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在三系杂交籼稻亲本中渗入部分粳稻血缘以扩大亲本遗传距离,增强杂种优势,以及利用粳稻优质特性,是杂交稻育种途径之一.但籼粳交后代分离世代长,育种周期长.采用籼粳交F1花药培养的方法快速育成保持系花1B,然后核置换育成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1A.使育种周期大大缩短.该不育系为籼粳中间型(程氏形态分类指数为12分),株叶态偏籼,粒形和米质偏粳,生育特性弱感光,异交特性好,配合力较高.已配制优质杂交稻组合花优63,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正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15个籼稻品种(系)为花药供体,对籼稻花培一次成苗的培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个籼稻品种(系)的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一次成苗与多级成苗的相近,而平均绿苗分化率,一次成苗明显高于多级成苗的,使籼稻一次成苗的平均绿苗率比多级成苗的高出近1倍;一次成苗还具有白苗率低的优点,其平均白苗率只有多级成苗的1/2,说明一次成苗技术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本文还对完善一次成苗技术及白化苗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我国两系法杂交稻研究的简要历史,分析了两用不育系选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总结论述了我们选育成功的Hs—1和Hs—2籼型光敏核不育系所采用的生物工程与常规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包括“短光敏性”为主的育种目标、光温敏互补的亲本配组方式、花培快速稳定和光温敏特性同步筛选等的配套技术体系及其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14.
Ribosomes, the agents of protein synthesis, consist of roughly equal amounts of RNA (rRNA) and protein (r-protein). Knowledge of the ribosome and its function mainly comes from the extensive work on 70S bacterial ribosomes. There are 21 proteins in the small (30S) subunit and 30 in the large (50S) subunit in E. coil ri bosomes. The 80S eukaryotic ribosomes are more com plex than the bacterial ones and contain at least 30 pro teins in the small (40S) subunit and 40 in the large (60 S) subunit. These r-proteins are named S1 to S30 and L1 to L40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arise from the small or large subunit, and to their mobility in gels. In plants, several ribosomal protein genes and/or cDNAs have been isolated, such as the small subunit proteins S 11, S13, S14, S16, and S19 and the large subunit proteins L2, L7, L17, and L27. Here we report the r-protein S25 cDNA, Arps25, from Amaranthus cruentus L.  相似文献   
15.
以早香17、早香17/C_(57)、C_(57)为试验材料.对一次成苗和多级成苗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结果表明:(1)籼型品种的花药绿苗率,一次成苗的较多级成苗的高,粳型品种则相反.籼粳杂交后代因培养基的不同而异;(2)3种基因型一次成苗的瓶绿苗率显著高于多级成苗的,在相同的培养规模下,一次成苗可提高1.49倍;(3)一次成苗所培养的绿苗生长快壮,根系发达,鲜重增加,素质明显高于多级成苗的;(4)一次成苗可大大简化培养程序.降低培养成本,加快成苗速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细胞工程应用于作物遗传改良的意义、现状等进行了概括和评述,指出:①将作物育种从个体水平提高到细胞水平,进行作物细胞育种可以克服常规育种的许多缺点,提高效率,实现育种新突破,②花药培养、体细胞无性系等技术已相当成熟,基本在到应用于育种实践的水平;③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已选育出一大批作物新品种(系)、不育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④细胞工程技术需进一步改进完善,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应相互结合,实现目标性状的定向选择,同时还应与远缘杂交、无融合生殖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结合,进行超高产育种,实现物种创新。  相似文献   
17.
植物基因分离方法及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上前植物基因分离的方法及其成就,概括出6种植物基因分离的方法,即序列克隆法、功能克隆法、从子标签法、图谱分离法、消减杂交法和差异表达分析法(cDNA-RAPD、DD-PCR、PDA和SSH),并对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目前植物基因分离的方法及其成就 ,概括出 6种植物基因分离的方法 ,即序列克隆法、功能克隆法、转座子标签法、图谱分离法、消减杂交法和差异表达分析法 (c DNA- RAPD、DD- PCR、RDA和 SSH) ,并对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评述 .  相似文献   
19.
两系稻育种实践显示 ,以农垦 58s为光敏核不育基因源转育成的籼稻两用不育系大多是温敏型的 ,而光敏型籼稻两用不育系又大多表现为发育的感光性 ,在籼粳类型、发育感光性与育性转换的光敏特性三者之间似乎存在一定联系 .为探索这一问题 ,以杂种 F1花药培养获得的 2个光温敏不育系群体 [一个为随机选育的不育系群体 ,记为 DHS;另一个为育种获得的 (偏 )籼型不育系群体 ,记为 Hs]为材料 ,对上述 3种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所有 Hs株系皆为 (偏 )籼型 ,而 DHS株系籼型和粳型皆有 ,但以中间型居多 .DHS和 Hs中约有一半株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发育感光性 ,且绝大多数株系的育性转换特性为光温互作型 .在总共 39个株系中 ,仅发现 3个为光敏型 .其中 Hs- 9和 DHS- 2 4的育性光敏效应极显著 ,其温敏和光温互作效应几乎不存在 ,表现为单纯的光敏型 ;DHS- 38的光敏和温敏效应显著 ,但互作效应不显著 ,表明其育性转换可能同时受到光长和温度的独立控制 .未发现单纯的温敏不育型以及发育感温的光敏不育型 .在DHS和 Hs群体中 ,3种特性间相互独立 ,但发育感光性和育性转换的光敏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以上研究结合育种实践表明 ,将光敏核不育基因重组到籼稻背景中是可行的 ,而培育早籼光敏不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在更高层次上的突破,1995年全国农业种子工作会议提出了“创建种子工程,推动农业上新台阶”的战略任务,种子工程是以农作物为对象,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具有优秀生物学特征和优良种植特性的商品化种子为目的,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工程学手段和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