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4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辐射诱变育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然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植物发生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通常为10-’。本世纪以来,人们陆续发现X射线、y射线、离子束等电离射线处理植物种子、植株、活体组织乃至细胞和DNA分子,均可诱发各种突变,大幅度提高突变频率。辐射诱变应用于水稻育种,可以创造多种优良突变体,其中有些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有些可以作为杂交亲本而间接利用。不管直接还是间接利用,通过辐射育出的新品种均可归于辐射育种成果。我国水稻辐射诱变育种起步较早,目前居于世界先进行列。1966~1989年间通过辐射处理而育成年种植面积在3万公顷以上的品种有…  相似文献   
12.
稻米胶稠度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采用6×6完全双列杂交和改良单籽粒分析法,对胶稠度的遗传和基因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硬对中等或软胶稠度、中等对软胶稠度表现显性。亲子方差和协方差(Vr-Wr)分析指出胶稠度受到包括一对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修饰基因)的控制,基因的平均显性作用为不完全显性。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在胶稠度的遗传中基因的显性作用和加性作用是重要的,狭义遗传力较高(h2(ns) =0.78).本文还讨论了在胶稠度改良中亲本选配和分离世代早期选择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稻主栽品种SSR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0  
采用40个SSR标记,比较分析了151份20世纪50年代(78份)和近10年(73份)我国常规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差异,发现有39个标记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21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2~11个,平均5.5个;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649,范围在0.309(RM174)~0.869(RM418)。籼粳亚种间SSR多样性差异明显,籼稻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Na = 4.4,He = 0.458)均高于粳稻品种(Na = 4.0,He = 0.395)。比较了78份20世纪50年代与73份近10年水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籼、粳亚种表现出相近的变化趋势,即Nei多样性指数和等位基因数20世纪50年代主栽品种高于近10年的。虽然Nei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并不显著(籼稻:z= 1.471,P=0.141;粳稻:z= 1.932,P=0.053),但等位基因数目的变化达到显著水平(籼稻:z= 2.677,P=0.007;粳稻:z= 3.441,P=0.001)。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两时期内,尽管时期间平均贡献的遗传变异仅占1.9%,但仍然达到5%的显著水平;籼、粳亚种两时期间平均贡献的遗传变异高于整个分析样本,分别为5.0%和8.2%;籼、粳亚种不同位点的遗传分化程度也各不相同,籼稻和粳稻品种分别有13个(占33.3%)和11个(占28.2%)SSR位点的等位基因在两时期间差异显著,而其余位点的遗传变异则是因时期内品种间的差异引起的。研究表明近10年我国常规稻主栽品种丢失了一部分等位基因,水稻育种仍应加强更广泛的种质亲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理来源旱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38对SSR引物对144份不同地理来源的旱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37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3.6个,等位变异范围2~9。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在0.440(RM162)~0.854(RM335)之间,平均0.598。旱稻种质资源亚种间SSR多样性差异明显,籼稻的等位基因数目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Na = 3.5,He = 0.558)明显高于粳稻(Na = 3.2,He = 0.41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以亚洲最高,非洲最低,亚洲其他(He = 0.594)>中国(He = 0.593)>南美(He = 0.545)>非洲(He = 0.512)。AMOVA分析表明,旱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亚种内(占总变异的76.3%),亚种间遗传分化极显著。系统聚类能较好地区分籼粳亚种,但不能区分地理组。旱稻种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水稻节水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汤圣祥  丁立 《中国稻米》2002,8(6):16-17
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IRRI),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下属的16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之一,它足一个国际性的、自主的、非盈利性的水稻研究和培训中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粳稻地方种资源核心样品的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中国稻种资源目录》中的16 791份中国粳稻地方种为材料,根据完全随机、变种类型(丁颖分类法)下随机和系统聚类3种取样方法和4种核心样品规模(12.5%、10%、7.5%和5%)设计12个核心样品,以8个编目性状的平均数变幅、方差和变异系数加以评价。结果表明:(1)变种类型下系统聚类取样方法是构建中国粳稻地方种资源核心样品的适宜方法;(2)样品规模5%的核心样品可以有效地代表中国粳稻地方种资源的总体样品。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基因型亲本间的有性杂交和基因重组,对所创造的变异实施多代选择、鉴定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据统计,我国常规稻推广品种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法育成的,如年推广面积曾达460多万公顷的广陆矮4号,曾达200~260多万公顷的珍珠矮和桂朝2号,曾达100万公顷的二九青,等等。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杂交育种都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一)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有性杂交将导致基因重组,其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异类型,可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丰富的材料基础,这就是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通过有性杂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