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0篇
  12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茎叶除草剂对刺萼龙葵的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茎叶喷雾法评价了7种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对野外5~7叶期刺萼龙葵的防除效果。药后30d调查结果表明,7种除草剂对刺萼龙葵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药剂对刺萼龙葵的防效差异显著。防除刺萼龙葵较好的药剂有48%三氯吡氧乙酸乳油、24%氨氯吡啶酸水剂和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试验剂量下对刺萼龙葵的鲜重防效均在85%以上,25%氟磺胺草醚水剂对刺萼龙葵的防效较差。三氯吡氧乙酸、氨氯吡啶酸和氯氟吡氧乙酸能够有效防治刺萼龙葵,根据药剂的不同特性,探讨了在不同入侵地的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32.
为了探索不同酶系组成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建立该病菌原生质体遗传转化系统,采用酶系混合物裂解菌丝体制备原生质体,采用PEG介导方法进行原生质遗传转化,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ting技术对转化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溶壁酶+1%蜗牛酶+1%纤维素酶混合酶系为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酶系,可以产生原生质体6.78×106 cfu/mL。用PEG介导方法转化共获得16个稳定的转化子,从中随机挑取5个转化子发现质粒pV2已被成功整合到基因组中。本研究获得了制备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原生质体的最佳酶系,建立了PEG介导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为开展该菌致病相关基因克隆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3.
温度和湿度对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了不同温度处理对离体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30、35℃和40℃下,杀死90%以上离体南方根结线虫分别需要30d(100%)、26d(96.6%)、24d(94.1%)和9d(99.6%),而45、50℃下则需要15min和2.3min。同时测试了不同温湿度处理对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25、30℃是土壤中根结线虫的适宜温度,当土壤含水量为14%时,40d死亡率分别为91.1%、90.4%;35℃线虫处于抑制状态,40d死亡率为85.3%;而线虫对40℃以上的高温敏感,随着处理温度升高,杀死线虫所需时间缩短。根结线虫在不同温湿度下的死亡情况不同,土壤温度为25~35℃,土壤含水量为6%是线虫的适宜湿度;土壤温度达到40℃且含水量为6%和14%时,杀死100%根结线虫仅需4d,不利于其存活;而50℃的高温和含水量达18%的高湿更不利于其存活。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决番茄灰霉病菌的抗性问题,筛选出理想的替代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寿光和河北徐水两地番茄灰霉病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两地的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氟啶胺均高度敏感,对其他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用同样方法检测了不同地区的106株番茄灰霉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其EC50值分布在0.003 9~0.044 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14 2±0.008 1)μg/mL。咯菌腈可作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35.
 研究大花香水月季雌蕊群的授粉率及花粉管生长途径,为其育种应用及资源保护提供依据。显微观察统计大花香水月季花期雌蕊群的授粉效率,荧光显微观察花粉管生长途径。结果表明:花朵萼片平行伸展后120h,柱头授粉率接近100%,单柱头花粉量达最大值为(84.20±5.8)粒;自萼片自然伸展48h时柱头上少量萌发,72h后花粉管伸长至花柱中下部,90h后观察到有花粉管进入子房。大花香水月季单花雄蕊(129±20)枚,雌蕊(30±5)枚,开放持续5~7d;花粉自萌发至花粉管进入胚珠需要30~40h。  相似文献   
36.
 介绍一种自行研制的水稻白叶枯病菌专用接种装置,其优点是携带轻便,操作简便,提高实验效率,可为科研人员节约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该装置菌液能自动流到进行剪叶操作的剪刀刀片上,流量可控制,而且可避免菌液在接种过程中被污染。本装置已获国家专利,专利申请号:2009201118503,专利授权号:CN201450921U。  相似文献   
37.
我国养羊业一直是以散放、粗放经营为主,在自然放牧状态下羊能够采食到各种饲草、饲料,从而基本满足营养水平,因此不需要太多考虑羊的日粮营养水平问题。  相似文献   
38.
奶牛建档建卡工作是对奶牛牧场进行全方位、系统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奶牛建档建卡工作主要是根据奶牛系谱资料进行,其目的是保证优良品种的一致性、稳定性。目前我国多数奶牛场主要分布在广大农牧区,生产方式多以户养奶牛为主,还未形成完整的奶牛建档建卡制度。从各地奶牛场饲养管理上看,还延续着传统的饲养管理模式。从奶牛的质量上看,还存在着乳用特征不明显、体型偏小、乳房结构欠佳、群体素质参差不齐、产奶性能较低等诸多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奶牛繁育体系不健全,优秀种公牛冻精配种覆盖率低,繁育技术推广普及率低,导致奶牛群体改良…  相似文献   
39.
生物质土壤改良剂对风沙土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生物质土壤改良剂作为沙质土壤改良剂对风沙土的改良效果,通过室外蒸发试验比较了生物质土壤改良剂和羊粪2种改良介质的不同施用率(0%,10%,20%,30%,40%,50%)对风沙土物理性状及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随着生物质改良剂追施比例的增大,土壤容重降低幅度为3.76%~42.11%,孔隙度、孔隙比增加幅度分别为8.52%~54.09%和15.55%~151.13%,饱和含水量最大增幅达到157.44%,是对照的2.57倍;经方差分析证明,G2、G3、G4、G5处理的土壤容重,G3、G4、G5处理的土壤孔隙度及饱和含水量,与CK相比,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各时段内累积蒸发率快慢呈CKG1G2G3G4G5,即随着改良剂添加比例的增大而递减。与同比例下的羊粪相比,经过生物质改良剂作用后的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孔隙度及饱和含水量明显升高;各蒸发时段内累积蒸发率表现为:G1Y1、G2Y2、G3Y3、G4Y4、G5Y5。综合分析认为,生物质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地改善风沙土的物理性状,降低蒸发速率,增强沙土的保水能力;此外,在土壤各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上,生物质土壤改良剂的最佳配比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40.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准确评价草甘膦在农田沟渠水中使用后其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后衍生法对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将田间沟渠水样中草甘膦经次氯酸钠和邻苯二甲醛、巯基乙醇衍生化后,采用荧光检测器检测。衍生剂1(5%)次氯酸钠添加量100μL/L;衍生剂2硼酸钾和OPA添加量分别是130g/L和100mg/950mL。草甘膦在0.05~2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在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3个添加水平(0.05、0.5、1mg/L)的平均回收率(n=5)为98.2%~104.4%,5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3.6%,方法检出限为0.05mg/L。该方法灵敏、简便、快速,适合于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