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花椰菜黑腐病一般发病年份可造成减产20%~30%,在流行年份可造成减产50%~60%,严重威胁着花椰菜的安全优质生产。除为害花椰菜以外,黑腐病还可为害西兰花、结球甘蓝、球茎甘蓝、抱子甘蓝、芥蓝等甘蓝类蔬菜,生产上必须通过无害化防治技术来控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12.
慈姑黑粉病又称泡泡病、疮疱病、火肿病,是慈姑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慈姑产区均普遍发生,常年为害严重,常造成叶片、叶柄等大量枯死,一般株发病率为20%~30%,重病田株发病率达70%~100%,使慈姑减产20%~50%,严重影响着慈姑的产量、品质及效益,因此,生产上必须正确识别其发病症状,搞好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3.
菰毛眼水蝇属双翅目、水蝇科昆虫,在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地茭白产区均有分布,近年来分布范围在逐步扩展,影响着茭白的产量和质量。另外,同科的灰刺角水蝇、稻水蝇等也可为害茭白,但以菰毛眼水蝇为害为主,数量上占80%以上。该虫寄主范围很广,有茭白、野茭白、水稻、看麦娘、绿萍、水花生等植物,菜农在生产上应重视其为害并加强防治。1.识别要点成虫体型小,体长2.5毫米左右;体黑灰色;前翅前缘有2个缺刻;触颖长,呈梳状;复眼  相似文献   
14.
番茄斑潜蝇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保护地蔬菜面积的增加,蔬菜种类也逐渐增多,危害蔬菜的害虫种类也在增多,且危害性逐年加重.番茄斑潜蝇是在20世纪90年代从国外传人我国并在蔬菜上危害,现扩散分布至全国.  相似文献   
15.
谢贻格  江扬先 《上海蔬菜》2019,(3):24-25,33
该文介绍了茭白雄茭、灰茭的产生原因及遗传特性,比较了雄茭、灰茭和正常茭在形态上的差异,总结了雄茭、灰茭的识别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鲜叶通风贮青技术,在国外早已广泛采用,但我国应用通风贮青装置,还是七十年代初期才开始,实践证明,对大中型制茶厂来说,这是一项值得推广的鲜叶贮青新技术。一、通风贮青的特点按通常的贮青摊放方法,一般叶层厚度在20厘米左右,而且要经常进行翻动。如果叶层过厚,翻耙不勤,叶温升高很快,致使鲜叶内酶活化增强,发生红变劣变等现象。这种无控制的糖酵解现象,在绿茶制造中是应该绝对制止的,就是在制红茶过程中也不允许出现。  相似文献   
17.
姑苏秋甜椒是利用太空搭载种子经多年选育而成的中熟甜椒品种,果实大,灯笼形,纵、横径几乎相等,果肉厚,表皮薄,皮肉融合好,味甜,品质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耐贮运,单果重达180 g。植株生长势较强,前期结果较集中,果实膨大快,对TMV抗性较强,耐肥,耐低温,耐弱光,适合秋冬季保护地生产,保证元旦、春节二大节日的供应,一般667  相似文献   
18.
江扬先 《中国蔬菜》2005,1(9):55-56
随着保护地种植大白菜方式逐渐应用推广,苏州市除夏秋露地种植大白菜外,保护地春种大白菜的面积得到了发展,使大白菜种植生产期延长。但也造成了过去次要病害———大白菜白斑病逐渐扩展蔓延并加重。该病除为害大白菜外,还可侵染小白菜、油菜、红菜薹、萝卜、芥菜和芜菁等,其为害程度已不亚于霜霉病。在市郊保护地春种大白菜春大将品种上,发病期在3月底~4月中旬,发病率达41%,造成15%~20%的损失。露地秋种大白菜品种83-1,发病期主要在10月中旬~11月初,发病率高达73%,远望全田呈一片枯黄,经济损失25%~35%。笔者根据多年来的观察与试验,将该病…  相似文献   
19.
南芡是江苏苏州特产的优质水生蔬菜.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多地纷纷引种开发南芡生产.目前,在安徽、江西等省已大面积栽培南芡,在江苏省洪泽、宝应等地已有许多南芡生产大户因此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们在对南芡生产新兴产地的调研中考察发现,最近涌现出许多新兴合作社、种植大户从事南芡规模生产,热情可嘉.为了支持新兴产区开展南芡开发,我们根据目前南芡规模生长面临的问题,归纳成文,谨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选择性表达于人树突状细胞中的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通过一种新的作用机制,调控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抗原提呈功能与激活免疫应答的效果。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了这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课题组发现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