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6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园艺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掌握基质、激素、扦插时间对桑树扦插的影响,对桑树进行不同基质、不同激素种类、激素浓度、浸泡时间及扦插时间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桑树扦插的最佳优化条件为夏季枝条刚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时,用黄心土为基质,插条用0.01%的6号ABT生根粉浸泡0.5h,生根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2.
提取高质量的蛋白质是蛋白质组研究的基础.以樟树5种化学类型(芳樟、异樟、脑樟、油樟和龙脑樟)叶片为材料,采用Tris-HCl结合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总蛋白质,并对提取效果进行检测.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蛋白量都可以满足下一步消化实验的要求;PAGE电泳结果表明,Tris-HCl结合TCA/丙酮沉淀法所得图谱背景清晰,蛋白质信息量很大.检测结果说明用本试验的方法可获得高效、丰富的樟树叶片总蛋白质,能够满足蛋白全谱、磷酸化修饰、目标蛋白分析等相关研究,为深入开展不同化学类型樟树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3.
紫花含笑组培快繁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含笑无菌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光照强度以及移栽基质对诱导不定芽增殖、伸长、生根以及移栽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MS+ 0.5 mol/L 6-BA+ 0.1 mol/L IBA是紫花含笑不定芽的适宜增殖培养基,其不定芽诱导率达100.0%,平均不定芽数5.2个;强光照有利于不定芽伸长生长;合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3.0mg/L NAA,生根率91.5%,平均生根数为4.36条.组培苗适宜移栽时间在9月份前后,基质为黄心土或混合泥炭土,成活率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44.
朱砂根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系统提取法对朱砂根的根、茎、叶三部分分别提取,用化学反应法进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朱砂根中含有叶绿素、挥发油、三萜类、酚类、醌类、强心甙、有机酸、黄酮类、三萜皂苷、鞣质、氨基酸、糖类等多种物质.对朱砂根总皂苷进行定向提取,用紫外扫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总皂苷在436nm和530nm波长具有吸收峰.  相似文献   
45.
简要介绍了美国主要南方松的天然分布、生长习性、本土人工种植情况、遗传改良状况及主要工业用途等。提出了江西省各生态区适栽松种。  相似文献   
46.
荷花鲜切花化学保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观测了荷花开花习性和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开展了两次荷花鲜切花的化学保鲜试验,筛选出了最佳试验组合,使荷花鲜切花的货架期由2—3d延长到6—7d。  相似文献   
47.
朱砂根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朱砂根形态变异系统观测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RAPD标记技术在DNA水平上对其种内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朱砂根5个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1.805 2,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60 0,Ne i氏基因多样度H为0.269 9,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06 7。总的群体基因多样性达0.270 6,其中群体间的基因多样性Dst为0.089 4,群体内的基因多样性Hs达0.181 2,群体内的基因多样性高于群体间的基因多样性。说明朱砂根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并以后者为主要变异来源。检测结果还表明,15个样本并不足以代表一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30个样本所代表的群体,其遗传多样性参数则相对一致和稳定。  相似文献   
48.
采用SDS/酸酚法、Trizol试剂法、常规CTAB法及改良的CTAB法,分别提取5种化学类型樟树叶片总RNA,并对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Trizol法难以提取樟树叶片总RNA,得率很低;SDS/酸酚法和常规CTAB法得到的RNA存在DNA污染,富含蛋白、多糖、多酚等杂质;这3种方法均不适于富含多糖多酚类物质的樟树叶片总RNA的提取。改良的CTAB法能够提取得到樟树5种化学类型叶片总RNA,且在操作过程中,异樟比油樟和脑樟更易提取。此法能有效去除多糖和蛋白,提取得到的RNA 28S和18S rRNA条带清晰,OD260/OD280值为2.0左右,平均产率分别为115.8μg/g FW。经RT-PCR检测,所得总RNA质量高、完整性好、成功率高,可以满足下一步实验的要求,可作为樟树叶片总RNA提取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9.
牛樟叶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年生实生牛樟植株上采集叶样,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牛樟叶挥发性精油,采用GC-MS技术对叶精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按叶精油中第一主成分进行化学类型划分,牛樟可初步划分为4种类型:桉叶油素型、异橙花叔醇型、芳樟醇型和肉豆蔻醛型。不同化学类型叶精油化学成分组成及得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异橙花叔醇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共13种,桉叶油素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共2种,芳樟醇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共2种,肉豆蔻醛型牛樟叶精油中特有化学成分为1种,4种化学类型精油中所共有的化学成分共12种。叶精油中第一主成分平均含量大小依次排序为:芳樟醇型(68.71%)、桉叶油素型(57.38%)、异橙花叔醇型(37.91%)、肉豆蔻醛型(33.75%);4种化学类型叶精油平均得率大小依次排序为:桉叶油素型(1.28%)、异橙花叔醇型(0.19%)、芳樟醇型(0.04%)、肉豆蔻醛型(0.01%)。牛樟中的桉叶油素型与樟树中的油樟类型相似,牛樟的异橙花叔醇型与樟树的异樟类型相似,牛樟的芳樟醇型与樟树的芳樟类型相似。不同的是,牛樟有一种肉豆蔻醛型化学类型,而樟树有龙脑樟和脑樟类型。但总体而言,牛樟与樟树相似化学类型叶中的精油含量,前者普遍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50.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籽油富含中链脂肪酸,但其生物合成机制尚未可知。长链脂肪酰基CoA合成酶(long chain fatty aycl-CoA synthetases,LACSs)亚家族在植物脂肪酸合成与分解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樟树转录组数据为参考、本研究克隆并鉴定了一个LACS基因亚家族成员,序列比对显示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 LACS1序列相似性高达65%,故将之命名为Cc LACS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Cc LACS1基因在花与种仁中优势表达,叶、茎组织中次之。缺陷型酵母互补实验证明Cc LACS1具有脂酰CoA合成酶活性,可广泛地将外源C10~C18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硫酯,但C18类脂肪酸是其偏好催化底物。上述结果暗示Cc LACS1可能与樟树籽油合成与累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