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9篇
农学   10篇
  230篇
综合类   182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为进一步探明有机物料影响作物生长的作用机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稻草、猪粪等物料腐解过程中水杨酸和对羟基苯甲酸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这些物料本身均含有一定量的水杨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两种酚酸的量随物料C/N的增加而减少;在腐解过程中两种酚酸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相似,0~10d迅速下降,再逐渐回升,并在20d或30d达到高峰值,然后又下降直至最后趋于稳定.两种酚酸量的变化速率与物料C/N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2.
室内营养液培养,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根系烫伤处理测定质外体途径水分吸收和0.5mmol.L-1HgC l2处理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的方法,在3种供氮形态下(NH4+-N、NO3--N、NH4+-N与NO3--N(等浓度混合)),研究了苗期水稻的生长和水分吸收状况。结果表明,无论在非水分胁迫条件下,还是在水分胁迫条件下,NH4+-N与NO3--N混合处理的水稻生物量最大。在非水分胁迫条件下,NO3--N处理和NH4+-N与NO3--N混合处理的水稻单位干质量吸水量高于NH4+-N处理的水稻;烫伤处理和加HgC 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后,各处理水稻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干质量水分吸收量都下降。NO3--N与NH4+-N混合营养处理的水稻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高于NH4+-N处理和NO3--N处理。在根系烫伤处理和HgC l2处理后0.5 h内,各处理水稻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3.
 通过 14年 2 9茬稻 麦水旱轮作田间试验 ,研究长期连续定位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及不同粒级土壤颗粒中各形态有机氮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后土壤酸解有机氮总量比对照增加 10 %~ 34%。施肥对不同形态有机氮的影响取决于肥料类型 ,单施化肥处理酸解铵态氮增加最大 ,其它形态氮素变化较小 ;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后 ,酸解铵态氮明显下降 ,氨基糖态氮显著增加 ,氨基酸态氮含量也增加。从形态分布上看 ,土壤中以氨基酸态氮和酸解未知氮占优势地位 ,铵态氮次之 ,氨基糖态氮最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氨基糖态氮占土壤总氮的比例超过酸解铵态氮 ,同时还使得土壤中非酸解氮的比重增加。土壤不同粒级中酸解氮的含量高低顺序为 :0~2 μm >2~ 10 μm >5 0~ 10 0 μm >10~ 5 0 μm粒级。长期施入土壤的肥料氮同化进入各粒级中不同形态氮的数量因肥料种类而异 ,化肥氮主要进入 0~ 2 μm的粘粒 ,有机肥氮则同化进入各粒级中的氨基糖态氮及 2 μm以上各粒级的氨基酸氮中。土壤各粒级中均以氨基酸氮比重最大 ,其它形态氮在不同粒级中无明显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4.
有机高氮肥的施用对菠菜生长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高氮肥的施用对菠菜生长及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种有机高氮肥分别单施和配施,菠菜产量和累积吸氮量均较高,与单施尿素的处理相比,菠菜生长后期的长势更加旺盛,吸氮速率增加的更快;施用有机高氮肥能改善土壤氮素供应状况和供氮过程,在菠菜生长后期(播种后28~42d)为菠菜提供了充足的矿质氮;播种14d后,有机高氮肥的施用能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增加幅度大于单施尿素处理,因此提高了土壤的供氮能力。上述结果表明,施用有机高氮肥有可能获得与施用化肥相当的产量,这为生产有机食品专用肥料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5.
水作和旱作水稻施磷效应及土壤磷组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水作和旱作水稻施磷效应及土壤磷组分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旱作水稻增施磷肥对提高株高、分蘖数、根系体积以及增加各生育期茎叶、根系干重的初始效应大于水作水稻;水作水稻最大产量7350kg/hm2时的最大施磷(P2O5)量为104kg/hm2;旱作水稻最大产量6570kg/hm2时的最大施磷(P2O5)量为158kg/hm2,旱作水稻增施更多的磷肥应作为生产上的关键措施之一;施入土壤的磷肥主要转化为树脂 P、NaHCO3 P和NaOH P组分,水作和旱作水稻根际土壤中的树脂 P、NaHCO3 P和NaOH P耗竭量都大于非根际土壤,说明这3个磷组分是水作和旱作水稻的有效磷源。  相似文献   
26.
 利用化学处理和微生物混合培养对水稻秸秆进行接力腐解处理。结果表明 ,化学处理后秸秆中二氧化硅的含量降低了 5 0 %左右 ,C/N从 5 3降到 2 1。经过接力处理的秸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分别高达 12 .84 %、12 .12 %和 15 .96 %。微生物在经过化学处理后的秸秆中生长较在未处理秸秆中迅速。秸秆中碳氮含量的消长反映了微生物分解和利用秸秆的动态过程。化学处理和微生物接力处理有利于促进秸秆腐熟度的提高 ,并能保持微生物的持续生长 ,这为秸秆制成生物有机肥展示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在网室条件下对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的产量效益进行了2年试验研究,从氮素营养的角度对其产量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花生间作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间作产量可以提高18%~41%(LER)。间作系统中起增产作用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在水稻/花生为3:3和4:2的2种间作方式下,间作水稻分别比单作水稻产量提高58.9%和31.8%,间作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水稻与花生间作可明显提高水稻叶片的含氮量,如在水稻单作、水稻/花生为3:3和4:2间作方式,水稻叶片的含氮量分别为21.2、24.9、22.8 g·kg-1,  相似文献   
28.
微电极法测定水稻叶片液泡中硝酸根离子的再调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液泡中硝酸根离子的再调动和再利用与作物氮素高效利用关系密切。利用硝酸根离子微电极技术测定了在外界继续供应和停止供应硝态氮后,不同水稻品种叶片细胞质和液泡中硝酸根离子活度在24 h内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继续供应硝态氮后,水稻植株组织水平的硝酸根离子浓度没有显著的变化,而停止供应硝态氮的植株体内硝酸根离子浓度却有随缺氮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2)水稻叶片细胞质和液泡中硝酸根离子活度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停止供应硝态氮的24 h内,水稻叶片液泡中的硝酸根离子浓度逐渐降低,而细胞质中的硝酸根离子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浓度且基本稳定;(3)扬稻6号液泡中和细胞质中的硝酸根离子活度均高于农垦57,且在停止供应硝态氮的不同时间段,液泡中硝酸根离子的释放速率也均高于农垦57。上述结果表明在受到硝态氮营养胁迫时,水稻先前积累在叶片液泡中的硝酸根离子可以在细胞中进行重新的利用和分配,而且籼稻品种扬稻6号对液泡硝酸根离子再调动能力显然高于粳稻农垦57。  相似文献   
29.
NaCl胁迫下氮素营养与大麦幼苗生长和离子平衡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NaCl胁迫下施氮对大麦幼苗Na+、K+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植株生长的影响.Nacl处理降低幼苗N、K+累积量.施N(100,200mg/kg)可以减少幼苗地上部的Na+含量,增加含K+量和K+向上运输的选择性,降低第3叶的电解质渗出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及幼苗干物重均因施氮而提高  相似文献   
30.
田间条件下用半腐解稻草覆盖后对旱作水稻进行了氮肥不同用量 0 (N0 ) ,90 (N90 ) ,15 0 (N150 ) ,2 10 (N2 10 )和2 70 (N2 70 )kg·hm-2 试验 ,研究了施氮后土壤中无机氮 (NH4 -N、NO3 -N)的动态变化及水稻吸氮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施氮水平下旱作水稻土壤速效氮以硝态氮为主 ,水稻的产量以N2 10 处理最高 ,水稻的植株含氮量及氮素的累积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的中期 ,氮肥的表观利用率也以N2 10 处理最高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对土壤氮的依存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