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探明木麻黄对自毒胁迫的抗性机理,为解决木麻黄连栽障碍提供依据,以同一基因型的‘惠安1号’木麻黄水培幼苗为材料,采用2种木麻黄化感物质槲皮黄素-3-α-阿拉伯糖苷(Q3A)和槲皮黄素-3-β-葡萄糖苷(Q3B)0(CK)、12.5、25、50、100、200、400 mg.L-1浓度模拟短期胁迫对木麻黄活性氧代谢、保护酶活性、质膜透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2种化感物质胁迫浓度的增加,木麻黄幼苗小枝的活性氧累积,质膜透性上升,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上升。Q3A胁迫下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Q3B胁迫下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不同化感物质胁迫下各生理指标变化的进程和幅度存在差异,综合分析,短期胁迫下木麻黄幼苗能够忍受轻度的胁迫(12.5、25 mg.L-1),对Q3A胁迫的忍耐能力优于对Q3B胁迫。  相似文献   
62.
对灵石山次生林的2种优势乔木和3种优势灌木的比叶面积差异及其不同海拔资源位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Hayata.]与猴欢喜(Sloanea sinensis)2种乔木的比叶面积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围涎树(Irenina pithecollobii)、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和九节木(Psychotria rubra)3种灌木的比叶面积也出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但不明显;不同海拔资源位的2种优势乔木和3种优势灌木比叶面积之间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海拔资源位的同种乔木比叶面积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海拔资源位的灌木优势树种间的比叶面积也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认为福建东南海岸带山地环境下植物对较小的环境变化都会产生明显的叶形态特征响应。  相似文献   
63.
内生真菌对低磷胁迫下尾巨桉生理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菌液浇施的方法接种10株桉树内生菌于磷胁迫的尾巨桉幼苗中,接种30 d后进行低磷胁迫试验,在胁迫15、30、45 d时取样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3个月后取出植株和土壤样品分别进行叶绿素含量和化学性质测定。结果显示:在正常供P条件下,处理G、E和J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比CK增加了27.82%、23.08%和6.76%;在P胁迫处理1条件下,处理G和J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比CK增加了5.24%和1.00%;在P胁迫处理2条件下,处理J、E和G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比CK增加了27.62%、22.52%和21.95%。处理J、G和E植株的总叶绿素含量比CK增加了40.67%、36.60%和32.69%。处理J、E和G的土壤pH比CK下降了5.07%、4.04%和1.80%。处理J、E和G的土壤磷酸酶的含量比CK增加了94.50%、88.83%和88.83%。综合来看,菌种E、G、J相对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植株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较大程度地增加了土壤磷酸酶的含量,具有促进植株P吸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4.
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了6个浓度的磷胁迫对雷公藤1和3年生幼苗一个生长季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 )、蒸腾速率( Tr )、气孔导度( Gs )、胞间CO2浓度( Ci )和叶绿素含量( Chl)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低磷处理对1和3年生雷公藤Pn、 Tr、 Gs、 Ci 和Chl影响差异显著(P<0.05),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大致呈下降趋势,并随胁迫程度加重,显著降低,1年生雷公藤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更为灵敏,环境温度波动对雷公藤Pn、 Tr的季节变化影响大,而对3年生雷公藤叶片Chl影响较小,高温会抑制雷公藤的Pn、 Tr ,3年生雷公藤比1年生雷公藤更耐高温。雷公藤幼苗对缺磷环境有一定的调节适应能力,在轻度(20 mg· kg-1)和中度(15、10 mg· kg-1)缺磷水平的林地上可维持保证植株光合作用正常进行,而重度(5、0 mg· kg-1)缺磷条件下会对其叶片光合机构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低磷胁迫下3年生雷公藤相对于1年生雷公藤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中度和轻度缺磷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65.
福建岛屿林业科技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业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统计分析有助于科学认识林业研究发展动态,追踪研究重点和热点。以中国知网( 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Excel统计1980-2015年福建岛屿林业科技论文的文献数量年动态、主要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涉及学科与研究层次等,探讨福建省岛屿林业科学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对福建岛屿林业的科研投入、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成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6.
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护和建设东南沿海防护林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的径级结构,并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东南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及生存曲线,并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种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东南沿海木麻黄种群有2个死亡高峰,前期的死亡率极高,至后期相对平稳,第IV龄级为种群存活曲线的分水岭,存活曲线更趋于Deevey-II型。此外,在木麻黄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基波不明显,但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67.
结合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的特点与优势,通过对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讨论,阐述了构建具有资源环境特色的统计学科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为统计专业教育生存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实施建议。关键词:特色专业;资源与环境;统计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8.
为探究解磷细菌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关系,以解无机磷细菌P7、P19和解有机磷细菌YP17为解磷菌剂,以巨尾桉幼苗作为研究对象,以4种森林土壤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设置1×106cfu·m L-1(低)、0.5×107cfu·m L-1(中)、1×107cfu·m L-1(高)3个菌浓度处理以及空白对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条件下,混菌处理(P7YP17、P7P19YP17、P19YP17)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总体优于单菌(P7、P19、YP17);高浓度和中浓度处理酶的土壤酸性磷酸活性高于低浓度处理.有机解磷菌及其解磷菌群对巨尾桉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强于无机解磷菌处理.  相似文献   
69.
为了促进平潭岛合理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别选取平潭岛快速城镇化开发初期2005—2011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指标数据进行生态安全评价与分析,并选取尚未进行大规模开发的2001年作为生态状态基础年份进行对比。根据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与平潭岛实际情况,筛选了海岸带与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70个因子组成指标体系,建立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平潭岛的生态安全状况,发现平潭岛的生态安全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达到良好级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通径分析法探讨可能影响平潭岛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的因子,进行驱动力分析发现驱动力因子、响应因子以及状态因子决定了平潭岛生态安全状况;通过趋势预测发现平潭岛未来10 a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从良好状态进入生态安全程度较高的理想状态。重点研究平潭岛未进入实验区之前的生态安全状况,进入实验区建设之后的生态状况由于时间较短,数据并未实时准确获取。  相似文献   
70.
杉木纯林及杉桐混交林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5 a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千年桐(Aleurites montana)混交林与杉木纯林2种营造模式下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Aleurites montana mixed forest)的土壤脲酶(URE)、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蔗糖酶(INV)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同一造林模式同一林龄不同土层间,4种酶在土壤表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各林下土壤ACP、URE和INV均呈明显下降趋势,CAT活性无差异性。(2)同一造林模式同一土层不同林龄间,杉木纯林和杉桐混交林土壤酶活性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变大,但不同酶的变化趋势不同。(3)同一林龄同一土层不同造林模式间,杉桐混交林的土壤ACP、URE及INV活性总体高于杉木纯林。(4)不同林地和土层的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混交模式下的林地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杉木纯林模式,土壤生物学性质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