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林业   3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4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毛白杨无性系叶面积的回归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快速、精准的方法,建立了4个不同毛白杨无性系的叶面积与其叶长、叶宽、以及叶长×叶宽之间的线性回归和幂函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毛白杨不同的无性系叶形指数差异较大,不同无性系的回归方程也不一样,应针对无性系计算叶面积;2)叶片生长的不同阶段叶面积的回归方程不同,因此应针对叶片的不同生长阶段确定回归方程。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叶面积和叶长、叶宽的乘积的相关性最好,但只适用于功能叶片的测量;而幂函数回归方程无叶片大小限制,叶面积和叶宽的相关性较好并且测量方便,毛白杨无性系50号叶面积和叶宽幂函数回归方程为LA=1.0014×W1.8295,83号回归方程为LA=0.863×W1.832,30号回归方程为LA=0.554×W2.051,B331号回归方程为LA=1.639×W1.600。因此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可通过测定4个毛白杨无性系的叶宽,利用其幂函数回归方程,估算叶面积。  相似文献   
32.
施肥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幼苗生长和光合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正交设计L9(34)布置氮、磷、钾3因素3水平的肥料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施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相同系号的苗木影响不同,而不同系号的苗木对相同施肥处理响应也不一致,因此不仅要找出最佳的氮、磷、钾施肥量及其比例,而且要针对不同的无性系制定不同的施肥配方;2)毛白杨杂种无性系的生长和生理特征对于不同施肥配方的响应不完全一致,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号的最佳施肥配方为N(3g)+P2O5(2.25g)+K2O(0g),46号的最佳配比为N(5g)+P2O5(4.5g)+K2O(1g);3)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和46号处理间净光合速率×总叶面积(PTL)较净光合速率(Pn)差异更显著,并且与生长的相关性要高于净光合速率与生长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80以上;4)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处理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苗木各项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以氮肥影响最大,磷和钾肥影响较小。该研究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的合理施肥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虫食与熏蒸对马尾松苗木针叶酚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尾松为实验材料,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了马尾松毛虫咬食、外源茉莉酸甲酯和萜烯混合物熏蒸处理4h后,损伤针叶、相邻姊妹针叶、系统上枝针叶和系统下枝针叶中酚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虫害、10μmol/L茉莉酸甲酯和10μmol/L萜烯混合物熏蒸,损伤枝、姊妹枝和系统枝中酚酸含量除虫害后的系统下枝略有降低外,其他均明显升高。说明茉莉酸甲酯和萜烯类物质作为植物体内伤的报警信号,能代替虫害等外界刺激启动相似的信号防御系统,起到防御外界伤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从外植体种类、无菌体系的建立、培养基及激素选择、生根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珙桐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复叶槭在损伤后不同时间挥发物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己二酸二甲酯、丁二酸二异丁酯、乙酸-3-己烯酯、6-甲基-5庚烯-2酮、蒈烯、苯骈噻唑、苯甲酸和吲哚等挥发物是复叶槭遭受机械损伤后被诱导合成的,这些物质在复叶槭中可能具有直接防御、间接防御和作为报警信号分子在植株间传递伤害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36.
伤害胁迫对合作杨叶片膜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合作杨抗虫性与过氧化氢(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关系.发现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均可以引起叶片中H2O2和MDA含量的积累及相应的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提高.两种不同处理方法中,昆虫取食诱导的膜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除了CAT活性)与机械损伤诱导结果表现出明显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可以诱导叶片中H2O2和MDA积累,且其代谢受到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共同影响,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可以减轻膜质过氧化程度,有效地诱导伤害防御反应的产生.同时,两种处理之间的差异表明H2O2,SOD,CAT和POD与合作杨抗虫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37.
叶片δ13 C与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测定并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黑杨无性系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L)、叶片δ13C、光合作用、气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无性系间WUEL、δ13C、光合作用、气孔都存在差异. 4个水分处理下J2、J6、J7、J8、J9都是WUEL较优的无性系,同时它们的δ13C高、净光合速率Pn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较高、气孔频度和气孔大小适中、上/下表皮气孔数目比大.气孔的差异是导致无性系间Pn和WUEi差异,并最终导致WUEL、δ13C差异的关键因子.δ13C和WUEL呈正相关,充分供水条件下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38.
油松人工林密度与养分循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该文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37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每木检尺、树干解析和化学分析的数据为基础,对不同密度类型(900、1 500、2 000株/hm2林分Ca、K、Mg、Cu、Fe、Mn、P、Zn 8种养分元素的循环状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密度为1 500株/hm2的林分,其林木各器官中的养分积累量、林分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因此得出结论,在八达岭地区最合理的油松人工林成林密度应是1 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多穗柯在重庆市生长环境的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的差异,为该区野生甜茶的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多穗柯生长区土壤样品,对土壤样品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结果](1)经过不同地区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比较,重庆市奉节龙池乡华吉村多穗柯生长区土壤表层有机质在各个地区含量最多,为3.95g/kg,并对多穗柯茶生长区土壤化学性质具有很大的影响。(2)各个地区多穗柯生长区土壤剖面化学性质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土壤全N含量在土壤表层和深层存在及其显著性差异。(3)土壤全N含量在重庆梁平龙胜乡龙胜村样地表层出现最大值,达到了0.94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是在重庆市梁平龙胜乡龙胜村样地表层出现最大值,达到了115m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在重庆北碚东阳镇艾路村样地出现最大值,为4.7g/kg。[结论]依据多穗柯甜茶生长区土壤肥力状况差异,结合样地实际情况分析表明,重庆市梁平龙胜乡龙胜村地区的土壤肥力水平在各个调查样地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40.
植株间伤害信息的传递:信号分子及感受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植物在遭受到机械损伤或昆虫取食后释放出的伤诱导挥发物,除了具有防御功能外,还可作为伤害信息在植株间传递,引起群体诱导抗性的产生.文中就伤诱导挥发物在植株间传递伤害信息的存在证据、伤害信息分子的可能标准以及植物对伤害信息的感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