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广两优272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自育恢复系R7272与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组配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稻米品质优(达国标2级)、产量较高、生育期适宜等特点,2012年3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商业化育种的特点及发达国家种业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种业发展现状,提出国家应通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新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及交易平台、种子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加速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立。结合水稻育种实践及湖北省水稻生产实际,提出水稻品种选育目标应从全产业链角度出发,选育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中稻和直播早晚稻、再生稻、高档优质稻、中粳或单季晚粳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杂交稻育种的发展,利用表型进行品种特异性鉴定、品种真实性鉴定以及种子纯度测试的方法表现出诸多局限性,已经不再适合现代育种的进程.本研究利用水稻基因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位点开发了9个InDel标记用于鉴定生产中常用的29份杂交稻骨干亲本.利用标记电泳图谱做了供试材料的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55左右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5个类群,另外根据不同的亲缘关系和来源地区,又可以将供试材料分为9个亚群.最后利用品种鉴别标记和生长测试两种方法对一份杂交稻种子'广两优476'纯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者基本一致.因此,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应用于现代育种的各个环节,从而加快新品种选育.本研究结果将为水稻育种、新品种审定、品种鉴定以及种子生产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商品化的釉型杂交水稻,都具有野败(WA)的雄性不育细胞质源。这种细胞质的单一性可能导致杂交水稻对病、虫抗性的遗传脆弱性。因此,必须有多样化的雄性不育细胞质源来解决这一问题。国际水稻所用45份多年生野生稻( O.Perennis)和4份普通野生稻( O.rufiPogon)作母本,与野败恢复系IR54和IR64杂交,观察其F1代和回交群体的花粉育性。在所有的这些杂交组合中,发现具有多年生野生稻Acc104823细胞质和IR64细胞核背景的一个系的花粉败育彻底。自交不结实。这种新培育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已被定名为IR 6 6 7 07A。该不育系与其它的野败细…  相似文献   
15.
优质水稻新品系香5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用中国香稻与9311杂交,再与鄂中5号复交,并经连续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该品系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熟期适宜、香味浓、配合力强等特点。该文总结了香5的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该品种大田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W两优3418双亲的特征特性,结合湖北的气候特点和制种实践,提出了该组合的主要制种技术.即选好制种基地,确定双亲的最佳抽穗扬花期和播差期,稀播培育壮秧,施足速效底肥,合理行比、插足基本苗,早施重施速效分蘖肥、建立高产群体,做好花期预测和调控,轻施"九二○",适时收获,严把种子质量关.  相似文献   
17.
优质两系杂交中稻培两优537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两优537是湖北省、衣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与自育优质中籼稻鄂中5号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5~2006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区试,表现米质优、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07年3月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晚籼杂两优277氮、磷、钾施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组合设计试验,研究两优277的施肥技术,建立了产量对氮、磷、钾施肥量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并提出了优化施肥方案,即获得每公顷7 681.3kg以上产量的合理施肥量应为氮(N)180.0~207.0 kg,磷(P2O5)91.5~105.0 kg,钾(K2O)132.0~159.0 kg.  相似文献   
19.
两系杂交晚籼两优277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较强、米质优、熟期适宜等特点,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潜江、荆门的制种实践,总结出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培育适龄多蘖壮秧、合理密植、促进父母本平衡生长和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等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