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1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9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01.
采用通径及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从河西走廓盐化草甸43个样点收集的植物与土壤盐资料。土壤水盐因子对群落及其优势种的数量牡 征均有显著影响,群落盖度主要取决于土分与有机质;荒苇与赖草盖度分别取决于土壤分与有机质,高度分别取决于地下水位及土壤水分;赖草频度及生物量与土壤PH有关。  相似文献   
102.
对河西走廊三种盐渍化草地生物量进行定位研究的结果表明:1)海韭菜草地、小灯心草草地和芦苇+赖草草地上生物量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上旬,其值分别为546.12g·DM/m2,268.26g/m2和140.99g.DM/m2;三个草地当年地上部净生产力分别为559.04g.DM/m2.a,226.86g.DM/m2.a,83.74g.DM/m2.a.2)海韭菜草地地下生物量呈连续增长型,其最大值为7226g.DM/m2;灯心草草地和芦苇+赖草草地地下生物量最大值于6月和7月出现,分别为4539.0g.DM/m2和1123.0g.DM/m2,三个草地的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3252.72g.DM/m2.a,2377.0g.DM/m2.a和370.9g,DM/m2.a.3)地上部现有量最大时,上述草地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值分别为12.00、16.87和7.4。根系发达,是这类草地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3.
三种盐生境植物叶表的扫描电镜观察(简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禹颖 《草业学报》1997,6(3):32-36
用Hitachi S430扫描电镜观察温室培养的小花碱茅,野大麦和碱蓬幼苗在NaCl胁迫下的叶表结构,结果表明,碱茅叶表腺毛稀疏,腊被密度中等,气孔下陷,随盐浓度增加,腺毛数显著增加,野大麦叶表腺毛数为132 ̄196个/mm^2,划被略疏于碱茅,腺毛数随盐浓度增加的变化不大,但形状有所改变,气孔亦下陷。碱蓬叶表有浓密的腊被,气孔数达236个/mm^2,说明植物在盐渍环境下有相应的调整外部结构的适应  相似文献   
104.
对河西走廊三盐渍化草地生物量进行定位研究的结果表明:1)海韭菜草地、小灯心草地和芦苇+赖草草地上生物量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上旬,其值分别为546、12g.DM/m^2,268.26g/m^2和140.99gDM/m^2三个草地当年地上部净生产力分别为559.04g/DM/m^2.a,226.86g.DM/m^2.a,83.74g.DM/m^2.a。2)海韭菜草地地下生物量呈连续  相似文献   
105.
盐渍化草地培育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朱兴运  沈禹颖 《草业科学》1997,14(5):20-22,27
在对河西走廓盐渍化草地土壤、植被改良培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资料,对河西走廓盐生植物的耐盐机制,小花碱茅和朝鲜碱茅改良盐渍土壤的机理,盐渍化草甸草地培育原理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6.
盐份浓度对碱茅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相似文献   
107.
在陇东黄土高原定位研究了玉米-冬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中4种耕作处理:传统耕作(T1)、耕作覆草(T2)、免耕(T3)和免耕覆草(T4)对作物产量和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年至2004年,经过2个轮作周期后,4个处理下作物产量无显著差异;免耕+秸秆还田下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比传统耕作处理下显著增加2.44g/kg,易氧化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和水稳性团粒结构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职水土保持耕作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积极促进作用。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可指示轻壤质地土壤对耕作措施的响应,水土保持耕作对产量增加的效应滞后于其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的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108.
李渊  张清平  王涛  沈禹颖 《草地学报》2022,30(6):1584-1589
以黄土高原旱区5年龄的紫花苜蓿为(Medicago sativa)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处理水平:0 kg·hm-2(N0),50 kg N·hm-2(N50),100 kg N·hm-2(N100)和150 kg N·hm-2(N150)。选取排放系数、N肥利用率和氧化亚氮(N2O)通量作为N利用效率及N2O排放的评价指标,选择叶面积指数、干物质(Dry matter,DM)产量、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作为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指标,探究不同施N量对苜蓿草地N2O通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估,以期获得协调N2O减排与提高生产性能的最佳施N量。结果表明:施N增加苜蓿草地每公顷DM产量,N150处理下头茬产量最高,达到8 885 kg·hm-2;N肥施入能提高苜蓿CP含量,并提高饲用品质(降低ADF和NDF含量);灰色关联分析结果中N50排序最优,并与N150归为一类。因此,综合考虑N2O通量和生产性能,该地区苜蓿草地最佳施N量为50 kg N·hm-2。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究不同熟性冬小麦品种库源分配对刈割的响应,在温室控制条件下,选取陇东地区常用的中熟(‘宁麦5号’和‘陇育4号’)和晚熟(‘西峰27号’和‘陇育1号’)冬小麦品种,测定不同品种冬小麦不刈割(对照)以及分蘖期刈割(留茬2 cm)后再生生长早期叶面积指数,花期和成熟期的物质分配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熟期冬小麦刈割再生后的叶面积指数、光合产物分配均有所不同。刈割后再生生长早期,4个品种叶面积指数较未刈割均显著下降;再生至花期中熟品种‘宁麦5号’和‘陇育4号’的叶面积指数仍显著降低27%和17%,晚熟品种‘西峰27号’略降低6%,‘陇育1号’则上升7%。中熟品种‘宁麦5号’和‘陇育4号’再生至花期地上生物量降低18%和11%,晚熟品种‘陇育1号’上升13%;各品种再生至花期地下生物量较未刈割均呈下降趋势,并且中熟品种的下降幅度小于晚熟品种,但晚熟品种在成熟期出现增加趋势,‘陇育1号’显著增加26%。再生至花期中熟品种各部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降低,而晚熟品种‘陇育1号’各部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2%~12%。可见晚熟品种‘陇育1号’再生至花期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干物质向叶、穗分配增加,资源再分配、源库协调能力强,为后期籽粒产量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较中熟品种更适于在分蘖期利用青饲草、成熟期收获籽粒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0.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体现出生物学、农学和地理学交叉的特点。近年来,全球许多国家及相关研究机构对草地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本研究以SCIE论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利用Thomson Data Anlyzer(TDA)和UCINET软件对1996-2015年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论文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探究了近20年来国际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变化趋势、研究力量分布、重点领域、研究热点及国际合作。结果表明,近20年来,国际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论文以平均8%的速度增长;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所涉及的学科较多,主要有农业、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植物科学、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地质学等;除了对草地、农业关注外,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也对物种及生态环境保护较为重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论文的综合影响力较高,美国在国际间合作中表现最为突出,与各主要国家间均具有很强的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在草地农业生态学研究方面非常活跃,其论文量遥遥领先于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等其他机构,但研究水平、影响力以及国际合作能力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