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12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9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陇东旱塬区不同粮草轮作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陇东旱塬区冬麦-休闲-大豆(W-F-S)、冬麦-油菜-箭筈豌豆(W-R-V)和冬麦/休闲-苜蓿-苜蓿(W/F-L-L)粮草轮作系统为对象,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子测序,研究了3种轮作模式下耕层土壤(0~10 cm及10~20 cm)细菌群落组成特征。结果表明,3种轮作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中占优势的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土壤细菌群落属组成中以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出芽菌属(Gemmata)、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Adhaeribacter菌属和Balneimonas菌属等与固氮相关的菌属为主。W-F-S轮作模式下土壤特异优势菌属为紫色杆菌属(Janthinobacterium)和溶杆菌属(Lysobacter),该类菌属与胞囊线虫的防治有关,间接揭示了该轮作模式可能抑制土传病害发生;W-R-V轮作模式下欧文氏菌属(Erwinia)丰度较高,主要与前茬油菜根系残留相关;W/F-L-L轮作模式下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丰度较高,与苜蓿生长的少免耕措施有关。0~10 cm土层细菌多样性表现为W-F-S>W/F-L-L>W-R-V,10~20 cm土层表现则呈与之相反趋势。本研究从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角度,阐释了包含豆科牧草的粮草轮作系统促进生物固氮、阻隔病害传播的微生物学机理,可为陇东旱塬区建立合理草田轮作制度和维持良好土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2.
介绍了以色列面对荒漠化的生态环境,以科技配合,同市场需求结合在荒漠区进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利用途径和方法,同时评价了自然特定干旱区存在的相对资源优势。还介绍了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合作中心(MAHAV)的国际合作项目的培训开发内容。  相似文献   
113.
受娜  高玮  沈禹颖  杨宪龙 《草业科学》2022,38(7):1351-1361
为探究施氮量对陇东旱塬区青贮玉米(Zea mays)干物质积累及其水分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豫青贮23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0年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70、140、210和280 kg·hm?2,分别用N0、N70、N140、N210和N280表示)下青贮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土壤储水量、作物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干物质积累总体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N210处理下青贮玉米的干物质产量达到最大,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22.0和23.2 t·hm?2;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青贮玉米叶片干物质比例逐渐降低,茎秆干物质比例先增加后降低,穗干物质比例逐渐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青贮玉米耗水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210处理下青贮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为45.7和65.0 kg·(hm2·mm)?1.因此,综合干物质积累与水分利用效率,在陇东旱塬区青贮玉米的推荐施氮量为210 kg·hm?2.  相似文献   
114.
为探究不同气候条件下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品质对不同施肥类型的响应,为苜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国北方为研究区域,以不施肥苜蓿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系统探究苜蓿粗蛋白产量以及营养品质对不同肥料类型的响应以及与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均能增加粗蛋白产量,氮磷配施能够增加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P <0.05),降低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年平均降水量<200 mm的干旱区,单施钾肥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年降水量200~400 mm半干旱区,单施氮肥的增产效应最高。综上所述,我国北方地区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不同的降水条件下选择合理的施肥措施,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更大程度地实现紫花苜蓿高产优质与环境保护共赢。  相似文献   
115.
钾是影响作物产量、品质以及抗逆性的重要必需营养元素。本研究以‘青海444’和‘加燕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0(CK),45(K45),90(K90),135(K135)和180(K180) kg·hm-2(以K2O计)对燕麦(Avena sativa L.)生长及体内钾素累积与分配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青海444’开花期、乳熟期地上生物量在K135处理下达到最高,分别为26.9 g·盆-1和31.5 g·盆-1,分别较对照提高17.8%和19.2%。‘加燕2号’花期地上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K90处理下,为28.6 g·盆-1,较对照提高13.9%。2个品种全株钾含量范围为1.82%~3.57%,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施钾量为85.2 kg·hm-2和88.6 kg·hm-2时,‘青海444’乳熟期和‘加燕2号’花期全株钾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639 g·盆-1和0.989 g·盆<...  相似文献   
116.
以甘肃省庆阳市和天水市苹果种植户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种植户的苹果园覆盖方式(生草、覆膜、清耕)、树龄、投入产出等项目,分析了3种覆盖方式下果园的物质服务费用、用工投入、苹果产出,并采用净现值法计算了3种覆盖方式下果园生命周期内的净收益。结果表明:生草果园建园和幼树抚育时期的投入均高于覆膜和清耕果园;成龄果园生草后,其肥料、农药、除草剂及施肥、打药、锄草、其他用工投入均低于清耕果园。因此,生草覆盖是提高旱区果园净现值的有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7.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全球碳平衡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其变化除了受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农业耕作措施的影响。为研究长期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陇东地区玉米(Zea mays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轮作系统土壤碳库及碳库变化的影响,利用已进行16年传统耕作(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NT)、免耕+秸秆还田(NTS)的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探究0—200 cm土层土壤全碳、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碳库指数、碳库管理指数、碳库活度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进行16年保护性耕作措施能够显著增加0—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P0.05),对深层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影响不显著,相比T,TS、NT、NTS处理能够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升高59.74%,58.43%,80.56%,使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别升高49.80%,49.65%,53.17%。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碳库变化的影响随土层深度改变,其中TS、NT和NTS处理土壤碳库指数在0—10 cm土层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而土壤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在10—20 cm土层显著高于0—10 cm土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是决定土壤碳库活度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16年的长期试验证明,免耕+秸秆还田处理是提升农田表层土壤碳库及稳定性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土壤固碳机理、优化黄土高原地区农田管理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