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9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池塘青虾高效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青虾集约化养殖的苗种投放、投饵、水质调控、栖息物的设置、疾病防治等综合技术进行组装配套,研究其对青虾产生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养殖技术具有养殖产量高、效益好、可有效预防虾病等特点为安徽省青虾养殖业提供了新的养殖模式和思路。  相似文献   
92.
对稻田和池塘养殖的2组中华鳖日本品系的形体指数以及肌肉和裙边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氨基酸组成和质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稻田鳖与池塘鳖的肝体指数、裙体比和体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2)稻田鳖与池塘鳖的肌肉、裙边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池塘鳖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稻田鳖,稻田鳖裙边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池塘鳖,两者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3)池塘鳖肌肉的硬度、粘性和胶黏性显著高于稻田鳖(P0.05),裙边的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稻田鳖(P0.05),稻田鳖肌肉和裙边的口感优于池塘鳖。  相似文献   
93.
为探索MyoD基因多态性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状的影响,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草鱼MyoD基因上的突变位点,并分析其与草鱼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草鱼MyoD基因上筛选到4个多态性高、分型稳定的突变位点,即M1(940后T碱基的插入)、M3(1630后重复单元AATAGCCT的缺失)、M4(G1669A)和M5(A1681T)。M1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体长、全长、尾柄长和尾柄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纯合缺失基因型(DD)显著大于纯合插入基因型(TT);M3和M4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M5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体质量、体宽、体高和眼间距存在显著差异(P0.05),优势基因型为TT。MyoD基因的M1和M5突变位点可作为草鱼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4.
安徽省10个日本沼虾群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安徽省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安徽省6个野生群体(女山湖NSH、巢湖CH、姑溪河GXH、南漪湖NYH、长江东至段CJ、升金湖SJH)和4个养殖群体(滁州CZ、太湖1号F2TH1H、当涂DT、养贤YX)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用的10对微卫星标记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PIC0.5),各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期望杂合度He=0.795~0.876)。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有3.64%来自群体之间,96.36%来自于群体内部。遗传分化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属于中低水平(Fst0.15),NSH和TH1H之间的遗传分化最小(Fst=0.002 8),遗传距离最近(D=0.039 8),而SJH和CZ之间的遗传分化最大(Fst=0.114 4),遗传距离最远(D=0.226 0)。基于群体间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NSH和TH1H遗传关系最近。综上所述,10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各群体间遗传分化属于中低水平。  相似文献   
95.
仿生态土池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皖南池州地区进行了仿生态土池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繁育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每年的8月中旬至翌年5月份为该地区克氏原螯虾的最佳苗种繁育季节.取得繁育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彻底清整繁育池、选择优质亲本并进行强化培育、营造和维护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以及加强越冬管理、抓好苗种的强化培育、适时分塘饲养等.每亩可繁育4~5 cm的大规格克氏原螯虾虾苗5万-8万尾.  相似文献   
96.
水产养殖密度的增加,加大了疾病暴发的风险。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宿主多种多样,毒力因子复杂,为疾病的治疗和防控带来困难。目前水产上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主要依赖抗生素、化学药物等,容易导致环境中药物残留、病原菌耐药性增加等问题。本文着重对水产养殖中嗜水气单胞菌及其拮抗菌的体外筛选方法、拮抗作用研究方法和拮抗机制(产生抑菌物质、竞争性黏附、群体感应猝灭、竞争营养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进行重点归纳阐述,并对拮抗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和安全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的研发以及水产动物的疾病防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2020年,对江苏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粮食和果蔬类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比例较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可以提升其市场参与能力和经营性收入水平,也可以促进其集群式发展,但也面临着较高的市场风险、固定成本刚性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难等制约因素。基于此,文章从做好与市场有效对接、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加强技术集成引进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对策,以促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更快发展,更好地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发酵蚕沙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消化、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试验挑选240尾初始均重为(44.51±0.42) g的草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尾鱼。各组分别投喂发酵蚕沙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5%、10%、15%和20%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0%、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肠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10%、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发酵蚕沙组的鱼体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对照组的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15%发酵蚕沙组的血清补体3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0%发酵蚕沙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  相似文献   
99.
为评估城市扩张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基于2009、2014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CAMarkov和FLUS耦合模型对南京市2025年和2035年土地利用进行多情景预测,并运用InVEST模型评估其生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8年,南京市城镇用地呈不断扩张趋势,面积共增加223.65 km2,主要转入来源为耕地和农村居民点。2009、2014年和2018年市域的平均生境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分别为0.448 1、0.441 1和0.433 4。4种模拟预测情景中,生境质量均值的排序为生态优先情景>协调发展情景>自然增长情景>经济发展情景,而生境质量等级分布差别较大的区域主要是南京市的北部、南部以及中心城区。具体来说,在自然增长情景下,2025年和2035年南京市生境质量将保持下降趋势,低值区面积占比较2018年分别增加1.40个百分点和2.87个百分点;在经济发展情景下,中心区域、南部及北部生境质量较自然发展情景下进一步下降,到2025年和2035年,低值区面积占比将分别增加2.67个百分点和4.76个百分点;在生态优先情景下,2025年和2035年南京市生境质量高值区面积占比较2018年分别增加0.40个百分点和1.04个百分点;而协调发展情景下,城镇用地规模将得到有序控制,林地的空间分布在原有基础上向外延伸,使得市域生境质量逐步提升,故2025年和2035年南京市生境质量高值区面积占比分别增加0.17个百分点和0.80个百分点。基于此,为进一步减缓南京市生境退化趋势,改善区域生境质量和生态环境条件,应合理控制城镇用地规模,采取适当的生态保护政策,同时有序开展国土空间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00.
以呼图壁河流域石门水文站以上山区河道为研究区域,利用石门站2015—2019年的日流量观测数据和1978—1983年、2008—2019年的年平均流量数据,以GFS降水资料为WRF-Hydro模型的输入,用其内置的扩散波模式、马斯京根-康吉模式两种河道演算方式进行径流模拟,对比分析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的差异,探讨基于WRFHydro模型的洪水演进方法在新疆内陆干旱区的径流模拟效果。结果表明:扩散波模式模拟效果总体优于马斯京根-康吉模式的模拟效果。分析了WRF-Hydro两种河道演算模式模拟洪水的一些特征,其中扩散波模式模拟结果较好,用时较长;马斯京根-康吉模式模拟结果不太理想,但用时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