显著。不同氮形态处理的水稻根系总长变化主要是由侧根总长的变化引起的,而侧根数的变化是侧根总长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
2008年,对河南省商水县李埠口乡砖瓦窑取土区复垦3,7,8,9年的土壤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复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耕层厚度、土壤容重有随复垦年限增加而改善的趋势,但培肥力度不够。针对该区复垦土壤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复垦土壤质量入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8.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专业讨论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高层次教育,其教学质量是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本研究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点和研究生教学任务,对研究生专业讨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9.
长期施肥下黑土不同团聚体氮组分的植物有效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土壤团聚体组分形成机制不同,其所含有的氮的转化和有效性也不同。阐明不同团聚体中氮素有效性差异,可为科学施肥、培育高效的土壤结构、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方法】 依托吉林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于2014年进行了室内土壤培养试验和黑麦草盆栽试验。供试土壤选择的定位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 (CK)、氮磷钾 (NPK)、氮磷钾 + 秸秆 (NPKS)、氮磷钾 + 农家肥 (NPKM)。采集1000 g土样于2 L塑料瓶内,加入15N丰度为20.12%的尿素0.247 g,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控湿培养40天。培养完成后将土样风干,将有机物分为粗游离颗粒有机物 (cfPOM,> 250 μm)、微团聚体有机物 (iPOM,53~250 μm) 和矿物结合有机物 (MOM,< 53 μm),矿物结合有机物又进一步分为团聚体内矿物结合有机物 (MOMi) 和团聚体外矿物结合有机物 (MOMo),分析了不同团聚体组分中15N的固持量。称取各粒级土壤样品40 g,分别与20 g细石英砂混匀,于80 mL小塑料盆中,每盆黑麦草定苗7株于温室内培养,20天时加入适量磷、钾营养液。培养30天后,分别采集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烘干、称重、研磨,测定养分含量及15N丰度。 【结果】 在NPK处理和NPKM处理的土壤中,植株生物量分别在MOMo和cfPOM下最高,分别为每盆100.2 mg和99.8 mg。黑麦草尿素氮含量在MOMo的NPK处理最大,在其他三个组分均表现为CK > NPK > NPKS > NPKM,其中cfPOM组分氮固持量与黑麦草氮含量表现一致;黑麦草吸收的氮素主要来自cfPOM和MOMo组分中 (0.1~0.21 mg/pot),在其他组分下不足0.05 mg/pot;cfPOM、iPOM、MOMi和MOMo中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14.1%~19.3%、5.5%~15.4%、3.1%~4.9%和12.7%~23.6%,在NPKM处理下,以cfPOM组分中最高,为19.3%,在NPK处理下以MOMo组分最高,为23.6%。 【结论】 施用有机肥可促进外源氮肥保存在粗游离颗粒中,其固持的氮有效性最高,有利于后季养分的供应。单施化肥处理团聚体外部矿物结合有机物中固持氮的有效性最高;团聚体内部矿物结合有机物组分虽固持氮含量较高,但氮有效性很低。   相似文献   
60.
采用水培生物测定法,测定了48%乙·莠悬乳剂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药剂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不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根长、苗高及鲜重的抑制率与48%乙·莠悬乳剂药液浓度的自然对数值呈直线相关,利用Finney机率分析法求出了各玉米品种的抑制率回归式和I50值等。7个玉米品种对该药剂的敏感性大小为洛玉4号济单8号起源3号郑单958隆玉5号福玉26忻黄单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