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1篇
  38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效解磷菌Bacillus subtilis P-1的N离子束诱变育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N离子束注入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P-1进行诱变,筛选得到一株解磷能力提高48 %的突变菌株B.subtilis P-1-5.对B.subtilis P-1和B.subtilis P-1-5发酵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性(AKP)和可溶性磷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可溶性磷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B.subtilis P-1-5均比同期B.subtilis P-1值高,说明突变菌株B.subtilis P-1-5比原始菌株B.subtilis P-1解磷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72.
生物可降解型自控缓释尿素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种生物可降解型自控缓释尿素(CU1、CU2、CU3、CU4)为研究材料,通过静水释放试验模拟研究了4种肥料在常温条件下的养分释放规律,采用静水释放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对CU4养分释放的影响以及采用土壤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CU4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CU1和CU2养分累积释放曲线呈倒"L"形,CU3和CU4养分累积释放曲线呈"S"形,这与非生物可降解型聚合物包膜尿素养分累积释放曲线相同。4种肥料的初溶出率为0.07%-8.77%,微分溶出率除CU1外,均低于4%,其中CU4初溶出率最低,控释效果最好,约控释85天。升高温度将增大养分释放速率,缩短控释时间,降低土壤含水量能够降低养分释放速率和养分释放总量,但不管是升温还是降低土壤含水量均不改变肥料养分累积释放曲线类型。  相似文献   
73.
巨大芽孢杆菌固定化包埋材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巨大芽孢杆菌的包埋材料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种包埋材料对巨大芽孢杆菌的起始包埋能力不同,其中以2%海藻酸钠+2%明胶的效果最好,是4%海藻酸钠包埋剂的2.22倍。3种包埋颗粒在0.2 mol/L柠檬酸钠溶液中的溶解性能不同,溶解能力大小为:4%海藻酸钠>3%海藻酸钠+0.5%明胶+0.5%淀粉>2%海藻酸钠+2%明胶。保存在包埋剂3%海藻酸钠+0.5%明胶+0.5%淀粉中的巨大芽孢杆菌数量稳定,菌的纯度高,其在3种包埋剂中最有利于巨大芽孢杆菌的保存。  相似文献   
74.
真菌F2的解磷能力及其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分别采用以Ca3(PO4)2和卵磷脂为唯一磷源的液体培养基接种真菌(F2)在25℃,18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132h,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培养液的pH值、速效磷含量、菌丝体重和真菌所吸收的磷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pH值逐渐降低,溶磷量逐渐增加,菌体重增加;菌株的溶磷量与pH值呈负相关,培养液的pH值与菌丝体重量存在负相关关系;F2解无机磷的能力要强于解有机磷的能力;F2菌株在摇床培养108h时,菌丝体重量达到最大值,其解磷效果也最佳。  相似文献   
75.
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采用Biolog检测法研究了不施肥(CK)、习惯施肥(CF)、秸秆还田(RS)和膜下滴灌(DI)等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对黄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映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以RS处理最高,CK最低。微生物培养72 h代谢旺盛,各处理AWCD值在0.494~0.881之间,其中RS处理AWCD值较CF显著增加,是CF的1.3倍;DI处理AWCD比CF略低,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不同,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均以CF最低,通过秸秆还田调控土壤C/N和滴灌措施对习惯施肥模式进行改进,两指数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发生分异,秸秆还田处理分布于第1主成分正方向,得分系数在4.91~5.50之间;其他处理分布在第1主成分负方向,得分系数在-3.26~-0.18之间。与CF相比,RS和DI处理黄瓜产量和品质均无显著变化。多样性指数中优势度指数(Ds)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与黄瓜产量、果实可溶性糖、Vc含量成正相关,其中S与黄瓜果实Vc含量的相关系数达0.692。综合考虑,秸秆还田措施有助于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推动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较滴灌措施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国产和进口阳离子交换树脂膜埋置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0个来自中国各地的土壤样品,研究了进口和国产阳离子交换树脂膜埋置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钾的技术,结果表明阳离子交换树脂膜埋置法测定土壤有效钾的最佳埋置时间为20min。树脂膜法测定的土壤钾值与中性醋酸铵法测定的土壤有效钾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进口树脂膜的测定值与中性醋酸铵法测定值间的相关性稍优于国产树脂膜。中性醋酸铵法和树脂膜法测定的土壤钾与植物实际吸钾量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树脂膜法测定值与植物实际吸钾量间的相关性明显优于中性醋酸铵法.进口树脂膜稍优于国产树脂膜。  相似文献   
77.
不同氮肥用量对姜产量与氮肥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仅施有机肥为对照组(设为OM),研究4个氮素施用水平(N0、N1、N2、N3,施氮量分别为0、300、600、900 kg/hm2)对姜产量、肥料生产效率和土壤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下,随着氮肥投入量的增加,姜产量、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增加,N3处理的产量和土壤硝酸盐含量都是最高的;4个施氮处理中,N2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都是最高的,其产量与N3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氮肥投入量对姜产量、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以及肥料生产效率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姜周年的氮肥投入量以550-650 kg/hm2为宜.氮肥的施用应遵循少施、勤施的原则.  相似文献   
78.
黄淮海夏玉米一次性施肥技术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一次性施肥技术对黄淮海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黄淮海夏玉米区实现减肥增效、节本增收及轻简化生产技术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和2016年在河北、河南、山东三省选择8个试验地点进行控释氮肥随夏玉米播种一次性施用大田试验。与普通氮肥分次施用(习惯施肥(FP)和优化施肥(OPT))对比,通过设置控释氮肥等量投入(CRFA)、减量20%控释氮肥投入(CRFA80%N、CRFB80%N和CRFC80%N),研究一次性施肥技术对黄淮海夏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验证一次性施肥技术的减量施氮可行性。【结果】(1)与农民习惯施肥(FP)相比,一次性施肥处理对黄淮海区夏玉米株高、穗部性状和两年的平均产量均无显著影响,氮肥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虽有所提高,但未达显著性差异;但一次性减氮施肥处理较FP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了33.85%以上(P0.05)。此外,CRFA、CRFA80%N、CRFB80%N和CRFC80%N处理相比农民习惯施肥(FP),每季平均节氮量分别为8.15、50.65、50.65、50.65 kg N·hm~(-2),增加纯收入927.40元/hm~2以上。(2)除CRFA处理外,其余一次性施肥处理的硝态氮量均显著低于习惯施肥处理(FP);一次性减氮施肥处理(CRFA80%N、CRFB80%N、CRFC80%N)0—90 cm土层NO_3~--N含量显著低于优化施肥处理(OPT)(P0.05)。【结论】一次性施肥技术实现了黄淮海夏玉米的轻简化施肥,提高了氮肥的利用效率,能够在保证稳产增产的前提下,实现氮肥的减量施用;推荐减少20%氮用量的CRFA施肥模式在黄淮海夏玉米生产上一次性施用。  相似文献   
79.
为明确北方典型设施菜地N2O的排放特征,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的秋冬茬设施番茄土壤上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不施氮肥(CK)、单施有机肥(OM)、农民习惯施(FP)和减氮优化施肥(OPT)4个处理下的N2O排放通量进行了观测,并分析了其对N2O排放量和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并灌溉后的一段时间内,会观测到N2O的“脉冲式”排放,最高排放峰值出现在基肥+灌溉后,且排放高峰持续近20 d,而由追肥引起的排放峰值小且持续时间仅3~5 d.统计分析表明,温度和水分都是影响设施菜地N2O排放的环境因素.各处理土壤N2O排放总量差异显著,顺序依次为:FP (14.77 kg/hm2)>OPT(9.73kg/hm2>OM(6.84 kg/hm2)>CK(2.37 kg/hm2),N2O排放系数介于0.83%~1.10%之间,接近或超过IPCC 1.0%的推荐值.与FP处理相比,减少近60%化肥N的OPT处理下番茄产量增加2.2%.在目前管理措施下,合理减少有机肥和化肥施氮量是设施蔬菜地N2O减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0.
饥饿对褐菖鲉消化道组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可控环境下对褐菖鲉进行了不同饥饿时间处理,通过分析饥饿对褐菖鲉消化道指数及肌肉成分的变化情况,研究了饥饿对褐菖鲉消化道指数及肌肉成分的影响.褐菖鲉在饥饿胁迫下,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肠道萎缩,比肠长逐渐变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比肝重、比胃重、比幽门重指标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中比肝重下降幅度最大,饥饿21d的比肝重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85.033%;饥饿对褐菖鲉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变化有显著影响,蛋白质、脂肪含量皆显著下降(P<0.05),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灰分含量变化不大,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