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农学   33篇
  6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玉米豫玉22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C型不育胞质为背景 ,A61 9为强恢复源 ,采用回交转育的方式 ,完成了豫玉 2 2的雄性不育三系配套。不育系的不育株率高达 99.8%以上 ,育性稳定 ;恢复系的恢复度高达 5级 ;恢复性杂交种的可育株率达99 %以上 ,散粉结实正常 ,其它形状与N豫玉2 2基本一致 ,符合目标要求 ,可单独投入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82.
豫单8703是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以综3和豫自87-1两个自交系杂交育成的大穗型玉米杂交种.综3引自中国农业大学,豫自87-1是利用外引玉米杂交种通过二环系选育法育成的自选系.经过多年省内外试验和生产示范,产量连年领先.1997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首次通过审定,被命名为豫玉22号,1998年11月和2000年元月又分别通过甘肃省和陕西省审定,并于2000年11月通过国家审定.2000年5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并获得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一等奖.同时,国家科技部把该品种的推广列入2001年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由于该品种的双亲均不含"478"(近年来,生产上利用最多的亲缘之一)的血缘,因此,其大面积利用,将有利于改善我国玉米品种单一老化、资源狭窄的被动局面,拓宽玉米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83.
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育性转换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Qms及其对照琼6的花药组织和植株叶片中生长素(IAA)及乙烯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琼6Qms植株叶片中生长素含量在小花分化期最高,随着雄穗发育逐渐降低,而琼6的生长素含量从小花分化期逐渐升高,到性器官形成期达到最高值.在小花分化期和性器官形成期,琼6Qms叶片和花药组织中的乙烯含量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84.
利用113对SSR多态性引物研究了来源比较广泛的5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问存在较丰富的SSR多态性;56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可划分为6个杂种优势群,其中Ⅰ,Ⅴ,Ⅵ类群以国内种质选系为主,Ⅱ,Ⅲ,Ⅳ类群主要为外引杂交种选系,第1类群又可分为3个亚群。该分群结果与杂交组合的组配效果相吻合,高优势组合的亲本均属于不同的优势类群(亚群),而在类群(亚群)内未组配出优良组合。SSR标记可以用于研究爆裂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85.
玉米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系育性机制转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分期播种和田间跟踪调查叶龄的方法,以琼6Qms为材料研究了玉米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的育性转换机制,结果表明,日最高温度是育性的主要因子,表现出低温可育,高温不育性铁育性转换的区间为27 ̄31℃;同时日照长度对育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长日照不育,短日照可育,琼6Qms的温光临界期为雄穗的小花分  相似文献   
86.
玉米幼胚离体培养幼苗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6个玉米基因型的幼胚进行离体培养幼苗分化试验,从培养基种类、基因型和细胞质效应、激动素、分化前最后一次继代培养基中2,4 D质量浓度、蔗糖质量浓度等6个方面分析了幼苗分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6和MS两种基本培养基之间以及激动素6 BA和KT之间对幼苗分化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6 BA质量浓度和其余4个因素对幼苗的分化都有较大影响.87-1×郑22在幼苗分化中是较为理想的组合,分化培养基中6 BA质量浓度为1mg·L-1,蔗糖质量浓度为50g·L-1,分化前最后1次继代培养基中2,4 D质量浓度为1mg·L-1时,有利于幼苗的分化.  相似文献   
87.
豫玉22及其大面积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豫玉22是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型玉米杂交种,自审定以来,短短几年已在全国10多个省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并成为一些省区的主栽品种.本文就其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大面积应用情况作简要介绍.该品种成功的产业化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利于拓宽种质资源,也将促进我国种子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88.
高产耐密玉米杂交种豫单81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单811品种是河南农业大学用自选系T7296做母本,外引系lx9801做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该品种株型紧凑,活棵成熟,综合抗病性较好,高产优质,品质达普通玉米1等级国标标准.该品种于201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品种来源、品种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分析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材料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组数据,以期阐明玉米C型胞质的不育和恢复机制,并解析不育基因与恢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调控网络,为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在不育化制种中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玉米生产上的骨干自交系豫自87-1为背景的C型胞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为材料,通过对3种材料减数分裂的前期Ⅰ、中期Ⅰ及末期Ⅱ(四分体)时期的花药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利用hisat2、ballgown及DESeq2等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三系花药不同时期、相同时期不同材料间以及发育时序中差异表达的基因,预测C型胞质不育机制与育性恢复的调控网络;同时通过实时定量PCR对测序分析结果进行验证;通过酶活测定验证推测的C型胞质不育及恢复假说。【结果】所有材料的转录组测序共产生156.59 Gb的序列数据,比对并组装共得到53 035个基因;在恢复系与不育系、保持系与不育系以及“三系”花药不同时期之间共筛选出非重复差异基因5 676个,其中发育阶段差异基因4 705个,同时期材料间差异基因2 693个,发育时序差异基因135个。GO分子功能分析显示ATP和DNA结合相关的基因和锌离子结合基因得到高度富集;细胞组分中膜基本组分、核内及质膜内的基因得到富集;以DNA为模板的转录、转录调控、氧化还原及初级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基因得到富集。KEGG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氧化磷酸化、碳代谢及糖酵解等能量代谢相关的途径中。不育系相对保持系而言,多个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基因下调表达,而恢复系中不但相应基因的表达水平得到恢复,而且同时协调调节了同一能量代谢途径中的其他基因,定量分析显示差异基因的表达差异及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ATP酶活结果表明不育系相比保持系,ATP酶活显著降低,恢复系中由于恢复基因的作用其活性得到大幅恢复。【结论】玉米C型胞质不育基因引起基因表达变化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中期Ⅰ之后,末期Ⅱ之前;玉米C型胞质不育的形成可能是由于不育基因引起的能量亏损所致,而恢复基因则通过能量补偿促使育性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叶绿素含量与作物产量呈正相关。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来提高作物产量是作物育种的方向之一。因此,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解析玉米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基础,可为玉米高光效理想株型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538份玉米自交系构成的关联群体为研究对象,在5个环境下,通过对其授粉后5 d的棒三叶(穗位叶、穗上叶、穗下叶)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借助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558 62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s),利用3种模型(Q、K和Q+K)对叶绿素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随后选择最优模型的GWAS结果并结合eQTL(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分析对叶绿素含量的自然变异进行解析。结果 5个环境下,棒三叶叶绿素含量均遵从正态分布且叶绿素含量间呈正相关;方差分析表明棒三叶叶绿素含量的环境效应、基因型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此外,穗上叶、穗位叶和穗下叶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66、0.66和0.67。比较3种模型发现K模型对假阳性(I型错误)控制最好,在此模型下共检测到29个与棒三叶叶绿素含量显著关联的SNP(P≤3.99×10-6),涉及到18个位点,共有76个候选基因落在这18个位点内,其中85.5%(65/76)的候选基因具有eQTL,11.8%(9/76)的候选基因与对应表型显著相关(P<0.05),说明这9个基因可能是通过表达量变化来调控表型变异。在这76个基因中,60个候选基因有功能注释,功能涉及到能量代谢、物质输送代谢途径和生物合成调节等过程。此外还发现2个可以在不同环境或不同叶片共定位的位点,其中,共定位位点内的基因GRMZM2G074759编码一种与AAE3高度相似的酰基活化酶,该基因通过提高α-酮戊二酸(ALA)和草酰乙酸含量进而影响氨基酸生物合成,提高籽粒赖氨酸含量,改善玉米品质。此外,ALA的合成会促使叶绿素含量升高,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推测该基因为最可能的候选基因。结论 K模型对假阳性的控制效果最好,基于K模型,共检测到18个玉米叶绿素含量显著关联位点,发现多个参与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