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总结回顾了广西木薯蚕生产的发展历程。运用SWOT分析方法(即态势分析法),分析了广西木薯蚕产业发展的内部因素(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机遇、挑战),并对其产业发展提出了推广良种+良法,建立木薯+木薯蚕种养示范基地,加快蚕蛹和蚕丝的开发和利用,拉动国内消费,加强跨体系交流,推动木薯+木薯蚕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等几最建议,得出广西的木薯蚕产业发展定位应为木薯产业的关联产业,遵循适度规模发展的原则。发展木薯蚕产业,可有效提高木薯种植的收益,延长木薯产业链,提高木薯产品的附加值,增强木薯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2.
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桂朝2号和叠加占为试验材料,以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为指标,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植株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形态氮素含量对氮肥运筹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总氮、蛋白氮、叶绿素氮、可溶性蛋白氮、Rubisco-N、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均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提高,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重施穗肥时其含量较高。氮肥运筹对不同形态氮素含量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的影响明显。两个品种早晚季无论是抽穗期还是成熟期不同施氮水平下Rubisco-N和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早晚季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总氮含量与蛋白氮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3.
作物物质流转是指作物光合产物或贮藏在茎、鞘等器官中的同化物向穗部等库器官的转运,其能力高低称之为作物物质流转力。作物物质流转是作物源、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物质再流转顺利进行既要有足够的储存库又要有丰富的供给源。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形成实质上是光合同化物生产及花后物质流转的过程。因此,水稻花后物质积累、再流转过程中生理差异及能力大小,是影响水稻子粒生长、产量和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作物物质流转理论的发展、水稻花后干物质流转特性、花后碳氮物质流转特性、花后物质流转与品质形成等方面详细综述了前人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水稻物质流转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为筛选出高钾营养吸收利用的花生种质,以花生野生种A.correntina与栽培种桂花22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单株含钾量、钾素利用效率及干物质产量等相关指标,分析不同施钾量对花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研究不同花生品种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机制.结果表明,施钾能显著提高桂花22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产量;施钾量对花生野生种A.correntina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影响小,施钾处理间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各时期差异小,在栽培后96 d、120 d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小,保持较高含量.花生野生种A.correntina的单株含钾量和钾素利用效率在不同施钾处理间变幅低于桂花22.  相似文献   
25.
水稻根系空间分布特性的数学模拟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水稻根系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性,通过根箱试验,获取水稻根系坐标数据,采用方程 Y = α(1-bX)(Y为根系累积长度,X为横向分布距离或纵向分布深度)建立根系纵向和根系横向分布模型,并利用模型分析田间水分管理对水稻根系生长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约88%的根系分布在10 cm深度土层内,60%~70%根系分布在10 cm的横向范围内,其纵向和横向累积长度的变化均可用方程Y = α(1- bX)模拟.水分管理影响水稻根系生长数量和纵向分布,但不影响根系横向分布.间隙灌溉水稻根系分别比湿润灌溉和水层灌溉水稻根系分布深0.6和3.5 cm,根系长度分别比湿润灌溉、水层灌溉水稻多19.8%与26.4%,根系数量分别比湿润灌溉、水层灌溉水稻多28.3%及21.0%.平均角度的变化具有同样的趋势.  相似文献   
26.
黄景  顾明华  徐世宏  杨为芳  江立庚 《土壤》2012,44(4):696-703
为探讨免耕抛秧栽培对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影响,分别对连续2年和7年结合稻草还田的常耕和免耕试验的土壤剖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耕对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影响不明显。免耕改变了耕作层亚层的剖面形态特征,且表层土壤疏松和pH值变小;水稻根系向土壤表层集中和裂隙出现部位增高。普通免耕形成的耕作层构型是Aa1-Aa2-Aa3,疏松表层较薄、亚表层有变坚实的趋势。稻草还田免耕形成的耕作层构型是O-Aa1-Aa2-Aa3,鳝血斑的数量增加、土壤颜色加深、疏松和体积质量降低。以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形成的土壤剖面协调土壤肥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7.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的立苗与根系生长以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条件下,在晚季对免耕抛秧、常耕抛秧、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常耕抛秧的立苗速度与立苗期的根系生长及其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增产7.64%,稻草还田免耕抛秧与稻草还田常耕抛秧产量差异不大,但分别比常耕抛秧高10.72%和8.22%。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较常耕抛栽秧苗多1 d。免耕使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根系的总长度和根毛区长度及根系氧化能力下降。但是,稻草还田增加了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和根系长度,提高了根系氧化能力,因而对抛栽水稻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在免耕条件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28.
 以品质优良、较好、较差的桂华占、八桂香、珍桂矮(CK)3个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优质稻花后干物质积累、运转与籽粒生长的动态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优质籼稻品种花后单株叶片和茎鞘干物质量大,花后叶片干物质的转运率和转运速率较对照高,但茎鞘的花后运转与对照的差异较小。3个水稻品种籽粒干质量的动态均可用Richards方程进行模拟,但优质品种的灌浆启动快、活跃灌浆期长、最大灌浆速率小。花后茎叶干物质的再运转占籽粒干质量的1/5~1/3,其中优质品种花后叶的再运转对籽粒生长的贡献是对照的1.5~2.0倍。相关分析表明,花后叶的干物质运转与籽粒生长的关系密切,因此,单株叶片干质量大、花后运转率高可能是优质水稻品质形成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9.
以金优25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并测定水稻在免耕、常耕、分根栽培三种栽培条件下水稻根系SOD,CAT,P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免耕侧根系的SOD,CAT,POD酶活性在拔节期比常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常耕侧根系活性低,其MDA含量较高.相反,免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免耕侧根系的SOD,CAT,POD活性在灌浆期比常耕栽培水稻根系或分根栽培中常耕侧根系活性高,其MDA含量较低.免耕栽培水稻根系后期衰老较常耕栽培水稻根系慢.  相似文献   
30.
稻草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草生物产量约占水稻整个生物产量的50%,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近年来,随着免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生态恶化、资源短缺、氮肥利用率低等方面的原因,稻草还田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综述了稻草品质化学、还田技术以及稻草还田对作物生长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