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0篇
  10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甘薯内源激素和化学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综述了内源激素在甘薯功能叶片活性差异、同化物运输、尤其是块根的形成和发育中的作用,分析了外源化学调控在促进甘薯增产和抗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内源激素和化学调控在甘薯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大田遮荫对紫心甘薯块根中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人工遮荫的方法探讨光照不足导致紫心甘薯块根品质下降的酶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遮荫条件下,2个甘薯品种济薯18和Ayamurasaki叶片RUBPCase活性显著降低;叶片和块根中ATPase活性下降;块根ADPGPPase和UDPGPPase活性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随胁迫强度而增加;遮荫对块根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和淀粉粒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活性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济薯18块根SSS活性显著降低,GBSS活性则不同程度高于对照,而Ayamurasaki的SSS活性却高于对照,GBSS活性则随遮光胁迫强度而降低;遮荫对花青素合成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g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性影响则很小。因此,遮荫胁迫从源库流各环节影响了紫心甘薯品质合成相关酶,其中RUBPCase、ATPase、ADPGPPase和UDPGPPase活性显著降低是导致紫心甘薯块根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15个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甘薯品种叶片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叶面积系数均不同程度下降,反映了品种抗旱性的差异。通过抗旱系数聚类分析,将15个甘薯品种分为3个抗旱类型,抗旱品种:济薯21、济薯25、济徐23、济薯15、烟薯25;中等抗旱品种:徐薯18、济薯26、北京553、济紫薯2号、济薯18;不抗旱品种:郑薯20、济紫薯3号、济薯22、济紫薯1号、凌紫。叶面积系数与抗旱系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强的甘薯品种可维持较高的叶面积系数;而正常灌水条件下的叶面积系数不能反映甘薯品种抗旱性。干旱胁迫导致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升高。干旱胁迫条件下,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与甘薯品种的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功能叶相对电导率则与甘薯品种抗旱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叶面积系数以及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等指标可作为甘薯品种抗旱性鉴定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盐碱地棉花花生间作种植模式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硫酸盐盐碱地棉花花生种植模式和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综合经济效益,本研究以‘鲁棉研37 号’和‘花育36 号’为供试材料,在高唐硫酸盐盐碱地条件下,通过两年大田试验分析了棉花花生不同间作种植模式下作物产量、单位面积的土地当量比、种植成本和效益。结果表明,在试验点的气候条件下,棉花花生不同种植模式中两种作物产量存在年际间差异;棉花花生2:4 和4:8 间作种植模式的土地当量比、总效益、总成本和净效益均较高,其中4:8 种植模式的最高。棉花花生4:8 大小幅间作种植,年际间换带轮作,可作为当地棉花花生复合种植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外源ABA对提高甘薯苗期抗旱性的影响,以抗旱品种济薯21和不抗旱品种济紫薯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苗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ABA对甘薯渗透调节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处理12 d以后(AW),干旱胁迫处理(PEGW)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和根系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根系活力则显著低于对照,抗旱品种和不抗旱品种表现相同的趋势;抗旱品种济薯21干旱胁迫处理(JS21-PEGW)的叶片和根系的SOD、POD和A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JS21-C),而不抗旱品种济紫薯1号(JZ1-PEGW)的叶片GR和根系APX活性则显著低于对照(JZ1-C);抗旱品种济薯21干旱胁迫处理(JS21-PEGW)的叶片和根系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不抗旱品种济紫薯1号(JZ1-PEGW),而叶片和根系MDA含量则显著低于济紫薯1号。胁迫处理12 d以后(AW),外源ABA显著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抑制了叶片和根系中MDA的积累,提高了根系活力,提高了叶片和根系中SOD、POD、CAT、APX和GR的活性。因此,外源ABA在提高甘薯苗期抗旱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的积累而缓解膜的损伤,通过提高根系活力而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而提高苗期叶片和根系的抗氧化酶系统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山东农业科研单位种业发展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山东省种业的现状及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我省农业科研单位种业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对山东省农业科研院单位种业发展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干旱胁迫下甘薯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化学调控对甘薯根系生长发育及其对缓解干旱胁迫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甘薯产量潜力、完善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种业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山东省种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内部资金投入、种业科研创新、自有品种培育和企业管理以及外部行业监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培育企业种业创新主体、以质量创建品牌、加大并购整合市场和加强产学研结合等发展对策,促进山东省由农业大省向种业大省、农业强省转变.  相似文献   
19.
北方区试中甘薯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了解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主次关系,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北方区试中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关系。结果表明:在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中,干率和淀粉率均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粗和大中薯率与薯干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中薯率与鲜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对淀粉产量和薯干产量贡献最高的主成分中的性状为大中薯率、茎粗和黑斑病抗病指数,贡献率分别为29.67%和30.13%;而对鲜薯产量影响最大的主成分中的性状为大中薯率和根腐病病情指数,贡献率为30.71%。通过对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含量与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甜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粗蛋白含量与可溶性糖和还原糖之间存在弱负相关关系。而品质性状间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对甘薯品质贡献最大的主成分中的性状为还原糖、可溶性糖和蒸煮后的甜度,贡献率为59.12%;第二主成分为粗蛋白含量和蒸煮后粘度性状,贡献率为23.75%。总之,农艺性状对影响不同产量目标形成的侧重点不同,甜、糯性状是影响甘薯品质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获得甘薯最佳氮肥和烯效唑配施用量,比较了 6 个施氮水平下甘薯的干物质积累量 (DMA)、蔓薯比 (T/R)、各器官氮素含量、甘薯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烯效唑贡献率 (UCR)的差异。探讨不同氮肥施用量下,叶面喷施烯效唑与济薯 22 生长及产量的关系。 【方法】 在山东平阴安城乡小官村开展甘薯氮肥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 (CK),设 6 个施氮量处理:0(N0)、45 kg/hm2(N1)、90 kg/hm2(N2)、135 kg/hm2(N3)、180 kg/hm2(N4)、270 kg/hm2(N5);每个水平设置喷施烯效唑 (N-U) 和不喷施两个处理,烯效唑喷施浓度为 25 mg/L。在移栽后 85 天、110 天和收获期,调查了甘薯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和产量。 【结果】 1) 增施氮肥可明显增加甘薯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 (DMA)。喷施烯效唑施氮处理间,除 N1-U 外,DMA 无明显差异,N3-U、N4-U 和 N5-U 地上部 DMA 相对于氮处理显著降低,说明烯效唑喷施抑制了地上部分徒长;当施氮 量大于 90 kg/hm2 时,氮处理与 N-U 处理甘薯地下部 DMA 均明显降低,但 N-U 处理地下部 DMA 均高于氮处理,其中 N1-U 和 N2-U 与相对应N处理差异显著。2) 三个生育期的蔓薯比 (T/R),N-U 处理的值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说明烯效唑可起到抑制地上部生长或促进地下部生长的作用。3) 喷施烯效唑提高了 85 天和 110 天甘薯蔓的氮含量,但对收获期影响不大;同一生育期内,氮处理与 N-U 处理块根氮含量曲线在 90 kg/hm2 附近出现交点,并随着生育期发展慢慢前移,表示可提高块根氮含量的最小施肥量为 90 kg/hm2。4) 氮 处理中产量最高为 N1处理(N 45 kg/hm2),N-U 处理中产量最高为 N2 (N 90 kg/hm2);当施氮量大于 90 kg/hm2 时,氮处理与 N-U 处理产量均显著降低;在同一氮水平下,喷施烯效唑可显著提高 CK-U 与 N0-U 的产量。5) 氮处理中,氮肥贡献率 (FCR) 和农学效率 (AE) 随施氮量呈“V”型变化,N1 最高;喷施烯效唑使 N2-U 处理的 FCR、AE 上升,其他处理均下降;偏生产力 (PFP) 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喷施烯效唑可使 N-U 处理 PFP 值上升;烯效唑对产量的贡献顺序为 N2 > N0 > CK > N4 > N3 > N5 > N1 【结论】 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甘薯产量的关键因素,本试验条件下,氮处理甘薯的最佳氮肥用量为 45 kg/hm2,N-U 处理甘薯的最佳氮肥用量为 90 kg/hm2,喷施烯效唑可提高甘薯产量,使地上、地下部协调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