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9篇
林业   16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范世锁  汤锋  喻谨  章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82-18283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钢渣,钢渣的综合利用关系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本文简要介绍了钢渣的基本特性,综述了钢渣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2.
以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八氯二丙醚在土壤表面的光化学降解动态以及不同因子对其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八氯二丙醚在土壤表面的光解动态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八氯二丙醚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光解速率为红壤〉潮土〉水稻土,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1.44、14.00h和20.63h。八氯二丙醚在中性土壤中光解速率最快,在偏酸或偏碱性土壤中光解半衰期均明显延长。土壤含水量增加,有利于八氯二丙醚的光解,干燥土壤(含水量为2%)中八氯二丙醚的光解半衰期是潮湿土壤的1.3~2.6倍。当土壤中八氯二丙醚添加浓度为0.2~10mg·kg-1时,其光解速率与添加浓度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添加剂量的催化剂TiO2对八氯二丙醚的光解均表现出明显的光敏化作用,光解速率常数提高1.6~2.4倍。研究结果将为明确八氯二丙醚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土壤质地和湿度对农药在土壤中光解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氟乐灵、甲基对硫磷和三唑酮在4种土壤中的光解速率以及土壤湿度、构成、有机质和PH对光解的影响。结果指出土壤粘粒含量和土壤湿度是影响农药在土壤中光解的重要因素。农药光解速率随粘粒含量减少而加快,相关非常显著。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对光解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24.
江淮地区斜纹夜蛾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江淮地区斜纹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对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的抗性倍数最高,为42倍,达到高抗水平;对三唑磷和硫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抗性倍数最高仅为7.5和8.8倍。  相似文献   
25.
试验结果表明:32%苯噻·苄泡腾片能有效防除水稻移栽田及抛秧田杂草,一次用药基本可控制水稻全生育期草害.用量1 500 g/hm2以下时对于水稻生长基本安全,无明显药害,不会造成后期产量的减少.32%苯噻*苄泡腾片推荐用量为1 350~1 500 g/hm2.  相似文献   
26.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以印楝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外源鲨烯和茉莉酸甲酯(MeJ)处理对印楝素生物合成代谢网络的影响.通过饲喂印楝愈伤组织鲨烯和茉莉酸甲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手段,对饲喂处理后的印楝愈伤组织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表明,MeJ和鲨烯显著影响印楝愈伤组织的代谢活动,MeJ处理后共检132种差异代谢物,包括52种初生代谢物和80种次生代谢物.MeJ调控有机酸、脂质、氨基酸以及黄酮类和酚类物质的代谢,抑制印楝素B、诺米林和葫芦素E的合成.鲨烯处理检出137种差异代谢物,32种代谢物表达上调.MeJ和鲨烯均显著促进印楝素A、Azadiradione、Nimbin和Salannin的合成,抑制印楝素B和D的合成.初步阐明了MeJ和鲨烯影响印楝素A合成的机制,即二者通过调控初级代谢途径,影响印楝素合成前体的供给;通过抑制固醇类物质的次生代谢,促使更多的前体进入印楝索A合成的代谢流,进而调控印楝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27.
大米、苹果中吡蚜酮残留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吡蚜酮(pymetrozine)在大米和苹果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大米样品以乙腈+氨水(10:1,v:v)提取,苹果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VWD)测定。吡蚜酮的最小检测量为6.0×10-10g,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大米中吡蚜酮的添加(浓度0.05~1.0mg•kg-1)回收率为75.99%~96.03%,变异系数分别为1.64%~4.74%;苹果中吡蚜酮的添加(浓度为0.05~1.0 mg•kg-1)回收率为74.84%~86.28%,,变异系数分别为1.67%~5.43%。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8.
农药毒死蜱环境污染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简要介绍毒死蜱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毒死蜱降解菌的筛选,论述了毒死蜱环境污染的微生物处理,并指出了毒死蜱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9.
综述了杀菌剂氯苯嘧啶醇的环境转归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在动物、植物、土壤和水体中的降解动态,并对其环境转归机理进行了总结。氯苯嘧啶醇在环境中化学降解主要以光化学降解为主,而水解和微生物降解较困难。  相似文献   
30.
苦竹属竹叶多糖、蛋白质及叶绿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苦竹属苦竹、宜兴苦竹、川竹、斑苦竹、杭州苦竹、高舌苦竹、垂枝苦竹、衢县苦竹、丽水苦竹及实心苦竹等10种竹种竹叶多糖、蛋白质及叶绿素等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0种竹叶中多糖、蛋白质及叶绿素含量丰富,竹叶多糖含量均在600 mg/kg以上,竹叶蛋白质含量在127.55~182.24 g/kg之间,竹叶叶绿素总含量均在1 600 mg/kg以上,叶绿素a的含量大于叶绿素b的含量。苦竹竹叶多糖及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843.29 mg/kg及182.24 g/kg;川竹竹叶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绿素a含量最高,分别为3 339.24 mg/kg和2 390.97 mg/kg,实心苦竹竹叶叶绿素b含量最高,为949.54 mg/kg。研究结果为苦竹属竹叶化学成分基础研究和苦竹属竹叶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