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6篇
  55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不同氮形态对水稻苗期氮素吸收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控制条件下的水培试验,对不同氮形态(全铵、铵硝混合(75:25)、全硝营养)条件下水稻苗期的氮素吸收和根系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铵硝混合营养条件下水稻的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最高,全铵和全硝营养之间差异不明显。铵硝混合营养处理的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全铵处理次之,全硝处理最低。全硝处理的水稻植株硝酸盐含量约为全铵和铵硝混合处理的4倍,铵硝混合营养处理的水稻植株硝酸盐含量高于全铵处理,增幅为18%。培养时间为0~5 d时,铵硝混合和全硝处理的水稻根系总长差异不明显,但高于全铵处理。从第5天开始,铵硝混合和全铵处理的根系总长增加迅速,培养到7 d时水稻的根系总长已显著大于全铵和全硝处理,增幅约为35%。全铵和全硝处理的水稻根系总长差异不显著。不同氮形态处理的水稻根系总长变化主要是由侧根总长的变化引起的,而侧根数的变化是侧根总长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2008年,对河南省商水县李埠口乡砖瓦窑取土区复垦3,7,8,9年的土壤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复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耕层厚度、土壤容重有随复垦年限增加而改善的趋势,但培肥力度不够。针对该区复垦土壤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复垦土壤质量入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3.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专业讨论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高层次教育,其教学质量是研究生培养的生命线。本研究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点和研究生教学任务,对研究生专业讨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4.
长期施肥下黑土不同团聚体氮组分的植物有效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土壤团聚体组分形成机制不同,其所含有的氮的转化和有效性也不同。阐明不同团聚体中氮素有效性差异,可为科学施肥、培育高效的土壤结构、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方法】 依托吉林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于2014年进行了室内土壤培养试验和黑麦草盆栽试验。供试土壤选择的定位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 (CK)、氮磷钾 (NPK)、氮磷钾 + 秸秆 (NPKS)、氮磷钾 + 农家肥 (NPKM)。采集1000 g土样于2 L塑料瓶内,加入15N丰度为20.12%的尿素0.247 g,置于25℃培养箱中恒温控湿培养40天。培养完成后将土样风干,将有机物分为粗游离颗粒有机物 (cfPOM,> 250 μm)、微团聚体有机物 (iPOM,53~250 μm) 和矿物结合有机物 (MOM,< 53 μm),矿物结合有机物又进一步分为团聚体内矿物结合有机物 (MOMi) 和团聚体外矿物结合有机物 (MOMo),分析了不同团聚体组分中15N的固持量。称取各粒级土壤样品40 g,分别与20 g细石英砂混匀,于80 mL小塑料盆中,每盆黑麦草定苗7株于温室内培养,20天时加入适量磷、钾营养液。培养30天后,分别采集黑麦草地上部和根系,烘干、称重、研磨,测定养分含量及15N丰度。 【结果】 在NPK处理和NPKM处理的土壤中,植株生物量分别在MOMo和cfPOM下最高,分别为每盆100.2 mg和99.8 mg。黑麦草尿素氮含量在MOMo的NPK处理最大,在其他三个组分均表现为CK > NPK > NPKS > NPKM,其中cfPOM组分氮固持量与黑麦草氮含量表现一致;黑麦草吸收的氮素主要来自cfPOM和MOMo组分中 (0.1~0.21 mg/pot),在其他组分下不足0.05 mg/pot;cfPOM、iPOM、MOMi和MOMo中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14.1%~19.3%、5.5%~15.4%、3.1%~4.9%和12.7%~23.6%,在NPKM处理下,以cfPOM组分中最高,为19.3%,在NPK处理下以MOMo组分最高,为23.6%。 【结论】 施用有机肥可促进外源氮肥保存在粗游离颗粒中,其固持的氮有效性最高,有利于后季养分的供应。单施化肥处理团聚体外部矿物结合有机物中固持氮的有效性最高;团聚体内部矿物结合有机物组分虽固持氮含量较高,但氮有效性很低。   相似文献   
65.
采用水培生物测定法,测定了48%乙·莠悬乳剂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药剂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不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根长、苗高及鲜重的抑制率与48%乙·莠悬乳剂药液浓度的自然对数值呈直线相关,利用Finney机率分析法求出了各玉米品种的抑制率回归式和I50值等。7个玉米品种对该药剂的敏感性大小为洛玉4号济单8号起源3号郑单958隆玉5号福玉26忻黄单156。  相似文献   
66.
在青海省西宁市北郊二十里铺镇,采用"3414"肥料设计和不同梯度灌水量进行大田滴灌春油菜需水需肥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条件下,春油菜产量达到2 443.5~3 132.0 kg·hm-2,各施肥处理比无施肥对照增产了0.8%~29.2%,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效率达到50.9%、22.5%、56.7%。滴灌方式水分利用率达到4.0kg·hm-2·mm-1以上,比大水漫灌提高了42.1%~61.4%。滴灌土壤含水量苗期盛花期角果期;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苗期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中后期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距滴头5 cm土壤含水量最低值小于距滴头15 cm土壤含水量最低值。根据试验结果得出滴灌肥最大产量施肥量为N 138 kg·hm-2,P2O561.5 kg·hm-2,K2O 57 kg·hm-2,最大产量可达3 000 kg·hm-2。设置滴灌土壤含水量下限为苗期55%、始花期60%、盛花期65%和角果期55%的水分管理具有较好的水分高效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67.
茶树ACC氧化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是植物乙烯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对乙烯的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茶树新梢cDNA文库测序所获得ESTs基础上,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编码ACC氧化酶基因的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904328。该基因长1232bp,编码320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36.2kD,等电点5.41。多序列联配表明茶树ACC氧化酶具有高度保守区域,基于邻接法的进化树显示与柿树ACC氧化酶的亲缘关系最近。对经高、低温后的不同品种进行RT-PCR分析,结果发现ACC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量与品种的抗逆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8.
中国农田普遍缺磷,而磷肥易于被土壤颗粒固定,利用率低,导致土壤中留存大量固定态磷。激活土壤解磷菌是解决土壤有效磷缺乏与固定态磷素过量累积矛盾的关键。近年来,在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解磷菌群落影响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综述了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解磷菌数量、群落组成、多样性、互作关系以及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最后,本文分析了目前生物质炭施用与解磷菌关系研究中的局限,并进行了研究展望,可以为科学施用生物质炭、活化土壤磷库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69.
土壤水分对半干旱区石灰性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土壤水分对我国北方半干旱区域石灰性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采用室内恒温培育试验,以栗钙土、栗褐土、褐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SOC)矿化差异。土壤含水率设置为田间持水率(WHC)的40%、70%和100%。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率升高,3类土壤2种利用方式(玉米地、果园)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及矿化率增大,较高水分下的增幅(70%WHC~100%WHC)小于较低水分下的增幅(40%WHC~70%WHC);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土壤潜在矿化碳库(Cp)为33.10~193.56 mg/kg,潜在矿化率Cp/SOC为0.41%~3.35%,Cp及Cp/SOC随土壤含水率升高而增大,Cp及Cp/SOC较高水分条件下的增幅较小;40%WHC下Cp/SOC与土壤有机碳量显著负相关,70%WHC及100%WHC下则与土壤有机碳量及黏粒量显著负相关(P0.05)。半干旱区域石灰性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土壤有机碳固存能力在较低水分条件下(40%WHC~70%WHC)受土壤水分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0.
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在坡面施入硝酸铵对土壤矿质氮素随地表径流流失和入渗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降雨-地表径流-土壤矿质氮素的有效作用深度(Effective Depth of Interaction,EDI),分别用反推法和拐点法确定了不施肥试验和施肥试验时的土壤矿质氮素EDI。结果表明:①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增加了土壤矿质氮素的地表流失量,施25,50和100 g NH4NO3处理矿质氮分别多流失了55.22,73.32和85.50 mg/m2;②施肥使土壤肥料的入渗量增加,但对肥料的入渗深度和土壤矿质氮素EDI影响很小;③同一坡面不同坡位NO3--N的EDI值不同,表现为坡中下部较大,坡顶部和坡底部均较小。避免在雨季大量表施速效氮肥,是减少矿质氮流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