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1篇
农学   51篇
  17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玉米基因型与幼胚培养胚性愈伤组织发生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能力的比较,证实了玉米胚性愈伤组织发生主要受遗传控制。并从53份玉米材料中筛选出了11个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率较高的基因型,为基因工程等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初步探索了通过杂交方式转移胚性控制基因的可行性,获得了高诱导力杂交组合48-2×18(红)。  相似文献   
82.
选用遍布玉米全基因组的SSR引物,检测西南山地丘陵生态区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态性,以此估算自交系间DNA分子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将119个自交系划分为14个类群,与自交系的亲缘关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西南山地丘陵生态区的地方种质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不能将其简单地划入任何杂交优势群。再从不同及相同类群中选取相互间遗传距离呈梯状分布,全国大面积推广杂交种的9个亲本自交系,组配成36个完全双列杂交组合,测定杂交种籽粒产量及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简单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虽然杂交种的平均单株籽粒产量及其特殊配合力,与亲本自交系间分子遗传距离相关不显著,但亲本自交系间分子遗传距离通过父本自交系一般配合力对平均单株籽粒产量的间接作用较大,平均单株籽粒产量与母本自交系一般配合力、父本自交系一般配合力和双亲自交系间分子遗传距离的多元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可以此预测杂交种75%的产量变异。  相似文献   
83.
玉米穗粒腐病研究进展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有关玉米穗粒腐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玉米穗粒腐病的病原菌、发生规律、抗性遗传关系及抗病资源鉴定、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玉米穗粒腐病基因标记和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84.
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主要性状育种潜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主要性状表现、杂种优势以及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内个体间均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群体间主要性状及其配合力差异更为明显,其中群体GP-5和GP-3植株穗位高低适中,主要产量性状及其GCA表现较好,优良个体出现频率较高,比对照高产的组合出现次数较多,具有较大改良利用潜势;群体GP-4虽主要产量性状均值偏低,GCA正向效应值偏小,但植株较矮,穗位较低,比对照高产的组合出现次数较多,通过GCA改良和SCA选择有一定利用前景;群体GP-1和GP-2植株穗位偏高,主要产量性状的GCA均为负值,育种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85.
对玉米DNA指纹分析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在进行玉米DNA指纹分析中,通过系统试验筛选SSR核心引物的原理与方法,指出正确的识读与统计PCR扩增带纹是生物技术操作的基本功。讨论和分析了对品种纯度检测、同一性分析和亲子鉴定中存在的概念性错误。简要地叙述了玉米品种DNA指纹分析所涉及的三个不同技术范畴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86.
几种遗传聚类方法对玉米自交系遗传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7个自育玉米自交系(P1组)和7个引进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49个杂种F1为材料,考察P1组亲本单株粒重等20个性状,进行遗传聚类分析,比较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任何一种方法,只要是从亲本表型性状入手的聚类结果,只反映亲本间的表型差异与血缘关系无关;而从杂种F1的目标性状进行遗传聚类分析的遗传差异,却能反映亲本间血缘关系;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与血缘关系吻合最好,杂种优势的聚类分析结果,吻合程度次之。  相似文献   
87.
用玉米近缘材料创造玉米新种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多年利用近缘材料创造玉米新种质的试验研究表明,玉米近缘属中的多数材料直接与玉米杂交,杂交率较低,可通过"中介"杂交方法、剪短花丝授粉等措施提高杂交率;玉米近缘材料以及导入了近缘材料基因的F1普遍表现出强的光敏反应,必须采用遮光进行短日照处理以提早开花授粉期;在玉米遗传育种应用上,杂交后一代应做2~3代回交,不直过早自交;同时,要注意选择本身农艺性状优良且配合力高的自交系,特别是优良杂交种为受体亲本,较容易获得理想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88.
作物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稳定性研究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研究中的热点,是对作物品种进行客观而合理评价的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作物稳定性研究中有关稳定性的评价模型、评价参数和分析方法,分析了进行稳定性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外源基因或经修饰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而产生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转基因生物。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出来的农作物称为转基因作物。近年来,转基因农作物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潜在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解决未来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90.
线粒体中泛醌氧化还原酶的7亚基基因(NAD7)是与植物呼吸代谢和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重要基因之一。本研究利用NAD7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方法克隆了苎麻(Boehmeria nivea)NAD7的cDNA片段,其长度为969 bp,编码322个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该cDNA序列及预测的蛋白序列与拟南芥、油菜有98%的同源性。聚类分析表明苎麻NAD7基因的进化处在很古老的地位。为深入研究苎麻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