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板蓝根种子无菌体系建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板蓝根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和不同无机盐水平对板蓝根种子试管内萌发的影响,以期建立板蓝根的无菌体系。结果表明:板蓝根种子最佳的消毒方式是75%酒精30s+0.1%HgCl210min。板蓝根种子萌发的最佳基本培养基是1/4MS。  相似文献   
32.
采用不同消毒方式和培养基对白术和黄芪种子试管内萌发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白术种子最佳消毒方式为75%酒精消毒30 s再用0.1%HgCl2消毒5 min;白术种子试管内萌发的适宜堵养基为1/2 MS.黄芪种子最佳消毒方式为75%酒精消毒20 s再用0.1%HgCl2消毒10~15 min;黄芪种子试管内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半固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33.
洪森荣  胡文韬  邓小艳  聂凤琴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0):1058-1059,1082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因子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环境胁迫对黄独带芽茎段生长发育和离体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盐和重金属(铜)等环境胁迫均可抑制黄独带芽茎段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成活率;其中,黄独种质离体保存最佳的PEG,Na2SO4和CuCl2浓度分别为25%,2.0 g/L,0.8 g/L。  相似文献   
34.
以上饶师范学院2006级生物科学专业1班作为对照班,2008级生物科学专业1班作为实验班.对照班采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CBL多媒体教学模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客观评价CBL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中的效果.结果表明:CBL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35.
为了探究广丰千金薯驯化移栽苗的耐旱生理机制,测定了干旱胁迫下广丰千金薯驯化移栽苗的多项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50和100 g·L-1 PEG-6000可显著促进广丰千金薯移栽驯化苗的生物量和根冠比,而150和200 g·L-1 PEG-6000则显著减少其生物量和根冠比。当PEG-6000浓度为50和100 g·L-1,其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开度、Tr、Fo、Fv/Fm、ΦPSⅡNPQ和ZR含量无显著变化,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Pn、Gs、Ls、WUECUEFm、Fv/Fo、Fv'/Fm'、qP、GA3和ABA含量显著增加,Ci显著下降。当PEG-6000浓度达到150和200 g·L-1,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气孔开度、Pn、Gs、Ls、Tr、WUECUEFo、Fm、Fv/Fo、ΦPSⅡFv'/Fm'、Fv/Fm、qP、GA3、ZR和IAA显著下降,气孔密度、Ci、NPQ和ABA含量显著增加。在干旱胁迫下,广丰千金薯移栽驯化苗叶片ZR/ABA和ZR/IAA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而ABA/(IAA+GA3+ZR)则随PEG-6000浓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在干旱胁迫下广丰千金薯移栽驯化苗叶片倍性稳定,但当PEG-6000浓度达到200 g·L-1,电泳图谱上出现了明显的DNA ladder。因此,广丰千金薯驯化移栽苗能适应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但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和内源激素的调控机制,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上饶早梨主栽品种六月雪和黄皮消的离体快繁技术体系,为上饶早梨试管苗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六月雪和黄皮消进行组织培养,筛选适宜的外植体、灭菌方式、培养基和移栽基质。【结果】六月雪和黄皮消理想的外植体为长7.0~8.0 cm的新生幼嫩带芽茎段,理想的灭菌方式为75%酒精消毒1.0 min+0.1%氯化汞消毒10~12 min,理想的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IBA,理想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KT+0.2 mg/L NAA,繁殖系数为3.6~3.8,理想的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0.3 mg/L NAA+0.3 mg/L PP333+0.5 g/L AC(活性炭),理想的试管苗移栽基质为泥炭∶珍珠岩∶蛭石=4∶1∶1或腐殖土∶珍珠岩=5∶1,移栽后浇灌含0.5 mg/L PP333的MS基本培养液可显著提高试管苗成活率(P<0.05),驯化移栽成活率在90.0%以上。【结论】建立的六月雪和黄皮消离体快繁体系,可供上饶早梨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37.
以黄独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对黄独胚性愈伤组织冻后黑暗培养的时间进行探讨,并对冻后黑暗培养胚性愈伤组织的显微结构及其再生植株进行半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黑暗培养1~5 d,黄独胚性愈伤组织的冻后成活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超过5 d,成活率显著下降。半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冻后黄独胚性愈伤组织直接置于光周期下培养,会造成细胞排列疏松,局部出现较大的细胞空隙;而经黑暗培养后再置于光周期下培养,细胞排列较为紧密,细胞空隙较小。经半薄切片观察,黄独冻后黑暗培养胚性愈伤组织再生植株与常温继代再生植株相比较,根、茎、叶结构无显著差异,叶肉细胞的平均叶绿体数量也无显著差异。因此,冻后黑暗培养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且其再生植株无形态学变异。  相似文献   
38.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对番荔枝无菌体系的建立和芽增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种子材料,污染率为0,但种子萌发困难;以温室萌发的幼苗带芽茎段为材料,污染率达26.3%,但出芽率和生根率分别可达60%和50.6%,说明以温室幼苗为材料比以种子为材料更易于建立番荔枝的无菌体系;番荔枝带芽茎段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  相似文献   
39.
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子实验以及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对栀子高频植株再生体系有关因子的进一步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栀子带芽茎段再生体系的最佳消毒方式为70%酒精处理30 s后再用0.1%HgCl2处理15 min;栀子带芽茎段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 6-BA 2 mg/L NAA0.5 mg/L;光照培养有利于栀子带芽茎段的再生;栀子带芽茎段再生的最佳蔗糖浓度为25 g/L,最佳琼脂浓度为7.5 g/L,最佳pH值为6,最佳培养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40.
高山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云南德宏和曲靖、湖北恩施、江西怀玉山高山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和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德宏高山马铃薯、云南曲靖高山马铃薯和湖北恩施高山马铃薯均属于同一类,遗传分化程度较低,而怀玉山高山马铃薯单独成一类;用块茎和叶片做同工酶检测,会造成结果的差异,因而应保证取材的一致性。该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高山马铃薯品种遗传改良、杂交亲本选配以及高山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