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了解毒死蜱对桔小实蝇体内代谢酶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对桔小实蝇敏感种群进行连续处理,测定其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毒死蜱浓度的增加,桔小实蝇的敏感性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体内的CarE活性得到显著提升(F=43.21,p=0.024),抗性倍数为1.74,GSTs活性也显著上升(F=47.73,p=0.018),抗性倍数为1.98,但对CAT、POD的提升作用较小,表明毒死蜱对桔小实蝇体内的CarE、GSTs活力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防治石榴蓟马的高效、低毒和无污染的生物杀虫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生物杀虫剂对石榴蓟马不同虫态的毒力效应。结果表明:4种生物杀虫剂对两种石榴蓟马的毒力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菊素。乙基多杀菌素对黄胸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8.550 mg/L和12.078 mg/L。对西花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13.647 mg/L和20.185 mg/L。印楝素和苦参碱亚致死浓度均可引起两种石榴蓟马的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下降(P<0.05)。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和苦参碱均能对两种石榴蓟马种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家蚕热激蛋白(Hsp25.4)基因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virus,Bm NPV)侵染家蚕后的表达变化规律,明确敲低该基因表达后对BmNPV增殖复制的影响,为深入解析BmHsp25.4蛋白在BmNPV侵染家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龄家蚕幼虫为研究对象,经口添食10μL预先制备好的BmNPV-T3株病毒悬液(5×108个/mL),对照组添食等量灭菌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Hsp25.4基因在BmNPV侵染6 h各组织的表达情况,并选择相对表达量较高的3个组织,分析BmHsp25.4基因时空表达图谱;注射双链RNA(dsRNA)检测BmHsp25.4基因在体内的干涉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Hsp25.4基因干涉后对BmNPV增殖复制的影响。【结果】BmNPV侵染家蚕6 h,BmHsp25.4基因在家蚕血液、中肠和脂肪体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升高;时空表达谱结果显示,BmHsp25.4基因在3个组织中的表达谱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血液和中肠组织的相对表达量均在6h达峰值,而脂...  相似文献   
14.
15.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种内竞争密度效应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设置1、5、10、15、20和25头·皿-1(Φ=9 cm)6种不同幼虫密度处理,测定井上蛀果斑螟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率和种群增长指数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雌、雄蛹质量和平均单雌产卵量随幼虫密度增加显著减少;幼虫密度对预蛹期、成虫羽化率、雌雄性比和子代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幼虫密度为15头·皿-1,幼虫发育最好,其存活率和化蛹率分别为65.67%和98.83%,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分别为18.32 d和7.01 d,成虫产卵期为7.61 d,种群增长指数最高,为26.52.当幼虫密度大于15头·皿-1,随幼虫密度增加,幼虫存活率和化蛹率显著减少,幼虫和蛹发育历期显著延长,成虫产卵期显著缩短.幼虫密度为25头·皿-1,幼虫发育最差,其存活率和化蛹率分别为36.12%和76.67%,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分别为20.36 d和8.56 d,成虫产卵期为5.29 d,种群增长指数最低,仅为4.57.井上蛀果斑螟幼虫期存在密度制约效应及密度临界值;在特定空间,幼虫密度超过临界值时发生密度效应,使该虫种群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光周期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25℃, 70%RH,光照强度5 500 lx及5种不同光周期(L//D=8 h//16 h、10 h//14 h、12 h//12 h、14 h//10 h、16 h//8 h)条件下,研究了井上蛀果斑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光周期对井上蛀果斑螟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成虫寿命、产卵期、平均单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在L//D=16 h//8 h光周期下幼虫期、蛹期和产卵期最短,分别为18.8、8.2 d和7.8 d;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最高,分别为67.4%、86.5%、93.3%和95.3粒。在L//D=12 h//12 h光周期下雌、雄成虫寿命和产卵期最长,分别为15.8、15.1 d和12.5 d,但幼虫存活率最低,为38.9%。光周期对蛹重、成虫产卵前期和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除L//D=16 h//8 h光周期外,其余4种光周期下井上蛀果斑螟幼虫部分个体出现生长发育停滞现象,滞育率在3.9%~6.9%之间。长光照有利于井上蛀果...  相似文献   
17.
井上蛀果斑螟昼夜行为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昼夜行为节律,在温度(25±1)℃、光周期L∥D=15h∥9h、RH 60%±10%条件下,系统观察了井上蛀果斑螟的羽化、交配、产卵、卵孵化及幼虫化蛹等行为节律。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的羽化、交配、产卵、孵化、化蛹行为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成虫的羽化主要发生在18:00-04:00,此时成虫的羽化数量占总羽化数量的80%以上,其中以20:00-22:00羽化率最高;成虫交配活动主要发生在04:00-08:00,交配率超过75%,以06:00-08:00交配率最高;单次交配持续时间为20~60min,平均为42.12min;其产卵活动主要发生在02:00-10:00,该时段所产卵量达到总产卵量的73.99%,显著高于其他时段;卵孵化主要发生在04:00-10:00和16:00-20:00两个时段,卵的孵化数量占孵化总数的82.86%,显著高于其他时段;幼虫化蛹主要发生在10:00-14:00和18:00-22:00两个时段,幼虫化蛹数占总化蛹数的72.83%,化蛹高峰为18:00-20:00。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目测、网捕、色板诱集和糖醋液诱捕等方法,对云南省蒙自地区枇杷园越冬代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春季蒙自枇杷园生态系统内节肢动物包括9目30科 41种,其中植食性昆虫31种,捕食性昆虫7种,中性昆虫3种,分别占整个群落的75.61%、17.07%、7.32%。植食类亚群落的优势度指数与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最高,节肢动物总群落在数量上主要受植食类亚群落的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南瓜实蝇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饲料添加法,通过研究阿维菌素不同浓度处理下,南瓜实蝇产卵量、卵孵化率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变化,评价阿维菌素对该虫的不育效果,以期为该虫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南瓜实蝇具有显著的不育效果。不同浓度处理后,南瓜实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显著减少,各浓度不育效果依次为0.10 mg·L~(-1)0.50 mg·L~(-1)1.00 mg·L~(-1)0.05 mg·L~(-1)0.01mg·L~(-1);且单独处理雌成虫不育效果雌雄成虫均处理单独处理雄成虫。各浓度处理南瓜实蝇雌雄成虫GSTs活力均随成虫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其子代幼虫和蛹的GSTs的活力较对照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阿维菌素对南瓜实蝇具有较好的不育作用,且对该虫子代产生了显著影响,为阿维菌素作为南瓜实蝇不育剂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对烟蓟马的毒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采用浸叶法测定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烟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分析亚致死浓度对2龄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和苦参碱对2龄若虫的毒力相对较高,LC50分别为6.983 mg/L和9.571 mg/L。印楝素、苦参碱和鱼藤酮的亚致死浓度LC40对2龄若虫期和蛹期有显著延长作用,对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印楝素LC40对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23.64%、17.60%、18.37%和12.54%。说明印楝素和苦参碱对烟蓟马的致毒作用较好,低龄若虫(2龄期前)是防治的最佳时期,除发挥2种药剂的毒力外,还可通过亚致死浓度对存活若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形成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