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9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1.
<正> 有机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不仅在国际上方兴未艾,近年来在国内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餐桌安全"已成为人们不断关注的焦点。在这种关乎民生和关乎"三农"的食品安全背景下,有机产业应运而生、异军突起,已成为目前解决食品安全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制定农业政策的着力点。大力推进有机农产业的发展,倡导绿色健康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消  相似文献   
22.
在重庆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有一所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西南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建设综合大学,西南大学乃取西南之独特资源构筑核心竞争力.以其所学、所研、所育反哺于西南,服务于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23.
殷华  付培  武云 《世界农业》2007,(8):71-72
2007年1月25日对众多的人来说,和以往并没有什么两样,可是北方种麦的农民没有忘记。而对81岁高龄的佟明耀教授和77岁高龄的郑家兰教授来说更是终生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精心培育出的"东农024"  相似文献   
24.
蜡蚧轮枝菌固体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米为固体培养基质,测定了不同培养条件下对蜡蚧轮枝菌产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为25℃、料水比为1:0.33、光照24h/d、添加1%的酵母浸粉时对产孢最为适宜,蜡蚧轮枝菌产孢量最高;而添加葡萄糖时,对该菌产孢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5.
曾有人预言:"种子将成为今后国际农业竞争乃至国际经济竞争的新焦点".因此,世界各国都把种子改良和良种推广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26.
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化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温室内多个采集节点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强度的远程监控,并且通过上位机的温室环境监控软件实现了数据的显示与处理。此外,为了更合理地调控温室环境,系统建立了各种环境预测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温室的环境数据值进行了预测,以避免异常的发生,极大地减小农作物的经济损失。该系统结构设计合理,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满足温室环境监控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7.
通过菌株分生孢子萌发、菌落生长、液体和固体产孢等试验,综合评价了8个高毒力蜡蚧轮枝菌菌株用于工业发酵生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一株来自中国福建北部山区果园,主要寄生粉虱的菌株CA-0319,萌发特性较好,12h萌发率达90.1%;菌落生长速率为0.385cm/d;液体摇瓶培养72h产孢1.091×109个/ml;固体培养7d产孢5.525×108个/皿.另一来自北京,主要寄生蓟马菌株LB-035,12h萌发率达到94.5%,菌落生长速率为0.356cm/d;液体摇瓶培养72h产孢1.210×109个/ml;固体培养7d产孢达3.806×108个/皿.  相似文献   
28.
王丕武,1958年生人,教授,博士。现任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作为作物主产区的一名农业专家.一直以发展和振兴产区农业为己任.主要从事农业生物技术和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是作物遗传育种和作物生物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尤其在大豆科研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自1982年留校任教以来,他一直奋战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的第一线,将一片丹心奉献给了“三农”事业、献给了中国农业高等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9.
祖莹  殷华 《世界农业》2008,(6):66-67
"中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用更少的水生产更多的稻谷-提高水稻种植区水分生产率"项目是由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资助,武汉大学、国际水管理研究院、国际水稻研究所、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英联邦工业与科技研究组织土地与水研究部等单位共同承担.项目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8-2000年.以湖北漳河灌区作为研究对象,于1998年选择项目试验区并进行了开展试验研究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1999~2000年在湖北漳河灌区开展了大规模田间试验研究,以及室内数据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30.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作物,目前国际上主要存在的是化学杀雄、三系和二系三种杂交技术.其中"二系杂交小麦"为中国首创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与其他两种杂交技术相比."二系杂交小麦"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制种成本低,较易获得优势组合.随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设立及中央"1号文件"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赵昌平的带领下,充分发挥科研和资源的强大优势,在小麦新品种研发、推广上取得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