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种衣剂及保存天数对甘蔗“健康种子”发芽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甘蔗“健康种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温室沙培试验,测定不同甘蔗品种、种衣剂及保存天数处理下甘蔗“健康种子”的发芽率、株高及假茎粗.[结果]甘蔗“健康种子”的发芽率、株高及假茎粗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4个品种中,GT28的发芽率、株高和假茎粗均最高,分别为69.5%、13.7 cm和4.92 mm.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可显著提高甘蔗“健康种子”的发芽率,但对株高和假茎粗的影响不明显,其中扑力猛包衣处理的甘蔗“健康种子”发芽率最高,株高较高,假茎较粗;高巧包衣处理的甘蔗“健康种子”发芽率最低,株高较矮,假茎较细.甘蔗“健康种子”发芽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保存2d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3.6%;保存10d时,发芽率降至50.0%以下.[结论]不同甘蔗品种单芽的发芽率具有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适当的种衣剂包衣处理可提高甘蔗“健康种子”的发芽率并促进其生长,且甘蔗“健康种子”的发芽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
光质对棕色棉棉铃发育及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棕色棉为材料,通过采用红、黄、蓝紫、白(对照)滤光膜对棕色棉棉铃套袋处理,研究光质对棕色棉纤维品质及纤维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红光处理能增加棕色棉的单铃体积、铃重,蓝紫光处理可使纤维绒长缩短,而经黄光处理衣分明显降低。经红、黄、蓝紫光处理,棉纤维中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 SS)活性均有所增加。处理7 d时,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8.41%, 35.83%,19.36%;而21 d时,分别增加了63.32%,38.31%,15.11%。在β-1,3-葡聚糖酶与吲哚乙酸氧化酶(IAA oxidase, IAAO)活性的表现上,红光处理能增加β-1,3-葡聚糖酶活性,降低IAAO活性,蓝紫光处理能增加IAAO活性,降低β-1,3-葡聚糖酶活性;经黄光处理,两种酶活性均下降,这可能是三种光质对棕色棉纤维品质产生影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甘蔗间作不同作物的研究进展及其示范推广情况,并对甘蔗间种不同作物进行了论述,旨在为甘蔗间作不同作物的筛选提供参考,也为资源的系统合理利用与优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施用氮素是甘蔗产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氮肥的过量施用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高氮肥的施用不仅增加了甘蔗生产成本,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土壤酸化。如何在持续提高甘蔗产量的同时,控制或降低氮肥的施用量,减少因氮肥过量施用带来的甘蔗生产成本上涨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甘蔗产业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主要从甘蔗氮素利用的生理机制,甘蔗氮素在各器官的分布特征,参与甘蔗氮素吸收、同化、运输相关酶的生理特性等方面介绍了甘蔗氮素生理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甘蔗氮素利用效率及甘蔗氮肥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的环境条件,提高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行了外界环境因素对甘蔗无根试管苗瓶外生根及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肥力基质(如商品基质)处理的无根试管苗成活率低,但成活植株生长快,植株高;而低肥力基质(如新鲜河沙土)有利于无根试管苗生根成活,但植株生长慢;适合甘蔗无根试管苗移栽的基质包括新鲜河沙土、田园土和河沙与田园土的混合物。温度、光照和湿度是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维持高存活率的关键外部因素,利用遮阳网和盖膜等措施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可使试管苗的生长环境逐渐过渡到自然环境条件。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有利于简化传统甘蔗试管苗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甘蔗健康种苗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甘蔗试管苗瓶外生根的环境条件,提高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方法]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甘蔗无根试管苗瓶外生根及生长的影响,比较瓶内和瓶外生根试管苗的成活率及株高差异。[结果]高肥力基质(如商品基质)处理的无根试管苗成活率低,但成活植株生长快,植株高,而低肥力基质(如新鲜河沙)更有利于无根试管苗生根成活,但植株生长慢;利用遮阳网和盖膜等措施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可使试管苗的生长环境逐渐过渡到自然环境条件;另外,瓶内生根试管苗的成活率和株高均显著高于瓶外生根试管苗。[结论]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的研究成功有利于简化传统甘蔗试管苗生根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甘蔗健康种苗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将表达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pNZ8112-Sa/NZ9000经口服免疫BALB/c小鼠,在免疫后的不同时间收集免疫鼠粪便样品,断尾采血收集血液样品并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血清中的IgG抗体及血清和粪便中的IgA抗体的动态产生规律;在加强免疫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外周血T细胞的变化情况及无菌收集免疫鼠的肠黏液,经中和试验检测其抗体的中和能力。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口服免疫小鼠后血清中的IgG和IgA抗体产生能力由于非特异性干扰不能确定,外周血中T细胞百分数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变化不显著;粪便中的IgA抗体水平产生效果明显;黏液的抗体具有一定的中和能力,其效价检测结果为1:36。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0年12月1613至2011年元月上中旬严重霜冻和长期低温对甘蔗生产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广西桂中的来宾、柳州和桂西北的河池3个市的蔗区甘蔗受冻害、寒害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1个县甘蔗总受灾面积为203.25kha,占总植蔗面积(289.65kha)的70.2%,其中重灾区面积达97.43kha,占总种植面积的33.6%,主要集中在柳城、融安、融水、罗城、兴宾区、武宣和象州等地。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及台优受害最为严重,蔗叶明显干枯、卷曲、生长点及蔗芽坏死、蔗茎水煮状并带有酸酒味、蔗糖分下降;而在同一蔗区,桂糖21号、桂糖28号、桂糖29号、桂糖30号、桂辐98—296、桂糖97—69、桂糖02—208、桂糖02—901、桂糖02—467等甘蔗品种受害程度远低于新台糖22号,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结论】应因地制宜加快耐寒高产高糖甘蔗品种的推广应用,尽快在桂中和桂西北蔗区种植耐寒甘蔗品种,取代抗寒性最差的新台糖22号;采用地膜、蔗叶覆盖、增施暖性有机肥和糖蜜酒精发酵液等措施防寒保温;及时集中抢收压榨受冻害甘蔗,尽量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时空表达特性分析,初步推测甘蔗各家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基因在甘蔗蔗糖积累途径中的功能,为研究甘蔗各家族sPs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甘蔗4个家族SPS基因在高、中、低糖甘蔗品种未成熟叶片、成熟叶片和茎中的时空表达特性.[结果]在甘蔗伸长期、蔗糖积累前期和蔗糖积累后期,SofSPSDⅢ基因在所有甘蔗品种的未成熟叶片、成熟叶片和茎中均高水平稳定表达,相对表达量在5.3~8.1;SofSPSB基因在成熟叶片中几乎不表达,而以茎中表达量最高.在伸长期,SofSPSC和SofSPSA基因表达较强,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3~14.2和1.5~4.4;在蔗糖积累前期,SofSPSC基因表达稍有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相对表达量达为4.6~8.9,而SofSPSA基因表达加强,相对表达量达3.8~6.9;在蔗糖积累后期,SofSPSC基因在成熟叶片中的表达量比蔗糖积累前期下降4.0~7.2倍,且均比未成熟叶和茎中下降约6.0倍,而SofSPSA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比蔗糖积累前期下降1.8~5.7倍.各家族SPS基因在不同糖分甘蔗品种间的表达趋势一致.[结论]甘蔗D家族SPS基因维持甘蔗蔗 糖合成的基本功能,通过调控C、A家族SPS基因的表达来调控蔗糖合成的强度,B家族SPS基因不参与甘蔗源叶中蔗糖合成而参与蔗糖的积累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甘蔗DⅢ家族SofSPSDⅢ基因并构建其hpRNA表达载体,为研究该基因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同源克隆获得甘蔗SofSPSDⅢ基因部分序列,利用RACE技术获得其全长cDNA.扩增SofSPSDⅢ目的基因约500 bp序列,利用中间载体pHANNIBAL构建该片段的hpRNA结构,然后用NotⅠ将整个hpRNA结构切下,克隆到双元植物表达载体pART27上,构建该基因的hpRNA表达载体.[结果]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SofSPSDⅢ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3252 bp,5 '端UTR长度59 bp,3 '端UTR长度292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2895 bp,带有真核生物典型的poly(A)尾巴(GenBank登录号:HQ117935).该基因编码蛋白含有96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108.03kDa,等电点pI=6.66;SofSPSDⅢ与SoSPS2、SbSPS和TaSPS9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0%、98.9%和90.0%.构建获得SofSPSDⅢ基因的hpRNA载体pART-DⅢ-Ri.[结论]成功克隆甘蔗DⅢ家族SofSPSDⅢ基因并构建基hpRNA载体,可为下一步沉默该基因、进而解析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