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1.
12.
应用Richards方程对两种不同穗型的地方主栽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不同粒位子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两类主栽品种的灌浆特性,以期明确不同品种在年际间整精米率相差较大的原因,并通过栽培调控措施提高其加工品质.结果表明,弯曲穗型品种龙粳29的产量略高于半直立穗型品种龙粳31,而整精米率明显低于龙粳31.龙粳29的二次枝梗子粒较多,导致其充实度较低,结实率下降,出米率不高.半直立穗型品种龙粳31的6种粒位的灌浆速率峰值出现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步灌浆特征明显,一次枝梗子粒灌浆速率高,中期灌浆快,二次枝梗子粒灌浆速率虽低但较早进入灌浆盛期,中后期较长的灌浆持续时间使其二次枝梗子粒充实紧密;弯曲穗型品种龙粳29在一次枝梗子粒灌浆速率下降后,二次枝梗子粒灌浆速率才有较大上升,为异步灌浆特性,在灌浆前期,上部、中部、下部二次枝梗子粒均明显受到一次枝梗子粒的抑制,二次枝梗子粒灌浆起始生长势、最大灌浆速率较低,达到灌浆盛期晚,中后期实际灌浆时间较短,子粒充实不良.同步灌浆特性使穗内子粒间的品质整齐度差异变小,这是龙粳31年际间整精米率较稳定的主要原因;而异步灌浆特性使穗内子粒间的品质整齐度差异变大,加之二次枝梗子粒灌浆盛期低温是导致龙粳29年际间整精米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现代城市要求地上空间无电力电缆线路,电力电缆入地成为唯一的选择。但电力公司与城市建设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出现漏洞,导致在道路改造、地铁施工和各种市政工程建设时造成电网地下管线设施毁坏的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危及电网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通过对杭州市近年来高压电力电缆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外力破坏是造成电网地下管线设施故障的主要原因。因此,目前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外力破坏电力电缆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两种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子粒灌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ichards方程对两种不同穗型的地方主栽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不同粒位子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研究两类主栽品种的灌浆特性,以期明确不同品种在年际间整精米率相差较大的原因,并通过栽培调控措施提高其加工品质。结果表明,弯曲穗型品种龙粳29的产量略高于半直立穗型品种龙粳31,而整精米率明显低于龙粳31。龙粳29的二次枝梗子粒较多,导致其充实度较低,结实率下降,出米率不高。半直立穗型品种龙粳31的6种粒位的灌浆速率峰值出现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步灌浆特征明显,一次枝梗子粒灌浆速率高,中期灌浆快,二次枝梗子粒灌浆速率虽低但较早进入灌浆盛期,中后期较长的灌浆持续时间使其二次枝梗子粒充实紧密;弯曲穗型品种龙粳29在一次枝梗子粒灌浆速率下降后,二次枝梗子粒灌浆速率才有较大上升,为异步灌浆特性,在灌浆前期,上部、中部、下部二次枝梗子粒均明显受到一次枝梗子粒的抑制,二次枝梗子粒灌浆起始生长势、最大灌浆速率较低,达到灌浆盛期晚,中后期实际灌浆时间较短,子粒充实不良。同步灌浆特性使穗内子粒间的品质整齐度差异变小,这是龙粳31年际间整精米率较稳定的主要原因;而异步灌浆特性使穗内子粒间的品质整齐度差异变大,加之二次枝梗子粒灌浆盛期低温是导致龙粳29年际间整精米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寒地早粳近5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131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与品质诸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早粳水稻品种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长宽比的相关系数为-0.1967,达到显著负相关;叶瘟、穗颈瘟抗性与水稻品种垩白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026和0.1995;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276和0.2240:叶瘟、穗颈瘟抗性与垩白度除人工鉴定穗颈瘟外均呈显著正相关,叶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789,穗颈瘟平均相关系数为0.1630。叶瘟抗性与水稻品种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2159,达到显著负相关;稻瘟病抗性与水稻品种蒸煮品质、食味品质相关性因试验方法而不同,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在人工鉴定条件下存在着显著负相关性。因此,在寒地稻区选育优质、高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钵育大苗是日本近几年研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推广面积逐年增加,据1987年北海道统计,钵育大苗插秧面积已占稻作面积的1.67%。它具有秧苗健壮、返青快、抗寒、早熟、高产、米质优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200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品系)为试材,在栽培管理水平高、有代表性的沈阳、公主岭、佳木斯区试点,研究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各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辽宁产量极显著高于另两省,后两省间差异不显著;辽宁穗数和每穗粒数分别极显著低于和高于另两省,其他产量构成因素省份间差异不显著;除一次枝梗结实率外,三省各自穗部性状的品种间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辽宁穗部性状特点一是穗长较另两省短2 cm左右,接近显著水平,着粒密度极显著高于另两省,二是一次枝梗数和一次枝梗粒数极显著高于另两省;糙米率是吉林>辽宁>黑龙江,精米率是吉林>辽宁、黑龙江,整精米率有黑龙江>吉林>辽宁的趋势,长宽比是辽宁、黑龙江>吉林,垩白率是吉林>辽宁、黑龙江,食味值是黑龙江>吉林>辽宁;每穗粒数及其密切相关的着粒密度、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二次粒率与加工品质均呈负相关趋势,而结实率及其组成部分一、二次枝梗结实率与加工品质均呈正相关趋势,食味值与穗部性状的关系也表现类似趋势。  相似文献   
18.
粳稻不同粒位上粒重和食味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粒重和食味与其他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为材料,按照穗部位置分为27个粒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粒位间粒重与食味值和整精米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碾米品质的好坏对食味有显著影响;粒重和食味值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极显著负相关性,与粒长、粒宽和长厚比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食味值只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不大;粒重和食味值与总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球蛋白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提高籽粒的球蛋白含量,来协调食味、产量和营养品质之间的矛盾;粒重和食味与淀粉RVA谱特征值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和回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消减值和起浆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值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系数较大。粒重对整精米率和食味有重要影响,峰值黏度、崩解值和脂肪酸含量这3个指标可以作为选择水稻品种良好食味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水稻集束丸粒化种子直播群体的特点,本研究采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制的集束种子配方生产的水稻集束丸粒化种子为试材,调查集束种子和裸籽直播对水稻茎秆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裸籽直播,集束丸粒化种子直播群体茎秆第1、2节间显著伸长;第3、4节间长显著和极显著缩短,群体的株高降低;节间直径和节直径均显...  相似文献   
20.
应用花粉管通道技术选育超级稻龙粳14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花粉管通道技术,以玉米黑301总DNA溶液为供体导入寒地水稻28个组合,结果表明:D1代表现与受体表型相同,D2代仅在转化龙粳4号的组合中出现3个变异植株;从其遗传变异规律看,变异植株可能由玉米黑301总DNA转化引起,但目前还缺乏直接的分子证据;经过连续定向选择,现已育成超级稻新品种龙粳14号审定推广;组合的遗传转化率看似很高,但从颖花数的遗传转化率看确很低,尤其是花粉管通道技术应用的很多物质和环境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试验存在很大的偶然性,试验的重演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