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58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5篇
  30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运用对通州区调查资料和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典型种植模式对0—2 m土壤矿质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0—2 m土壤矿质氮提取利用能力顺序为:向日葵—向日葵﹥冬小麦—夏玉米(玉米秸秆还田)﹥冬小麦—夏玉米(玉米秸秆不还田)﹥冬小麦—大豆﹥玉米—玉米。在大田作物生产中,应进行合理的作物轮作、增加地面覆盖度、轮作中加入有固氮能力的豆科作物、注重与根系发达或深根作物进行轮作,能有效地提取利用土壤深层NO3--N,并能有效减少氮肥向土壤下层的淋洗。蔬菜生产田0—2 m土壤含有较高的NO3--N和NH4+-N,累积量达1935.03 kg/hm2和201.8 kg/hm2,因此,应通过减少氮肥投入量,优化轮作种植模式以提高作物对深层土壤NO3--N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62.
以香格里拉高山松为研究对象,Landsat8/OLI为信息源,在前期进行香格里拉市高山松遥感特征光谱提取的基础上,结合地面50个实测样地数据,建立了研究区高山松地上生物量k-最近邻法(k-NN)遥感估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欧式距离度量特征变量间的相似度,距离分解因子t、最近邻数k值分别取2和4的模型参数结构下拟合精度达到最佳,决定系数(R~2)为0.71,均方根误差(RMSE)为18.21 t/hm~2;基于像元尺度的优化模型估测得到香格里拉市的生物量约为0.22亿t,研究结果可为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263.
[目的]鉴定引起新疆巩留县杏树果实斑点病病原菌,研究造成杏树果实病害的原因,为当地杏树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到罹病杏真菌菌株,利用传统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所分离出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及其致病性检测。[结果]杏果病斑处的病原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生孢子形态与经PDA培养基培养后观察到分生孢子形态均与Thyrostroma carpophilum(Lév.) B.Sutton所产生分生孢子一致;将分离获得的3株真菌的rDNA-ITS片段测序后与NCBI参考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的结果显示,其序列与T.carpophilum一致性为100%;在基于ITS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3株菌与T.carpophilum聚在同一分支。在接种了T.carpophilum后,杏果实和叶片均产生明显病斑并且从其所产生的病斑上再次分离到所接菌,满足柯赫氏法则。[结论]从新疆巩留县杏果实病斑处分离获得的3株真菌,经鉴定为引起杏穿孔病的病原菌T.carpophilum。这是该菌首次在该地区发现并报道。  相似文献   
264.
犬细小病毒血凝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65.
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特点分析入手,结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和要求,认为我国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应当注重走农业产业化与科技化的协调统一、共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66.
为了筛选出适合四川宣汉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抗性较强的黑木耳品种,以组织分离的野生黑木耳菌株为试验材料、黑木耳916-3为对照,通过生长特性、农艺性状、18S rDNA与ITS分类学鉴定、营养成分分析等,选出野生木耳(达耳1号)产量较高、抗逆性强、营养品质较高,其口感介于黑木耳与毛木耳之间。鉴定达耳1号为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种。  相似文献   
267.
实验以牛肌肉、肝脏等组织为材料,分别应用一步法和磁珠法提取总RNA和mRNA,通过反复试验分别改进提取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结果表明:提取的的RNA和mRNA具有较好的均一性和完整性,符合进一步研究的需要。为不具备专用RNA操作间的实验室开展此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8.
从原蚕区建立条件、管理制度、消毒防病、饲育技术、上簇技术几方面,总结提出了优质种茧生产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69.
对氧磷酶2(Paraoxonase-2,PON2)产物是脂肪代谢过程中的抗氧化酶,被确定为影响相关重大心血管疾病和人类寿命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直接测序法对PON2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多态位点扫描,利用PCR-SSCP技术对中国西门塔尔牛、鲁西牛、秦川牛、晋南牛、荷斯坦牛、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7个品种的478头个体PON2基因第9外显子T98C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PON2基因外显子上共发现4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但均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第9外显子扩增大小为167bp的片段存在单链构象多态性。除鲁西牛和荷斯坦牛外,其它5个品种牛在该基因座位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鲁西牛、南阳牛、晋南牛和荷斯坦牛4个群体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0),其它3个牛种为低度多态。除摩拉水牛和尼里-拉菲水牛不存在AA基因型外,其它5个牛品种中均存在AA、AB、BB3种基因型,但优势等位基因在7个品种牛群体中存在差异,基因型频率在鲁西牛和南阳牛中AA〉AB〉BB;晋南牛则3种基因型频率之比约为1:1:1;中国西门塔尔牛则出现严重的偏态,B等位基因为绝对优势等位基因;2种水牛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利用SAS9.1软件GLM过程分析基因型均值,用邓肯法(Duncan’s)进行基因型间的多重比较,将该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7个牛品种间和鲁西牛6个年龄组(n=238)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鲁西牛各年龄组与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种基因型间存在有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结合各种基因型个体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变化趋势,AA型个体可能具有相对较长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70.
总结了丽江市古城区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蔬菜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结合实际提出提升蔬菜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