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31.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其进展,以中华绒螯蟹种质鉴定、系统发生、遗传多样性以及生物入侵等研究内容为重点,阐述了当前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2.
克氏原螯虾含肉率及蜕皮周期中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南京地区的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不同地点、不同月份的克氏原螯虾的含肉率,以及同时期部分小虾和超大型虾的含肉率,分析了螯虾的营养成份,并测试了蜕皮周期中的虾体不同部位的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含肉率与食料的丰欠、季节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人工饲养的螯虾含肉率是野外生长的1.4倍,春季含肉率最高,可达(15.33±2.31)%,秋季含肉率最低,仅(5.38±2.15)%,雌雄螯虾含肉率总体差别不显著,雌性比雄性略高。另外,蜕皮周期中克氏原螯虾不同部位的几种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明显,在螯虾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有助于螯虾的生长、发育。文章最后还比较了红、青壳螯虾的含肉率及营养成份,青壳螯虾的含肉率较红壳螯虾的高出1.6倍,但红壳螯虾食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3.
江苏3个秀丽白虾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苏省内3个秀丽白虾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3个引物组合(E-AAC/M-CAA、E-AAC/M-CAG、E-AAC/M-CAT),共扩增出102个清晰位点,其中93个为多态性位点.结果显示,3个秀丽白虾野生群体在物种水平和群体水平上均蕴含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秀丽白虾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91.1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9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62.群体水平上的PPL为58.82%~70.59%,平均为65.4%,其中骆马湖群体最高,为70.6%;长江群体最低,为58.8%.群体间Nei's多样性指数为0.268~0.320,平均为0.292;Shannon信息指数为0.381~0.454,平均为0.417.长江南京段群体与太湖群体间的分化系数较低(0.141),长江南京段群体与骆马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较高(0.234).建议加强秀丽白虾引种、育种工作中的管理力度,建立详实的引育种档案,推动秀丽白虾养殖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4.
<正>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不同水系河蟹的无序引入和育苗生产上的"逆向选择"及累代繁育,致使现有河蟹种质严重混杂和退化~([1-3])。基于此种现状,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历经10年,育成第一个长江水系河蟹新品种"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品种登记号为G01-003-2011)"。2012年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专门立项,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长江1号"在江苏省河蟹重点区县进行示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型维生素C对锦鲤生长性能及其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按饲料中维生素C有效含量为50、100、150、200 mg/kg的剂量分别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和包膜维生素C,进行为期60 d的锦鲤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当分别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100~200 mg/kg和包膜维生素C 150~200 mg/kg (均以有效维生素C含量计)时,锦鲤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较高,尤其是有效维生素C含量分别在150 mg/kg和200 mg/kg时,锦鲤肌肉和肝脏组织维生素C含量最高,且肝脏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肌肉;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对锦鲤的生长促进效果优于添加包膜维生素C。  相似文献   
36.
选用全长为(11.49±0.22)cm、体质量(25.53±0.73)g的锦鲤(Cyprinus carpio),研究黄芪多糖不同添加量对锦鲤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共6个试验组:G0、G1、G2、G3、G4、G5,分别投喂在每kg基础饲料中添加0、0.40、0.80、1.20、1.60、2.00 g黄芪多糖的试验饲料,试验周期为60 d。结果表明:锦鲤的末均重随黄芪多糖添加量增加呈增大的趋势;锦鲤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黄芪多糖添加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黄芪多糖对锦鲤的总摄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锦鲤的饲料系数随黄芪多糖添加量增加呈减小的趋势;当黄芪多糖添加水平为1.60 g/kg时,试验鱼的末均重、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达到最大,饲料系数最低;对锦鲤机体组成成分分析表明,黄芪多糖对鱼体粗灰分含量和水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鱼体粗脂肪含量、粗蛋白质含量随黄芪多糖添加量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考虑生长性能,锦鲤饲料中黄芪多糖添加量以1.60 g/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7.
中华绒螯蟹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江水系天然群体、人工选育F4A级群体、F4B级群体以及江苏射阳群体共95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F4A、F4B选育起始群体均来源于固城湖国家级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射阳群体为江苏省河蟹养殖普遍采用的苗种,其亲本为当地养殖河蟹。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4个群体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 o)分别为0.8053、0.8197、0.8105、0.8100,平均期望杂合度(H e)分别为0.7149、0.7161、0.7262、0.7286。其中,人工选育F4A级以及B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群体,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而言,本研究中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在较高水平,其中射阳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最高,天然群体最低,各群体间遗传多样性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天然群体、F4A级和F4B级选育群体聚为一支,而射阳群体单独聚为一支,表明人工选育中华绒螯蟹群体与长江水系天然群体间没有发生显著性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8.
呋喃唑酮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污染鱼塘底泥中筛选分离出一株能有效降解低浓度呋喃唑酮的细菌F5,经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30℃静置避光培养30 d后,该菌株对0.75、1.0和2.5 mg/L呋喃唑酮的降解率分别为58.8%、64.1%和38.2%。温度为20~25℃更有利于该菌株的降解作用,对1.0 mg/L呋喃唑酮降解率均能达85%。碳源和氮源浓度的提高均能促进该菌株的生长和对呋喃唑酮的降解。在0.5 mg/L低磷浓度下,该菌株生长受抑制但降解活性增加,对1.0 mg/L呋喃唑酮降解率达71.8%。  相似文献   
39.
不同饲料对黄颡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乔慧  黄成  王喆  潘建林 《淡水渔业》2007,37(1):58-61
将40尾成熟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分成两组,分别饲喂高蛋白的幼鳗人工配合饲料和低蛋白的鲤鱼人工配合饲料50 d,每10 d分别从各组中随机取3尾做消化酶测定。结果显示:幼鳗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黄颡鱼胃中淀粉酶比活力呈下降趋势,蛋白酶比活力呈上升趋势,肠中淀粉酶比活力变化不明显,而蛋白酶比活力呈上升趋势;鲤鱼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黄颡鱼胃内和肠内淀粉酶比活力均呈上升趋势,而蛋白酶比活力均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比活力与蛋白酶比活力的比值(A/P值)比较显示:高淀粉成分的食物长期诱导下可以使黄颡鱼体内淀粉酶相对含量上升,并且出现食性转化的现象;高蛋白成分的食物长期诱导不能使淀粉酶相对含量一直下降。  相似文献   
40.
工厂化无土微流水黄鳝养殖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集约化养鳝方式,与静水有土饲养法相比,因有流水,改善了水质,增加了水中的溶氧,具有养殖密度大,生长快、质量高、成本低、起捕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