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7篇
  7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根据已克隆的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以湖南黑豆(HH)为试材,通过RT-PCR,从cDNA中扩增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测序鉴定出2个含有通读阅读框的DNA片段:FNBSl、FNBS3。FNBS1大小为534bp,编码178个氨基酸;FNBS3大小为513bp,编码169个氨基酸。BLASTP分析表明,2个片段均具有NB-ARC结构域(与植物抗病有关),并且包含p-loop、Kinase-2、HD等结构域。基因FNBSl与大豆基因RPMl-like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基因FNBS3与大豆基因N-like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推测FNBS1、FNBS3可能是黑豆NBS-LRR类抗病基因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82.
从杂草土壤中分离得到利用甾类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的菌株D61.经16S r DNA多态性分析鉴定菌株D61为肠杆菌科哈夫尼菌属,在20~37℃、p H 2.0~9.0的环境中生长较好,无卡那霉素抗性.降解试验和荧光定量PCR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61可通过paa C基因的环氧化作用途径对甾类化合物进行降解转化,其对睾丸酮的降解能力与阳性对照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相似,对雌酮的降解能力明显优于睾丸酮丛毛单胞菌.  相似文献   
83.
〔目的〕建立中药材建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的提取及检测体系。〔方法〕采用石油醚超声处理,辅助旋转蒸发提取23-乙酰泽泻醇B,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色谱柱:Waters C18柱(4.6 mm×250 mm,5μm);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水(80∶2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08 nm。〔结果〕建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在25~500μg/mL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3.1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微量建泽泻的检测。  相似文献   
84.
生物技术在甘蔗品种改良上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技术在甘蔗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在甘蔗育种、品种改良上正逐渐显示出常规育种无可伦比的优势。本文综述近几年来生物技术在甘蔗育种、品种改良上应用情况 ,以及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为进一步研究甘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对甘薯病程相关非表达子1基因(NPR1)表达的影响,以甘薯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为内参照基因,提取甘薯叶片总RNA,反转录为cDNA,同批异管对该2个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对循环数的优化和对体系重复性、准确性的分析,建立了一个稳定、方便的半定量RT-PCR体系.  相似文献   
86.
大豆不同组织材料的DNA提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大豆叶片、愈伤组织和干种子为材料进行大豆基因组DNA提取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以上3种组织材料中均能提取到较高质量的DNA,利用愈伤组织为材料提取的DNA质量比叶片和种子略好,从愈伤组织中可以提取到质量较高的模板DNA.  相似文献   
87.
甘薯品种鉴定中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RAPD分析技术体系,构建了甘薯品种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在20μLPCR反应体积中,含有10mmol·L-1Tris-HCl(pH8.3)、50mmol·L-1KCl、2.5mmol·L-1MgCl2、100μmol·L-1dNTP、0.3μmol·L-1引物、40ng模板、1.5UTaq酶的反应体系适合甘薯RAPD分析.利用上述甘薯RAPD分析的指纹图谱,鉴定了10个供试品种.  相似文献   
88.
垂花蕙兰种子无菌播种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垂花蕙兰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种子→原球茎→完整植株的途径,研究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添加物和活性炭等关键因素对垂花蕙兰种子萌发、原球茎增殖、分化和生根等各培养阶段的影响,探讨垂花蕙兰无菌播种和快速繁殖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种子在1/2MS + 6-BA 1.0 mg·L-1 + NAA 1.0 mg·L-1 + AC 0.5 g·L-1 +蔗糖20 g·L-1 培养中培养60 d可形成原球茎,种子萌发数可达90粒;原球茎在1/2MS + 6-BA 1.0 mg·L-1 + NAA 0.5 mg·L-1 + KT 1.0 mg·L-1 + AC 0.5 g·L-1 + 蔗糖20 g·L-1 培养基上增殖效果好,增殖系数为6.8;原球茎在1/2MS + 6-BA 0.5 mg·L-1 + NAA 0.1 mg·L-1 + AC 0.5 g·L-1 + 蔗糖20 g·L-1 上培养分化效果好,分化率高达89.2%;幼苗在1/2MS + IBA 1.0 mg·L-1 +50 g·L-1 土豆泥+蔗糖20 g·L-1 上培养30 d可生根,生根率为94.5%,苗高可达5.6 cm。  相似文献   
89.
油菜早熟突变体成花过程中叶片多胺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福油-4’、RG-8晚熟及其早熟突变体(RG-8M)为材料,研究成花过程中叶片多胺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较低含量的多胺(主要是腐胺和亚精胺)有利于油菜花芽分化的起始,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花芽的发育,抽薹越早的品种其体内多胺含量越早到达较高水平。多胺氧化酶(PAO)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多胺总量的变化较一致,它们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高活性的PAO也是有利于成花的。  相似文献   
90.
为了评估微生物在感染了WSSV的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i)死亡过程中的作用,对染毒鳌虾注射抗生素,并对鳌虾血淋巴中的细菌进行了数量比较以及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抗生素可以显著降低染毒鳌虾的死亡率但对WSSV的增殖没有显著影响。染毒鳌虾的血淋巴中微生物数量有明显增加。微生物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弗劳地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等条件致病菌。研究结果表明鳌虾在感染了WSSV后血细胞的消失导致体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加速了鳌虾的死亡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