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文章分析了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省创新联盟”)基本情况,总结了省创新联盟助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效,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协同攻坚的路径,从加强联盟自身建设、强化协同攻关、构建高效成果转化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2.
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抗性基因Xa23的标记C189进行了改良和优化,获得了测序品种日本睛中C189电子克隆的序列,设计改良的分子标记,命名为P23.用P23扩增36个水稻亲本和200份中国栽培稻微核心种质材料,研究了该分子标记的稳定性和...  相似文献   
83.
对新近育成的28个杂交中稻组合(以扬两优6号为对照,共计29个)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抗病性等性状进行了综合鉴定,两系杂交组合有24个,占参展的82.76%;而三系杂交组合只有5个,占参展的17.26%;米质优良的两系杂交组合有13个,占参展两系杂交组合的54.17%;在单产比对照增产8个杂交组合中,两系杂交组合有7个;三系杂交组合只有一个。全生育期比扬两优6号短10 d以上的有15个,均为两系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84.
此文首先简述了数量性状基因(QTL)克隆研究方法,然后较全面的总结了作物QTL克隆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QTL调控的分子机理。对37个已成功克隆的QTL进行汇总分析表明:控制作物数量性状的有转录因子、蛋白激酶、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类等基因;其中12个已成功克隆的QTL编码转录因子,说明转录调控因子是新的植株形态进化和变异的重要原因。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海量的基因组数据将为QTL的遗传定位和分子剖析提供更多便利,越来越多的QTL将会被克隆出来。  相似文献   
85.
早籼温敏核不育系W9834S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9834S是以W6111S的衍生系I3S为母本,常规早稻金宝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005年1月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W9834S在武汉的完全不育期60d以上,不育期间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度100%,套袋自交不育度99.99%。株型较紧凑,叶片挺直,叶色绿,不育起点温度低(23℃左右)。柱头外露率高,配合力强,所配杂交早稻组合熟期早,米质较优,产量高。  相似文献   
86.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N5088S高产稳产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N5088S在同年短日不同温度下育性与温度的关系,不同年份秋繁自然结实率,产量与温度的关系及N5088S1996年秋繁分期播种试验结果,提出N5088S繁殖育性敏感期最适温度范围为22-26℃,最佳播期为7月10日,同时配套其他各项措施可确保N5088S繁殖获得高产稳产。也可采用冷灌繁殖,其播期可适当提前到6月底至7月初。  相似文献   
87.
杂交水稻两优932养分吸收特性及施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系杂交中籼两优932具有超级杂交稻的产量潜力,米质较好.在湖北省南漳县对该品种进行效应函数法施肥试验,结果表明,①两优932在产量水平9 151 kg·hm-2的情形下,养分的吸收量为N290.21 kg·hm-2、P2O5 115.45 kg·hm-2、K2O405.76 kg·hm-2;N∶P∶K比为1:0.40:1.40;②对氮、磷、钾、硅的增产效果分别为30%、11.9%、11.5%和3.6%;③用肥料效应方程(^y)=a bx cx2求出每公顷经济施肥量为:氮170.91 kg、磷159.00 kg、钾179.33 kg;④株高、分蘖动态、有效穗数等生长性状受氮的影响很大,钾、磷次之;⑤穗长、单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则同时受3种营养元素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施用的量之间的关系基本与肥料效应方程一致.  相似文献   
88.
分析了我国两系杂产稻发展开矿和我省两系杂交稻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阐明了我省两系杂交稻走产业化之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采取组建湖北两系杂交稻产业化实体-两系杂交稻种业公司方式,走产业化之路,发展湖北两系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89.
鄂粳杂1号(N5088S/R187)系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两系法杂交晚粳新组合,于1995年2月13日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已在湖北、云南、江西、浙江等省市累计推广4.67万hm2,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易脱粒、易制种等特点。1 主要特性1.1产量高该组合1992~1993年参加湖北省杂交稻双季晚粳区域试验,2a平均单产6.75t/hm2,居参试组合首位,比鄂宜105(CK)增产5.75%,比威优64(CK)增产3.85%(附表)。1995年孝感市孝南区鄂粳杂…  相似文献   
90.
分析阐述了当前湖北省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种植效益低、稻米优质率提升缓慢、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品牌知名度不高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实施优质种粮一体化工程、打造湖北优质稻品种与品牌的解决方案。通过推品种、树品牌、组联盟、建基地,充分利用湖北省在虾稻产业上积累的优势,推动湖北省虾稻品种与品牌建设,带动湖北省水稻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