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21.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各省级区域"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价,并探讨其演变规律与特征,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效率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三阶段DEA模型能够甄别传统DEA模型对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测算的偏误; 2)调整后的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呈现大面积、大幅度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的下降是制约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瓶颈;粮食生产效率地域差异特征明显,江苏、吉林、黑龙江、安徽等4省始终处于技术效率前沿,西北及沿海地区则为综合效率值的主要提升区域。基于此,提出各省市应根据自身粮食生产效率类型特点,采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及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投入潜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22.
西部地区烟草工业在全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西部地区的烟草工业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了西部烟草工业的现状、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说明西部地区今后发展烟草工业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发展烟草工业具有明显的优势,2000年西部烟草工业的产值占全国烟草工业总产值的38.84%,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占全国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且在专业化程度和硬件设施上也具有优势,2000年西部地区烟草工业的固定资产占全国的比例达到44.84%。但是西部地区烟草工业也存在增长质量不高、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因此,今后西部发展烟草工业的关键就是要实施产业化经营,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增长质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23.
日本的农地流转是在《农地法》和《农促法》两大法律框架内进行的,1965年至21世纪初,不管是从流转数量分析,还是从农地流转价格来看,其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为促进农地有序流转,其核心在于不断推进农地流转制度的持续创新。日本农地流转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是大力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二是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三是界定清晰的土地产权是农地得以顺利流转的前提;四是积极推进农地制度持续、系统创新。  相似文献   
24.
非正式制度安排与农地制度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地制度改革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它既包括一系列正式制度安排的改革与更民包括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扬弃,在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正式制度安排,但非正式制度安排的作用决不可低估。本文在对非正式制度安排、现行农村神经经济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1978年开始发生的农地家庭承包制进行了新注释:家族意识与激进式的农地制度变迁,家庭、家庭观念与农地制度变迁;平均主义与农地  相似文献   
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对于新农民,可以从健康素质、文化教育素质、科技素质、现代意识和经营管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衡量。贵州农民与全国相比,存在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科技素质差异,其原因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条件差,疾病防控难度大;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限制农民智力素质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陈旧的小农经济观念根深蒂固;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接受新事物差。培育贵州新农民,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健康教育;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明确基础教育的优先地位;大力发展与改革职业教育;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农村医疗保健事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6.
农业机械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农户农业机械采用行为决定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基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视角,利用欠发达地区青稞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市场参与、非农就业与农户农业机械采用行为的关系,探讨农业机械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32.89%青稞种植农户非机械化耕种,欠发达地区农户农业生产中农机采用不足。市场参与、非农就业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农业机械采用行为,且非农就业在市场参与对农户农业机械采用行为的影响中有正向调节作用;提高农户市场参与能力及行为可以直接促进农户农机采用行为,也可以通过非农就业间接促进农户农机采用行为。因此,提出提高市场参与程度,促进农户非农就业,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完善农机服务市场,提升欠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耕地抛荒问题,为农民增收和耕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首次提出区域劳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将季节性抛荒折算成全年抛荒的面积,并构建农村劳动力余缺系数(K),根据系数值判断研究区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是否短缺,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福建省两个乡(镇)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临城镇K=1.02〉1,表明该乡(镇)并不缺乏劳动力;溪口乡K=0.87〈1,表明现有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数量没达到耕地种植的需求量,属于劳动力不足。【建议】不同区域耕地抛荒原因并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诸如分类改造被抛荒耕地,完善农地流转、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吸引劳动力本地就业等相应对策解决耕地抛荒问题。  相似文献   
28.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贵州省2001~2007年的农业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7年来,贵州省农业人均生态足迹是增加的,从0.578 6 hm2升至0.626 7 hm2,其中耕地占的比例最大;农业生态承载力供给严重依赖于耕地、林地;人均生态盈余从0.209 0 hm2降到0.101 4 hm2,区域农业经济处于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分析了影响贵州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及生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资源配置之间具有重要的联系,其联系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来反映。为探讨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以贵州工业所有制结构与资源配置效应变化为个案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资源的总体再配置效应是随着所有制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断变化的,1978~1984年为0.43%,1985~1990年期间上升为0.96%,1990~1995年期间下降为0.54%,1995~2000年期间又上升为3.06%;1980~1990年期间为1.08%,1990~2000年期间上升为1.47%,这说明所有制经济结构的调整使资源的总体配置更加有效。从总体上看,1985~2000年期间,工业资源总配置效应为2.50%。对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为25.91%,对工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为17.99%。因此,推动贵州工业化进程和促进贵州工业的发展,应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不断提高资源的配置效应和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30.
我国贫困地区的开发扶贫机制探讨——基于贵州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国家将扶贫目标以贫困县为瞄准载体的优势和弊端,指出该机制的弊端体现在:扶贫资金使用分散、有效性较差,没有做到有贫必扶,项目瞄准不够科学和准确.以贵州省为例,提出扶贫瞄准机制的调整应将开发扶贫的瞄准对象由县向乡镇转变,由乡镇向村转变.阐述完善扶贫开发的瞄准机制的对策包括:瞄准村庄与瞄准农户相结合;制定目标规划,强化责任机制;突出扶贫重点,明确扶贫环节;建立完善扶贫项目评审机制,确保项目瞄准科学性、公正性,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