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31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冬小麦杂优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冬小麦18个杂优组合产量与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收获穗数r7>千粒重r5>抽穗期r6>株型r2>生育期r9>单穗重r4>粒质r8>穗粒数r3>株高r1.表明在该区与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主要性状为收获穗数,千粒重,抽穗期,并以此确定了本区冬小麦杂交组合及高产品种选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72.
超高产多抗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7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周麦27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以周麦16为母本、矮抗58为父本进行杂交,综合运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生理育种、就地多次加代和品质平行筛选等技术,经过6年定向选育而成的超高产、多抗、广适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08年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6416E),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11003),2013年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资助,2012-2013年成为河南省重点推广新品种。  相似文献   
73.
国审周麦 1 6号是周口市农科所以超高产、优质、多抗为主要育种目标 ,采用阶梯改良的技术路线 ,经三轮杂交聚合诸多亲本的优异性状选育而成的超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经国家、省区试和生产试验 3年 4组 72点 (次 )试验 ,平均产量 75 2 5 .5kg/hm2 ,最高 1 0 692kg/hm2 ,平均比对照增产 6.1 %。 2 0 0 2年和 2 0 0 3年分别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74.
高产优质小麦豫麦62号形态及生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豫麦62号(周麦12号)小麦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小麦超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以豫麦21、豫麦18为对照,对豫麦62号植株形态及生理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麦62与对服品种豫麦21和豫麦18相比,在越冬期及拔节期展开叶的叶夹角、叶向值较大,而在开花期上三叶叶夹角、叶向值变小;后期绿叶面积大,叶功能持续期长,叶绿素含量高且下降慢,可溶性糖含量高且灌菜后期下降快,说明豫走62具有良好的“动态株型”及“源强、流畅、库大”的形态及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75.
小麦穗发芽抑制剂及最佳施药期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基于多的来国内外有关穗发芽发生生理机理的研究成果,经室内和田间试验,研制筛选出可防止穗发芽的抑制剂N5,N5的最佳施药期是花后36d左右。该药剂可有效地抑制穗发芽,并兼治几种小科病害,成本低,无残留,施用方便。  相似文献   
76.
我国小麦育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小麦产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小麦生产虽然可以满足量的需求,但还不能充分满足面制品消费不断提高的专用化和多样化需求,仍存在结构性矛盾。以小麦加工需求为导向,基于小麦育种主体、种业企业/种植主体和加工企业等小麦产业链3个主要环节共同参与的调研,分析了小麦产业发展对小麦品种品质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推动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小麦品种的育成。  相似文献   
77.
为创建糯小麦快速育种程序,进而培育出优质糯小麦新品种,选用4份糯性亲本材料和6份非糯性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并对分离后代进行早代籽粒碘染、乳熟期田间单株籽粒碘染选择、农艺性状选择、多重PCR分子标记检测和淀粉糊化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糯性亲本作母本或父本,F0代杂交籽粒均为非糯;大部分杂交组合F1代自交籽粒中糯性籽粒的出现频率符合1/64的分离比例;非糯性材料作父本的三交组合F1代自交分离后,糯性籽粒的出现频率符合1/512的分离比例。13个组合中,5个组合的糯粒比例达到100%,7个组合的糯粒比例超过98%,而没有经过籽粒碘染筛选的3个组合的糯粒比例仅为0.79%~6.10%,说明糯性亚基纯合速度对选择可做出快速响应,经过1代籽粒糯性筛选,糯性遗传即可稳定。中选单株均具有糯性小麦典型的RVA图谱,糯小麦面粉的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和峰值时间较非糯小麦面粉显著降低,而峰值黏度、稀懈值和糊化温度在糯小麦和非糯小麦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经过2代籽粒糯性筛选的13个杂交组合共410份单株材料进行多重PCR检测,发现全糯质小麦398株...  相似文献   
78.
小麦淀粉糊化(RVA)特性是评价小麦加工品质重要指标之一。为进一步挖掘优质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及位点间效应差异,以周麦23/郑麦366的F8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237个家系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55K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根据2年3点5个环境下的数据对小麦淀粉RVA参数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96个QTL位点,位于21条染色体上,稳定位点共有8个,其中调控峰值黏度的Qpv. hau-4A. 1和Qpv. hau-6A. 1以及调控崩解值的Qbd. hau-4A. 1和Qbd. hau-6A. 1能够同时在2个以上的环境中检测到,分别解释了2.55%~24.23%、2.60%~6.00%、11.50%~48.30%和3.86%~8.09%的表型变异,调控峰值黏度的Qpv. hau-6A. 1可能为新的QTL位点,其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对峰值黏度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与面条的弹性和韧性有关。QTL聚合效应分析结果发现,Qpv. hau-4A. 1和Qpv. hau-6A. 1...  相似文献   
79.
为明确小麦抗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黑胚病与苗期叶枯病的相关性,以B.sorokiniana为致病菌,采用孢子液喷洒+套袋保湿的方法,于2018—2019年、2019—2020年连续2 a对50份黑胚病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系进行黑胚病与苗期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分析B. sorokiniana黑胚病发病率(黑胚率)与苗期叶枯病病叶面积占比(病叶面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接菌鉴定条件下,50份小麦品系2 a平均黑胚率分别为15.9%与17.4%,2 a均表现抗病的品系有3个[山农5300709、温麦10号、11-253(LWX)],占供试品系的6.0%;黑胚率与叶枯病病叶面积占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914~-0.845;以相关系数最高的2020年叶枯病病叶面积占比与黑胚率进行回归分析(y=-0.585x+48.444,x、y分别为病叶面积占比、黑胚率),预测50个小麦品系的黑胚病抗性,预测结果与接菌鉴定的抗性一致率为90.0%。因此,可用苗期B. sorokiniana引起的叶枯病病叶面积占比预测小麦的黑胚率,为小麦育种中抗...  相似文献   
80.
为明确黄淮麦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规律,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了济麦22、周麦22、矮抗58、西农979等8个小麦新品种9个主要农艺性状(株高、有效穗数、单株生物学产量、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穗重、单株粒重)的遗传力和配合力。结果表明,矮抗58、西农979和郑麦366株高的一般配合力较低,济麦22和矮抗58有效穗数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烟农19和郑麦366穗粒数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周麦22和济麦22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周麦22和烟农19的单株粒重、单株生物学产量和单穗重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新麦26和周麦22主茎穗长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周麦22/烟农19、济麦22/西农979、济麦22/郑麦366、矮抗58/烟农19四个组合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为正向效应。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差别较大,变化范围为2.83%~97.39%,其中,株高的狭义遗传力最高,达97.39%,其次为主茎穗长(72.07%)、千粒重(40.64%),这三者在杂交育种时以低世代选择效果较好;株高和单株生物学产量受加性效应(24.4、6.8)和显性效应(6.1、14.67)共同作用,株高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生物学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有效小穗数、千粒重和主茎穗长受加性效应(0.22、3.09、0.27)控制,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受显性效应(8.88、6.29)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