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6-BA和2,4-D对黄独带芽茎段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黄独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将黄独带芽茎段(0.5~1.5 cm)接种至液体培养基进行单因子试验。【结果】黄独带芽茎段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黄独带芽茎段芽增长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 mg/L+2,4-D 0.5 mg/L;黄独带芽茎段芽增粗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 mg/L+2,4-D 0.1 mg/L;黄独带芽茎段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黄独带芽茎段茎长增加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 mg/L+2,4-D 0.1 mg/L;黄独带芽茎段茎粗增加的最佳培养基为MS。【结论】黄独带芽茎段的芽增殖和生根最好不要使用6-BA与2,4-D组合,但黄独带芽茎段如在其他培养基诱导出新芽后,则可利用6-BA与2,4-D组合来促进芽的增长、增粗以及茎长的增加。  相似文献   
52.
为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是我国地方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卓越农林人才,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国际最新研究进展,扩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交流,就必须借助双语教学平台。针对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改革了以往单纯的中文授课方式,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视阈下,开展了双语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并对植物组织培养双语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植物组织培养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地方本科院校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不同浓度下HgCl2、NaCl和DMSO对绿豆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gCl2浓度的增加,绿豆的根长、根粗、株高、不定根数和净增鲜重均较对照有所降低,抑制效果增强。当浓度达到2 g/L时,HgCl2对绿豆种子起毒害作用。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绿豆的根粗变化不明显,但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绿豆苗的不定根数逐渐增加,浓度达0.5 g/L时,不定根最多,浓度超过1 g/L,不定根数逐渐下降。在不同浓度的DMSO胁迫下,绿豆的根长、根粗、不定根数和净增鲜重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变化,即在浓度为5 mg/L时,绿豆生长最好,而且从第1天到第6天DMSO对绿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第6天以后绿豆生长逐渐变慢,甚至出现萎缩现象。  相似文献   
54.
为揭示不同种源地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 Gilg)茎、叶显微结构多样性,及其与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以49个三叶青种质资源(简称“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各资源茎、叶的16个比例性状进行比较,采用相关性分析对茎叶比例性状及其与种源地位置和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茎维系数(NSB/LSL)、茎韧纤比(SPF/LSL)、茎维宽比(SXW/LSS)和茎木比(TSL/LSS)等,以及叶部的柄翅高比(PWL/PH)、柄翅宽比(DPW/PW)、柄皮层比(PCT/PH)和气孔密度(SD)等性状资源间变异系数较大,可作为资源间鉴别的解剖学依据。各资源比例性状与种源地地理位置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种源地的南移,茎维管组织越来越发达,叶柄两翅逐渐变得不明显,皮层发达;随着种源地由东向西推移,叶气孔密度逐渐降低,叶柄两翅逐渐靠近,髓部变得发达。组织化学定位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三叶青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茎部薄壁组织中,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与茎长宽比(LSL/LSS)、茎皮层比(SCT/LSL)、茎韧纤比(SPF/LSL)和茎木比(TSL/LSS)存在极显著相关性,这些茎性状可作为高黄酮三叶青品种的形态学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55.
KT和2,4-D对膜荚黄芪试管苗带芽茎段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KT和2,4-D对膜荚黄芪试管苗带芽茎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KT和2,4-D后,均能促进膜荚黄芪带芽茎段根和芽的再生,其中,较好的培养基为MS+4 mg/LKT+1 mg/L2,4-D;高质量浓度和低质量浓度的2,4-D均会造成膜荚黄芪带芽茎段切口的愈伤化。这为膜荚黄芪试管苗的快速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为加强黄独的组织培养研究,以黄独无菌苗为试材,研究了糖类(葡萄糖、蔗糖和白砂糖)和不同琼脂浓度对黄独生长发育和离体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有助于黄独的生长发育,而固体培养基有助于黄独的离体保存。蔗糖和白砂糖有利于黄独的生长发育,而葡萄糖有利于黄独的离体保存。  相似文献   
57.
CBL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以案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本文通过一次CBL教学实验,介绍了CBL教学模式在植物组织培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并运用SPSS13.0软件对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BL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实验技能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58.
对黄独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黄独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 2 mg/L+2,4-D 2 mg/L;黄独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诱导的第15天和第18天分别出现一个高峰;黄独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POD活性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诱导的第18天和第21天分别出现高峰.  相似文献   
59.
土壤中影响磷吸附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有关影响土壤中磷吸附与解吸的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重点是关于土壤中磷吸附的研究.吸附过程不仅受土壤供磷量的影响,而且受铁、铝氧化物含量,温度,pH,钙盐含量,粘粒含量,有机物,有机酸等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
【目的】对怀玉山三叶青黄酮醇合酶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分析,为进一步揭示怀玉山三叶青黄酮醇合酶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怀玉山三叶青黄酮醇合酶基因的核心片段通过其转录组数据库进行筛选,怀玉山三叶青黄酮醇合酶基因利用逆转录PCR进行克隆,序列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器官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进行比较。【结果】怀玉山三叶青黄酮醇合酶基因cDNA总长度为987 bp,G+C含量为47.92%。怀玉山三叶青黄酮醇合酶由32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37578.03 Da,理论等电点5.39,为亲水性蛋白;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的比例分别占27.66%、21.88%和50.46%。怀玉山三叶青黄酮醇合酶主要存在内质网中,在进化上与山甜菜(Nekemias grossedentata)、河岸葡萄(Vitis riparia)和葡萄(Vitis vinifera)的亲缘关系较近,尤其是与山甜菜(N.grossedentata)黄酮醇合酶在进化上具有最高的亲缘关系。qRT-PCR分析结果表明,怀玉山三叶青黄酮醇合酶基因的表达在2个栽培种中存在器官特异性表达,怀玉2号在根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怀玉1号在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结论】怀玉山三叶青黄酮醇合酶具有典型黄酮醇合酶的结构特征,氨基酸序列及核酸序列与同源物种相似度高,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且怀玉山三叶青黄酮醇合酶基因的表达存在组织器官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