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栗属中国特有种—板栗、茅栗、锥栗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中国栗属特有种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l.)、茅栗(C.seguiniiDode.)、锥栗(C.henryiRehd.&Wils.)10个样品进行了RAPD分析,24个引物共获得158条谱带,其中102条为多态性谱态。利用UPGMA法构建遗传关系聚类图,以相似性系数0.62为阈值,板栗与茅栗为一个聚类组,锥栗为另一个聚类组,表明板栗与茅栗的亲缘关系较近,两者与锥栗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2.
板栗扦插繁殖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研究了板扦插繁殖技术,插穗生根特性,嫩枝扦插不定根形成的细胞组织学基础和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板栗嫩枝扦插,经HL-43生根剂(自制)处理,在全光照喷雾条件下,生根率可达80%以上;插条生根率与母树年龄、枝条木质化程度呈负相关;扦插时间以5月中旬~7下下旬最适宜,8月后生根率下降;插条部位以中部条生根率最高,基部条次之,梢部条最差;不定根主要发生于韧皮部和维管形成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板栗品种物候期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物候期观测的基础上,对湖北省16个板栗品种物候期进行了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个板栗品种可按物候期分为五大类:中熟品种,早雌花晚落叶品种,晚熟品种,长雌花期品种和早花期品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为95.80¥,它们分别说明了雄花期,雌花授粉有效期,幼果开始发育期,果实完全成熟期和物候期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15.
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椿在我国一直是1种传统的中药材,它的叶、根、茎、皮均可入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香椿的研究从一些传统的认识逐渐发展到对香椿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笔者对香椿的化学活性成分、挥发性物质、药理研究等进行综述,对香椿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栀子成分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栀子叶、花、果等各部分成分的研究进展,对各成分功能和效用做了简要阐述,并分析了栀子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板栗扦插繁殖插穗生根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板栗树半木质化8 ̄10cm新梢为插条,上端保苗半叶,插条下端经HL-43生根剂处理5 ̄7s后,在沙床全光照喷雾条件下扦插繁殖,扦插的适宜时间为5 ̄7月下旬。扦插后10 ̄20d开始生根,约35 ̄40d生根结束,成活率达82%以上,随着采穗母树年龄的增大,扦插生根时间逐渐延迟。  相似文献   
18.
栓皮栎 麻栎 小叶栎 苦槠 石栎扦插繁殖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麻栎(Q.acutissima)、小叶栎(Q.chenil)、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木材坚硬致密,是著名的硬质用材树种;根系发达,深根性,萌芽力强,耐干旱瘠薄,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树种;其枝、干可以作为培育香菇、木耳的段木;叶可饲养柞蚕;栓皮可制作软木;栎类萌生能力强,木材热值高,又是优良的再生能源树种。在我省的造林绿化中需要大量的种苗。  相似文献   
19.
淹水胁迫对2种杨树初生根细胞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淹水胁迫是我国平原水网区杨树面临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造成木材产量的巨大损失,因此研究杨树的耐涝机制十分必要。【方法】选取耐涝型 I-69杨与不耐涝型小叶杨为材料,研究淹水胁迫对杨树初生根细胞结构的影响。以2种杨树90~100 cm高的植株为试材,进行淹水胁迫试验,共淹水处理14天,然后排水恢复3天,期间观测植株的表型变化。淹水处理的第0,1,3,7,14天,分别采集试材的同级细根距根尖2. 0~3.5 cm 的根段,采用石蜡切片与透射电镜法,研究细根的解剖结构与超微结构对淹水胁迫的响应。【结果】1)淹水胁迫下,2种杨树均出现生长减缓,叶片萎蔫、干枯、脱落以及茎基部皮孔膨大等现象。但是随着时间延长,小叶杨皮孔逐渐变褐腐烂,I-69杨保持正常,且试验结束时,其成活率为小叶杨的5倍。2)虽然淹水胁迫下2种杨树初生根均形成了通气组织,但是与小叶杨相比较,I-69杨的通气组织形成相对较慢。淹水第3天,小叶杨根的部分皮层薄壁细胞即开始崩溃裂解,形成少量不规则小气腔。淹水第7天,其皮层薄壁细胞进一步崩解,气腔继续增大、增多,整个皮层结构变得松散;而 I-69杨在淹水第7天时,根皮层薄壁细胞才出现轻微离解,形成少量不规则小气腔。淹水14天时,小叶杨根皮层薄壁细胞大量裂解,并溶合形成很多不规则大气腔,皮层细胞开始逐渐与中柱细胞分离;而 I-69杨皮层细胞与中柱仍联系紧密。3)淹水第3天,小叶杨根的皮层细胞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基质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数量减少,且部分结构破坏,淀粉粒基本消失,嗜锇体数量增加。淹水 7天时,其质壁分离现象加剧,线粒体等细胞器继续解体、减少;而 I-69杨在淹水7天时,根的皮层细胞仍然正常,仅少量部位出现轻微的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内细胞器数量仍然非常丰富。淹水14天时,小叶杨皮层细胞的细胞壁破裂,线粒体结构破坏,数量显著减少,未见到细胞核与其他细胞器;而 I-69杨细胞结构相对完整,线粒体等细胞器数量仍较多。【结论】淹水胁迫下,肥大的皮孔、良好的通气组织以及丰富稳定的线粒体等细胞器对杨树的生长和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调查,对湖北省20个板栗地方品种的10个性状,利用SAS软件进行了板栗品种的Q型聚类及其10个性状的R型聚类分析.Q型聚类将20个板栗品种分成3组,每组都存在着明显的特点①油栗型品种,坚果小、晚熟、耐贮藏,适于炒食或贮藏保鲜,延后上市.②大果型品种,坚果特大,适于菜用或加工,中熟或中晚熟.③中果型品种,坚果中等大,成熟上市较早,适于鲜食.R型聚类分析揭示了性状之间的相对关系,把10个性状分成了3组,8个形质性状最先聚合在一起成为一组,2个数量性状彼此独立.坚果平均质量、总苞平均质量是不稳定的数量性状.根据总苞和坚果性状编制了湖北省板栗品种检索表,就湖北省板栗品种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