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84篇
综合类   2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几种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库容大小及周转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土壤样品的室内培养,运用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沼泽土、草甸土、普通黄棕壤和棕色石灰土4种土壤有机碳库容大小、各碳库平均周转时间及分解动态。结果表明,4种土壤剖面表层和中层有机碳含量分别为8.48~24.53 g/kg,4.02~16.77 g/kg;活性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0.99%~5.01%,1.31%~1.91%,平均周转时间分别为8.8~14.3 d,10.4~16.5 d;缓效性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15.88%~59.04%,20.43%~48.36%,平均周转时间分别为1.3~29.1 a,3.6~21.3 a;惰性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39.97%~79.11%,50.31%~77.66%。不同类型土壤三库有机碳含量均是上层明显大于中层,培养3个月,表层和中层土壤有机碳累计分解量分别达到了165.99~2 429.57 mg/kg,108.04~743.02 mg/kg,4种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大小顺序:沼泽土>草甸土>棕色石灰土>普通黄棕壤,与活性碳的百分比含量成正相关关系。对培养期间土壤有机碳累计释放量进行拟合,发现三次方程(Y=b0 b1x b2x2 b3x3)能很好地描述其变化趋势,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2.
高-中-低精度遥感的大区域高精度耕地面积估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的遥感抽样监测方法,分析了遥感抽样监测在大范围耕地监测中的优越性与局限性,最后就大范围高精度的耕地监测提出了采用高-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逐步抽样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土壤系统分类是定量的土壤分类系统,因此面向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制图应具有明确的土壤类型和清晰的土壤类型界线.按照传统土壤调查的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定界剖面的思想与办法,采用空间内插技术,在研究区的4条实验路线上共挖掘了128个剖面点,通过这些剖面点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了研究区的土壤类型并勾绘了土壤类型界线.土壤类型图与土壤景观图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与土壤景观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土壤景观可为土壤剖面点的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分类级别土壤矢量图与最小可分栅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空间信息的矢量-栅格转换是利用土壤数据进行地表碳、氮等模拟研究的重要基础,由土壤矢量图转化成栅格图时,不同分类级别土壤矢量图与可转化为最小栅格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够明确。本文利用江西省余江县1∶5万土壤图,研究了在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分类水平上,土壤矢量图转化成不同大小栅格图过程中各类土壤分布的面积变化,设定某类土壤栅格分布总面积占同类土壤矢量面积的95%时所对应的栅格大小视为最小可分栅格,并且在不同土壤分类级别的土壤矢量图中,定义面积小于10 km2的土壤类型为小面积土壤类型、面积介于10 km2至100 km2的土壤类型为中等面积土壤类型,面积大于100 km2的土壤类型为大面积土壤类型。结果表明:余江县土壤空间数据的矢量-栅格在转换过程中,由于面积过小和图斑过于分散使得各土壤分类级别均有小面积土壤类型和部分大、中面积土壤类型的栅格面积随着栅格尺度的变小而变大;图斑聚集的大面积土壤类型和中等面积土壤类型栅格面积伴随栅格尺度的变小而变小;土类和亚类中,最小可分栅格分别为1 km和0.2 km,在土属和土种中,最小可分栅格均为0.1 km。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结合带农田土壤多环芳烃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城乡结合带农田土壤PAHs的污染特征及分布规律,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周岗镇为例,就该地区表层农田土壤中15种优控PAHs组分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14种PAHs普遍被检出(苊未检出),以高环(4 ~ 6环)PAHs为主;PAHs总量范围在24.49 ~ 750.04 μg kg?1之间,平均为230.89 μg kg?1,有48.28%的土样受到了污染;与国内其他地区农田土壤相比,研究区PAHs含量处于中低水平;空间趋势面分析表明,14种PAHs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呈现出明显的规律增减性;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研究区土壤中14种PAHs含量差异较大,整体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且个别点位存在PAHs的富集现象,存在局部点源污染;采用主成分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污染来源,结果显示,研究区PAHs来源主要为煤、生物质燃烧,其次为汽油、柴油燃烧,贡献率分别为71%和29%,这与当地的工业发展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根据温州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目标和设计原则,实现了对温州市土地现状数据的图文一体化管理.利用MAPX4.5和Mapinfor等软件对温州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模块、数据库建设及各子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并采用集成技术对系统进行了开发.集成后的系统具备了数据的编辑、查询、统计分析及报表自动生成和专题制作等功能.系统所包含的地籍管理子系统、建设用地子系统和土地规划子系统,可以实现一个系统全面使用的要求.研究的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快捷、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7.
对于学习具有地学特征的土壤学的研究生而言,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本文以“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编制”技术规范研讨会中野外实际考察培训部分为例,发现野外考察培训对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与效果,包括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学术发表良机、加深理论学习感受等。  相似文献   
18.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分布规律的研究——以江苏省溧水县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溧水县33个土壤样点的阳离子交换量(CEC)进行了测定,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CEC点图在同一土壤类型中进行逆距离加权插值,叠加得到CEC空间分布图。溧水县土壤CEC平均值是12.50cmol/kg±3.56cmol/kg;空间分布图中有71.69%面积其土壤处于中等保肥供肥水平(CEC10~20cmol/kg)。在不同的地形中,CEC为5~10cmol/kg的土壤在低山的面积百分比大,占56.21%;CEC为10~20cmol/kg的土壤在平原的面积百分比大,占82.23%;CEC>20cmol/kg的土壤只在平原中出现,占0.30%。秦淮河圩区、石臼湖圩区、低山丘陵区的北区和西南区土壤CEC均在10~20cmol/kg,低山丘陵东区东庐山?马占山?关山?方山一线,土壤CEC为5~10cmol/kg。  相似文献   
19.
面向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制图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土壤系统分类方案已经基本形成,但还没有相应的土壤调查方法技术研究。按照传统土壤调查的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定界剖面的思想与办法,采用空间内插技术,在研究区的4条实验路线上共挖掘了64个剖面点,通过这些剖面点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了研究区的土壤类型并勾绘了土壤类型界线。再用1条检验路线对勾绘的土壤图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在检验路线上设置的20个检查剖面点中,其中19个剖面点与实际情况相符,正确率95%,说明使用内插法进行面向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制图是可行的。再结合土壤景观可以辅助土壤调查工作者更高效地确定土壤类型、勾绘土壤界线。  相似文献   
20.
太湖地区稻田甲烷排放模拟的粒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估算了由太湖地区1∶50000土壤数据库转换集成的1km、2km、4km、8km、16km、32km和64km七种栅格粒度下1982~2000年共19年的稻田CH4的排放总量,研究了稻田CH4排放总量随栅格粒度增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稻田19年的CH4排放总量在16km栅格粒度处有明显的转折点,表现为在1km至16km栅格粒度之间,稻田CH4排放总量的极差仅为0.27TgC,模拟结果变异很小;而在16km至32km和64km栅格粒度之间,由较大的栅格单元所引起的面积误差导致了稻田CH4排放总量的极差达到2.96TgC,模拟结果迅速增大。因此,综合考虑空间数据量和模型运算周期,基于1∶50000土壤数据库转换集成栅格数据模拟估算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时,16km栅格粒度是最适宜的模拟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