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2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罗非鱼油的制备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罗非鱼下脚料为实验材料,对其鱼油的提取与精炼工艺参数、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罗非鱼油精炼工艺条件为80%的磷酸脱胶,添加量为油量的1%、30%的氢氧化钠脱酸,添加量为油量的2%、活性白土脱色,添加量为油量的20%、真空脱臭,时间为30min。精炼后的罗非鱼油为清亮、淡黄色液体,各项理化指标符合鱼油标准。脂肪酸分析表明,罗非鱼油含有C12-C22笠脂肪酸29种,其中饱和脂肪酸10种,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多不饱和脂肪多烯酸12种,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57.58%和42.42%。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8:1(油酸)和16:1,分别占脂肪酸总量27.66%和7.62%,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8:2(亚油酸)和18:3(n-3)(亚麻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10.18%和3.04%,EPA(20:5)和DHA(22:6)含量很低,分别占脂肪酸总量0.68%和1.03%:饷和脂肪酸丰要为16:0.18:0和14:0.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6.75%,5.23%和3.00%。  相似文献   
32.
不同干燥方法对罗非鱼片品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为了解不同干燥方法对罗非鱼片干燥后品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超临界CO2干燥等3种方法对罗非鱼片进行干燥,研究其对营养成分、微生物、感官特征、复水性能、质构特征、微观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相比,超临界CO2干燥的鱼片,粗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较低;且在杀灭微生物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但其鱼片的收缩率和复水特性稍差于真空冷冻干燥,而其感官、质构和微观结构等品质均与真空冷冻干燥的相当,而所有品质都明显优于热风干燥;结合经济性等综合考虑,罗非鱼片应用超临界CO2干燥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罗非鱼片干燥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34.
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分离大豆分离蛋白(SPI),并探讨蛋白浓度、pH值、盐浓度以及多糖等外部因素对SPI乳化活性(EA)和乳化稳定性(E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蛋白浓度(0.2%~1.0%)的增加,SPI的EA下降,ES升高;EA和ES都随着pH值(2.0~10.0)的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pH值4.0~5.0范围内最小;在pH值为2.0和10.0时,添加NaCl使SPI的乳化性能降低.在等电点pH值范围(4.0~5.0)内,一定浓度NaCl可以明显改善体系的EA和ES.魔芋胶、卡拉胶、黄原胶、玉米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CMC)的添加均可改善SPI的乳化性能,黄原胶与SPI的复合对体系EA的改善最为明显,其次是卡拉胶,魔芋胶对体系ES的改善最明显.  相似文献   
35.
研究拟定4种温度测定大肠杆菌在冻生虾仁中的变化,得到各温度下的一级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并对二级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有效,对于生产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详细介绍冷冻军曹鱼片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提出冷冻军曹鱼片的产品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37.
陈艾霖  林琼妮  张若兰  洪鹏志  周春霞 《水产学报》2023,47(8):089818-089818
为了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以罗非鱼分离蛋白(TPI)为乳化剂,高压均质制备负载叶黄素(200μg/mL)的TPI乳液,探讨不同pH (3.0、7.0和10.0)条件下,热处理(70℃,30 min)对乳液粒径、乳析指数、叶黄素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热处理导致TPI乳液的粒径减小,液滴分布均匀,贮藏稳定性增强。pH3.0时,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稳定性差,叶黄素降解,乳液色泽明显变化。而在pH 7.0和10.0条件下,70℃热处理不会造成叶黄素降解,4℃贮藏28 d无明显分层。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游离脂肪酸释放速率加快,pH 7.0时,经过热处理后,乳液的叶黄素生物利用率由18.65%±1.06%提高至35.69%±2.06%。pH 7.0时,乳液游离脂肪酸释放量和生物利用率达94.22%±0.60%和35.69%±2.06%,ATB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9.17%±0.66%。研究表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结合热处理可以提高TPI乳液负载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保护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为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