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76篇
农学   104篇
基础科学   88篇
  112篇
综合类   678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482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对原核中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的美洲型与欧洲型PRRSV特异N蛋白抗原表位区段进行了变性、复性与纯化研究。将美洲型PRRSV重组质粒pGEX-6P-1-N转化入E.coliBL21(DE3)细胞中,成功表达了重组蛋白GST-N,超声裂解复性后目的蛋白经GSTrap FF纯化试剂盒纯化后,纯度可达90%以上。将欧洲型PRRSV重组质粒PQE30-N转化入E.coliM15细胞中表达了重组蛋白His-N。超声裂解后目的蛋白经HisTrapHP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后,纯度可达95%以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两种蛋白分别被美洲型和欧洲型PRRSV阳性血清识别。纯化出的大量美洲型与欧洲型PRRSV特异N蛋白抗原表位区段,为PRRSV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抗原基础。  相似文献   
62.
高频加热辅以真空处理可快速有效脱除受潮片烟中的多余水分,实现防霉养护处理。为探究高频加热防霉处理过程对片烟化学成分的影响,对处理前后片烟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频加热处理会使片烟中的氮碱类物质和钾的含量下降,在烟叶温度升至50℃后更为显著,可调节片烟的氮碱比趋近于1,使得化学成分之间更加协调,钾含量的下降影响烟叶的燃烧特性和吸食口感。采用高频加热辅以真空对片烟进行防霉养护处理后的烟叶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幅度为0.3%左右,两糖比变化幅度小于0.005,糖碱比、两糖比变化幅度小于1.1,氯含量变化幅度为0.2%以内;烟叶的pH值基本不受高频加热影响。综上所述,设定片烟防霉养护处理最高温度在45℃时,处理后的片烟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较小,对烟叶的品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3.
以贵州黑山羊、酉州乌羊和努比亚3个品种为试验群体,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检测NPY-Y1R基因的多态性,并探讨其多态性对山羊繁殖性状的影响,为山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Excel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利用POPGEN软件计算遗传多态性参数纯合度、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多态信息含量并对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进行分析;用SPSS软件对3个山羊群体NPY-Y1R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PY-Y1R基因外显子中检测到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NPY-Y1R基因在外显子2处存在突变位点G1141A,3个山羊群体在此突变位点处均存在2种基因型,分别为AG、GG;贵州黑山羊、酉州乌羊和努比亚χ~2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贵州黑山羊和努比亚表现为低度多态,酉州乌羊表现为中度多态。AG基因型个体在贵州黑山羊、酉州乌羊、努比亚群体中产羔数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呈现出AGGG趋势。AG基因型个体的山羊在后续的试验中待进一步认证,结果可为初步判定山羊NPY-Y1R基因的突变与繁殖性能的研究奠定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葡萄果实理化特性与酚类物质积累之间的关系,为产区酿酒葡萄品种的选择及开展品种选育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雷司令’和‘小芒森’为试材,于2018和2019年果实豌豆大小时(花后30 d)开始采样,直至完全成熟,对生长过程中各阶段的还原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pH;浆果横纵径、浆果百粒质量、果皮百粒质量及其占果粒的百分比、果皮总酚及总单宁含量;成熟时果实单体酚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浆果横纵径、浆果质量、果皮质量和果皮百分比、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随着果实生长逐渐增大,而可滴定酸、总酚和总单宁含量呈降低趋势;‘雷司令’浆果的横纵径、浆果百粒质量在生长过程中显著高于‘小芒森’,而其他指标均与此相反;黄酮醇是2个品种中含量最高的单体酚类物质,且两者中出现不同比例的糖基化(‘雷司令’:63.77%;‘小芒森’:97.81%);相关性分析表明浆果鲜质量与果实酚类物质含量负相关,而果皮质量及其百分比、糖和酸含量与其正相关。因此,‘小芒森’果实较小的果粒,高的果皮百分比和果实糖含量有利于其酚类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65.
【目的】小麦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全球小麦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鉴定挖掘抗穗发芽QTL,聚合穗发芽抗性位点,选育抗穗发芽小麦品种,为四川小麦穗发芽抗性改良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撑。【方法】以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RIL,F8)为材料,于2016—2018年分别在2个环境下对RIL群体进行籽粒发芽指数(GI,2016和2018)、籽粒发芽率(GR,2016和2018)和整穗发芽率(SGR,2017和2018)3个穗发芽指标测定。利用90K SNP芯片构建的遗传图谱检测全基因组穗发芽相关QTL,并分析抗性QTL聚合效应。【结果】双亲间GI、GR和SGR指标值差异显著,亲本川农16穗发芽抗性明显优于亲本川麦42。共检测到11个与穗发芽抗性有关的QTL,主要分布在2B、2D、3A、3D、4A、5A、5B和6B染色体上。5B染色体上检测到的单个环境表达的整穗发芽QTL解释的表型变异率最大,达到29%;在2D和3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整穗发芽主效QTL,以及5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与种子休眠相关的籽粒发芽主效QTL,在2个环境下均能表达,其抗穗发芽等位变异均来源于川农16。基因型分析发现,RIL群体中不同株系聚合抗性QTL的数量变幅为1—9个,表现为抗穗发芽的株系均携带4—9个与穗发芽相关的抗性QTL。重组自交系群体中6个株系GI、GR和SGR值均在15%以下,表现出高抗穗发芽特性;这6个优异株系聚合了多个与穗发芽相关的抗性QTL,且均聚合了川麦42在4A染色体上的微效QTL(QGi.saas-4AQGr.saas-4A),以及川农16在2D和5B染色体上的主效QTL(QSgr.saas-2DQSgr.saas-5B);编号为104和125的优异株系已通过审定,定名为川麦104和川麦64。其中,川麦104于2012年同时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审定,其抗穗发芽能力强,产量、品质、抗病等优良性状突出,聚合了7个正向穗发芽QTL,包括2B、2D和5B染色体上来源于川农16的4个抗性QTL(QGi.saas-2BQGr.saas-2BQSgr.saas-2DQSgr.saas-5B),以及4A和6B染色体上来源于川麦42的3个QTL(QGi.saas-4AQGr.saas-4AQGr.saas-6B);近年来,川麦104已成为西南麦区小麦育种的核心亲本,育成小麦品种(系)18个。【结论】共检测到11个抗穗发芽QTL,其中3个来源于川麦42,8个来源于川农16;RIL群体中的抗穗发芽株系均携带4—9个抗性QTL,优异株系川麦104和川麦64高抗穗发芽,均聚合了7个穗发芽抗性QTL。  相似文献   
66.
现场快速检验(point of care test,POCT)是实现转基因基层监管必要的技术手段,在转基因成分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传感器为转基因成分简单、快速和低成本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目前大量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还处于方法学研究阶段,研究者需要着重将生物传感器技术与分析设备集成,开发小型化的便携式检测...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云南核桃和新疆核桃林土壤肥力状况,探索核桃林土壤肥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核桃林地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维西县核桃林为对象,采集核桃林地深0~20、20~40、40~60 cm 3个土层90个样点的土壤,测定pH、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等因子,运用Nemerow法和第2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因子变异系数在10.0%~133.3%,速效K属于强变异;pH总体均值为6.51,呈弱酸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pH呈上升趋势;有机质和碱解N总体均值分别为25.2 mg·kg-1和78.8 mg·kg-1,均分布在Ⅲ、Ⅳ级,有机质属中上水平,碱解N属中等水平,二者均表现为明显的表聚现象和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下降的相似性;有效P总体均值为9.66 mg·kg-1,分布在Ⅲ、Ⅳ级,属中等水平;速效K总体均值为69.4 mg·kg-1,分布在Ⅳ、Ⅴ、Ⅵ级,属低水平。2)核桃林土壤的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 4个养分因子均表现为0~20 cm土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各采样点和各土层之间4个养分因子均表现为差异显著。3)Nemerow法评价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域内核桃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均值为1.37,肥力指数最高1.54,最低1.12,属于中等水平,速效K是研究区域内核桃林地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8.
水稻白叶枯病菌对拌种灵抗药性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了抗拌种灵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可以在含100 μg·ml-1拌种灵平板上生长,而敏感菌株在10 μg·ml-1浓度下则不能生长。敏感菌株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受拌种灵强烈抑制,而抗药突变体的酶活性较低,且不受药剂抑制。应用6对引物,从水稻白叶枯病菌野生敏感菌株和室内诱导抗药性菌株中扩增到琥珀酸脱氢酶基因全序列。该基因全长3 616 bp,编码1 115个氨基酸,含有2个内含子。与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citri)琥珀酸脱氢酶核苷酸同源性93%,氨基酸同源性97%;与其它6种病原细菌琥珀酸脱氢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3%~95%。敏感菌株和抗药菌株的琥珀酸脱氢酶序列分析表明,琥珀酸脱氢酶铁硫蛋白亚基中229位氨基酸由组氨酸(CAC)突变为酪氨酸(TAC)是导致X. oryzae对拌种灵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以3个不同低温弱光耐性甜椒(Capsicum annuum L.)材料为试材,研究其在不同低温弱光下幼苗生长形态与生理指标的变化差异及其成株期产量水平的差异状况。结果表明:昼夜温度15℃/5℃、光照强度4 000 lx、光照8 h、处理时间15 d是筛选甜椒耐低温弱光材料的适宜选择压力,开展度变化量是最佳的形态鉴定指标,茎粗、株高的变化量可作形态鉴定的参考指标。在此条件下,开展度以及茎粗、株高变化量的大小与材料的低温弱光耐受性的表现相一致。耐低温弱光材料茎的增粗与株的增高明显、叶片萎垂现象轻微,生长受到的抑制程度较轻,且与不耐低温弱光材料在开展度变化指标上的差异显著,易于正确地鉴定出低温弱光耐性材料。  相似文献   
70.
笔者经过多年在西安地区阎良、高陵、周至、长安等区县开展的芹菜栽培等相关试验示范,总结形成了一套适合西安地区的芹菜秋季露地栽培技术,以期为西安乃至北方地区芹菜秋季露地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