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艳光、曙光和华光的一年生枝条作为试材,探讨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和赤霉素浓度对提早促进油桃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曙光、艳光和华光油桃在集中低温处理400h和赤霉素浓度为100mg/L处理下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发芽率都达到了90%以上。曙光和艳光油桃在集中低温处理400h和赤霉素浓度200mg/L与集中低温处理400h和赤霉素浓度50mg/L的处理下发芽率达到了80%以上;华光油桃在集中低温处理500h与赤霉素浓度为100mg/L的处理下发芽率也较高,达到了87.8%。  相似文献   
12.
刘莉  汤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16-15217
[目的]探讨集中低温和GA3处理对提前解除樱桃休眠的效果。[方法]以1年生的太和樱桃枝条为试验材料,研究集中低温处理的不同时间(100、200、300、400h)和GA3处理的不同浓度(0、50、100、200mg/L)对太和樱桃枝条发芽率的影响。[结果]低温处理太和樱桃枝务100h的发芽率与300、200和400h低温处理的发芽率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低温处理100h的效果最佳.其与200mg/LGA,组配的发芽率高达99%。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的GA3浓度与不同的低温处理时间对樱桃的发芽率均达显著性差异。多重比较得出,GA3浓度的各处理与对照之间均达显著性差异,但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太和樱桃枝条的最佳低温处理时间是100h;GA3对提旱解除樱桃休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语用学与传统语法的差异,指出了传统语法在语言研究中的缺陷,从而促使广大英语教师摈弃传统的语法翻译英语教学法中的不合理部分,进而采用更实用、更科学的英语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运用到了猪场管理的过程中,使猪场的各项生产指标有了很明显的提升,对于猪场管理而言,季节性是影响猪场管理的重要因素,就不同季节如何做好猪场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艳光、曙光和华光的一年生枝条作为试材,探讨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和赤霉素浓度对提早促进油桃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曙光、艳光和华光油桃在集中低温处理400h和赤霉素浓度为100mg/L处理下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发芽率都达到了90%以上.曙光和艳光油桃在集中低温处理400h和赤霉素浓度200mg/L与集中低温处理400h和赤霉素浓度50mg/L的处理下发芽率达到了80%以上:华光油桃在集中低温处理500h与赤霉素浓度为100mg/L的处理下发芽率也较高,达到了87.8%.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既有共同的思想和概念 ,又存在不同的表达形式。因此 ,译文既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又要使读者 (听者 )在理解时不会遇到障碍 ,就会涉及到形象转换与保留问题。为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结合例句分析了形象保留的一般方法 ,以及形象的部分转换和完全转换。为了强化该问题 ,还通过欠佳翻译实例分析 ,使这一问题具体化 ,从而提高译者在处理该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森林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宜居乡村的重要载体,开展相关研究对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全国7 586个森林乡村样本数据,采用非均衡指数、Moran''s I、热点分析和核密度估计工具识别森林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测算主要影响因子对森林乡村空间分异的解释力。结果发现:1) 中国森林乡村呈现出"东部密中部散西部疏"的空间分异特征,分布方向为"东北-西南"走向,与胡焕庸线、气温和地形所形成的地理格局具有空间一致性。2)森林乡村呈集聚分布模式,空间溢出效应显著,热点区域范围北至沧州,南抵中山,西至商洛,东抵舟山(118°~126°E,24°~38°N);极化现象突出,形成6个一级核心区和10个二级核心区。3) 公路密度、林业产值密度、乡村文化密度、年均气温、城镇化率、平均海拔和地形起伏度是森林乡村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单因子空间分异解释力差异明显,双因子交互解释力强于单因子作用,公路密度、乡村文化密度和林业产值密度是交互解释力增强的关联主导因子。4)自然环境是影响森林乡村空间分异的基础性因素,并呈现出显著的气温和地形指向特征;城镇化率和林业产值密度是重塑其空间格局的主要动力,公路密度和乡村文化密度是其空间形态变化的引导力量,森林乡村空间格局是多因子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还发现,随着公路密度、林业产值密度和城镇化率的增加,森林乡村数量和密度总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5)将森林乡村划分为都市型、交通型、产业型、文化型和综合型5大类,其中,都市型森林乡村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区位优势显著,交通型、产业型和文化型森林乡村在不同区域形成集聚分布,单要素优势特征明显,而综合型森林乡村多要素作用相对均衡。未来,中国森林乡村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和差异化发展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城乡统筹,有序推进森林乡村增量扩展和存量更新,有效解决乡村生态环境恶化和传统文化衰败问题。同时,不断提升主导因子的驱动能力,发挥不同类型森林乡村的比较优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森林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