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27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富存  江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48-11349,11378
[目的]通过在典型晴天和阴天利用LI-8100对拔节期大麦田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研究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人工增加和控制UV-B辐射的强度。[结果]UV-B辐射增强显著抑制大麦田的土壤呼吸。晴天时正常大麦田(B)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比UV-B辐射增强20%处理的麦田(BU)高1.02μmol/(m2.s),在阴天无外源UV-B辐射强迫的情况下,B处理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则比BU处理低0.71μmol/(m2.s)。晴天UV-B辐射增强导致大麦田土壤呼吸的Q10值减小,而阴天无UV-B辐射胁迫时土壤呼吸的Q10值增加,导致了土壤呼吸速率的不同变化。[结论]UV-B辐射增强会显著抑制大麦田的土壤呼吸速率,从而影响作物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2.
为了明确不同气象要素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分析影响该地区作物生长的主导限制因素,基于鲁西南地区50年的气象数据,应用线性趋势法分析了研究区的气候变化趋势,运用布达格夫斯基连乘原理估算了研究区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平均气温以0.16℃/10 a的速率呈极显著上升,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不显著,以3.0 mm/10 a的平均速率增加,日照时数以112.05 h/10 a的速率呈极显著减少。近50年的光合、光温、光温水生产潜力平均值分别为22.6×104、17.6×104、7.4×104 kg/hm2,其变化趋势分别为:光合、光温生产潜力总体呈减少趋势,而光温水生产潜力的总体减少趋势不明显。温度对气候生产潜力具有负效应,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具有正效应,与温度相比,水分是制约鲁西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33.
玉米花粉扩散频率及距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卢宗志  江晓东  张明 《玉米科学》2012,20(2):149-152
利用紫色玉米紫糯18作为花粉供体,常规玉米吉单35作为花粉受体,通过模拟玉米花粉扩散实验,研究玉米外源基因向周围环境遗传漂流的频率和距离。结果表明,玉米花粉的扩散频率和距离与供、受体花粉的数量、花粉活力持续的时间及玉米散粉时的气象条件有直接关系。不同玉米品种花粉产量不同,紫糯18的单株花粉平均产量干重为3.251 5 g,吉单35为2.207 3 g。花粉的存活时间与空气湿度和温度有关,湿度高,气温低,花粉易存活。当基因的漂流阈值为1%时,供体与受体隔离距离应在45 m;当基因漂流阈值为0.1%时,隔离距离应为300 m。鉴于转基因玉米的特殊性,建议将0.1%作为转基因玉米基因漂流的管理阈值。  相似文献   
34.
以水稻群体茎蘖动态模拟为例,采用单向耦合方法,将ORYZA2000模型模拟的逐日发育进程和生物量作为水稻群体茎蘖动态模型的输入,驱动茎蘖动态模型模拟,尝试将水稻群体茎蘖动态模型引入ORYZA2000模型中,作为该模型的子模块以扩展ORYZA2000模型对茎蘖动态、籽粒灌浆动态和叶龄动态等水稻生长要素模拟的功能。为检验耦合模型(ORY-TIL),选用2012年杂交籼稻两优培九和扬稻6号5个播期的大田观测数据,在两模型参数定标的基础上,模拟2个播期水稻群体茎蘖动态,并对模拟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显示,ORY-TIL模型能较好模拟水稻发育速率、地上部总生物量和群体茎蘖动态,各项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均达0.95以上,且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扬稻6号和两优培九群体茎蘖密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4.3条?m-2和34.9条?m-2,误差主要出现在茎蘖消亡阶段。总体来看,ORY-TIL模型具有较好模拟性能,提出的耦合方法对扩展水稻生长模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不同播期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2015年在江苏南京进行2个播期(S1:05月16日;S2:06月06日)试验,测定玉米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穗位叶的光响应曲线,分析3个时期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简称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表观量子效率(the 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简称AQE)整体上表现为S1S2,说明S2播期处理玉米的光合能力高于S1。S2播期的开花期—灌浆期日平均净辐射(R_n)和平均气温(T)高于S1,这种气象条件有利于S2播期处理玉米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T_r)的增加,提高净光合速率(P_n),最终提高玉米产量。长江下游地区的梅雨和随后的高温天气影响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适时晚播可使玉米在开花期避开多雨的天气,在灌浆期避开高温,增大光合作用速率,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6.
利用冬小麦拔节乳熟期(2004-04-01—05-20和2005-04-10—05-31)在田间观测的每30min涡度相关和小气候数据,计算散射辐射比例(DF)与光能利用率(LUE)和总初级生产力(GPP)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期为提高LUE模型和作物模型的模拟准确度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乳熟期DF与LUE间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DF与GPP间为极显著的抛物线关系(P<0.001),即随着DF的增加,LUE呈线性增长,而GPP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004年和2005年观测实验表明,中等太阳辐射条件下,即DF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均值分别为0.57和27.7molm?2d?1时,冬小麦GPP达到最高。2004年与2005年相比较,DF与LUE、DF与GPP关系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归因于两年间冬小麦拔节?乳熟期PAR水平和DF分布频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37.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aim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under different weather conditions on soil respiration. [Method] The path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soil respiration of wheat field under different weather condition and at jointing stage. [Result] In sunny day,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ground temperature at 5 cm, solar radiation, air relative humidity, air temperature and soil respiration were all at significant level while solar radiation and ground temperature at 5 cm were the major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soil respiration. In cloudy day, solar radiation was a major factor which influenced soil respiration. [Conclusion] The soil respiration and surplus path coefficient in sunny day were all higher than these in cloudy day,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except influenced by ground temperature, air temperature, solar radiation and air relative humidity, the soil respiration was also influenced by other factors especially biological factor.  相似文献   
38.
为了研究调亏灌溉对高温高湿环境下设施番茄光合及衰老特性的影响,以番茄品种合作903为试验材料,在夏季玻璃温室内进行了试验,试验期间温室内的平均气温为31.45℃,平均相对湿度为69.95%。试验以开花至结果期番茄的潜在蒸散量(ET0)为CK,设置了4个灌溉处理:100%ET0、90%ET0、75%ET0和50%ET0,测定番茄叶片的光合特性和衰老特性。结果表明,与100%ET0处理相比,90%ET0处理番茄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m)、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升高70.64%、27.45%、49.25%,MDA含量显著降低15.97%,叶片衰老程度低,光合活性高,有利于番茄植株光合生产;50%ET0处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光饱和点(LSP)分别降低了9.02%、25.44%,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显著增高了36.69%、10.21%,叶片光合活性低。90%ET0灌溉处理...  相似文献   
39.
为了利用冠反射光谱特征监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生理特征差异,利用不同筋力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差异,可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遥感识别与监测。试验以低筋小麦品种扬麦13和高筋小麦品种徐麦31为材料,结合不同生育时期两品种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氮含量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光谱参数,分析不同筋力小麦冠层反射光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近红外和可见光波段,从拔节期到蜡熟期,扬麦13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均高于徐麦31,在孕穗期两品种的差异最显著;LAI、叶片叶绿素和氮含量均在开花时达最大值,扬麦13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徐麦31,而LAI和叶片氮含量则低于徐麦31。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LAI;红边位置(λr)、红边幅值(Dr)与叶绿素含量,氮素反射指数(NRI)、抗大气植被指数(VARIgreen)与叶片氮含量极显著相关,表明RVI、NDVI可以反演LAI;λr、Dr可以反演叶绿素;NRI、VARIgreen可以反演叶片氮含量的变化。以上光谱参数能反映小麦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不同时期可运用小麦冠层反射光谱进行不同筋力小麦品种识别,孕穗期为最佳识别时期。通过本研究,以期为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遥感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试验通过比较保水剂、抗旱剂(FA旱地龙)和钙赤霉素3种化学制剂对半湿润灌区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生育后期耕层土壤水分状况和冬小麦水分关系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保水剂和旱地龙处理对提高花后生育期内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冬小麦的旗叶水势以及叶片WUE的效果更明显,尤其是保水剂处理,在灌2水条件下,花后生育期内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和叶水势的平均值比对照CK2提高9.7%和10.8%;灌。水条件下,则比CK0提高5.3%和7.4%。钙赤霉素处理则显著减小了叶水势和WUE的日变化幅度。回归分析显示,土壤水势决定叶片水势的高低,而叶片水势与叶片WUE显著正相关。试验结果还表明,3种化学制剂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冬小麦的产量,但是在本试验条件下,水分条件是产量的决定因素。同一灌溉水平下,4个处理的产量和穗数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灌水处理下,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