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5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林业   614篇
农学   312篇
基础科学   294篇
  228篇
综合类   2079篇
农作物   423篇
水产渔业   181篇
畜牧兽医   1274篇
园艺   406篇
植物保护   17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8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观察了葡萄双受精过程中雌雄性核的融合。结果表明:花粉管通过珠孔穿入退化助细胞,释放出二精子;精子核接近并贴附在卵核和次生核上,二者核膜融合,精核沉入卵核及次生核,染色质松解,并与雌性核染色质融合,出现雄性核仁,两性核仁融合,形成合子及初生胚乳核。卵核完成受精较次生核晚。受精属有丝分裂前型。精核进入卵核前看到了它的核仁。少数胚囊具有两套卵器。  相似文献   
202.
【目的】筛选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良好活性的生防菌株,为杀线虫制剂的研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对从抗线虫黄瓜根系附近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芽孢杆菌分离,通过浸渍法筛选出杀线活性高且稳定的菌株,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离体、盆栽及田间试验对分离菌株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芽孢杆菌C1,经鉴定菌株C1为长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macroides)。杀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C1发酵上清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74.50%、对雌虫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5.17%、对2龄幼虫的24和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8.83%和100.00%,且杀虫活性稳定;盆栽试验发现,菌株C1发酵液50倍稀释液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为73.24%;田间防病试验结果显示,菌株C1发酵液50倍稀释液对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达82.67%,且产量较清水对照增产20.0%。【结论】菌株C1不仅对南方根结线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能促进作物生长,可作为生物农药和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3.
以生防菌株白刺链霉菌CT205为材料,通过诱变选育高效突变菌株,并探索其生物制剂对芹菜根腐病的防控效果.菌株CT205经UV-LiCl复合诱变获得一株遗传稳定、相对高效的突变菌株U-L-4,液体发酵其活性物质产量达到42 mg/L,较野生菌株提高55.56%.利用突变株U-L-4固体发酵,制备生物有机肥,通过田间试验防控芹菜土传病害,结果表明,施用放线菌生物有机肥可有效防控芹菜根腐病,显著促进植株生长,芹菜产量增加75.00%,芹菜根际病原真菌-尖胞镰刀菌数量显著降低,改善了芹菜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结果可为生防制剂防控土传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4.
杨木-玻璃纤维复合板的物理力学复合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甫成  张双保  赵立  陈勇平  高黎 《木材工业》2002,16(6):13-15,19
以三倍体毛白杨和玻璃纤维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三种不同组合形式的木材玻璃纤维复合板并分析了板的物理力学复合效应。结果表明:与普通PF树脂杨木刨花板相比,该复合板的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得到很大提高,内结合强度略有降低,吸水厚度膨胀率有增有减。  相似文献   
205.
杨木和杉木木材表面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鲍甫成  王正  郭文静 《林业科学》2004,40(1):131-136
以人工林杨木和杉木木材为研究对象 ,对其表面自由能、表面极性和表面化学官能团等木材表面特征因子进行测定 ,并探讨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木材表面特性的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比杨木有较高的总表面自由能 (42 35mN·m- 1 对 38 93mN·m- 1 )和非极性表面自由能 (41 6 1mN·m- 1 对 35 5 2mN·m- 1 ) ,而杨木的极性表面自由能比杉木要高 (3 4 1mN·m- 1 对 0 74mN·m- 1 )。杨木和杉木木材经过不同温度处理后 ,其总表面自由能和非极性表面自由能都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而极性自由能则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为木材表面羟基缔合状态的解除及表面脱羟基作用的综合结果。木材表面 3种主要化学官能团为羟基、烷基和缩醛基 ,在高温处理条件下 ,两种木材羟基对烷基和缩醛基吸收峰面积之比都有所下降 ,说明高温处理过程是一个使木材表面羟基密度减少的过程。木材表面自由能与木材表面化学官能团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6.
我国杨树人工林材性与加工利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概述了杨树人工林发展概况,全面分析了杨树人工林木材性质与加工利用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将杨树人工林材性与加工利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合理、高效利用杨树人工林木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7.
广州市酸雨对不同森林冠层淋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4月至1999年3月对广州市白云山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广州市龙眼洞马尾松林两试验点进行了酸雨的监测,并测定和分析了林内穿透雨物理量及化学量,旨在探讨酸雨对不同森林冠层养分淋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州市酸雨占次数的79.7%或占降雨量的95.1%。(2)酸雨通过林冠层后,pH值明显增加。(3)在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中,某些单次降雨出现SO4^2-、NO3^-、NH4^+Al^3+、Na^+的负淋溶现象,说明森林对这些离子(特别是NO3^-、Aa^3+)具有吸收作用;阔叶林全年的NO3^-和Al^3+净淋溶为负值,说明阔叶林比马尾松林对这两种离子具有更强的吸收能力。(4)雨水酸度增加(即pH值减小),明显提高阳离子Ca^2+、Mg^2+、K^+和Na^+冠层淋溶面分率。(5)NH4^+、SO4^  相似文献   
208.
人工林场杨木材性质与生长培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以生长在 3种长江滩地类型 (江滩、洲滩、湖滩 )、3种栽植密度 ( 3m×4m ,4m× 5m ,5m× 6m)下的3个品系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 [欧美杨无性系 72杨 (Populus×euramericacv.I -72 58) ,美洲黑杨无性系 63杨(P .deltiodescv.I-63 51 )和 69杨 (P .deltoidescv.I-69 55) ,以下简称 72杨 ,63杨 ,69杨 ]为对象 ,深入地分析了人工林杨树木材材性与生长培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品系对滩地杨树木材材性有较大的影响。安徽新洲洲滩和湖北黄洲江滩上生长的 63杨 ,湖南沅江湖滩上生长的 72杨纤维长度最长 ,微纤丝角最小 ,导管比量最大 ,方差分析表明 :72、63、69杨微纤丝角和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均达显著和极显著。 ( 2 )滩地类型对72、63、69杨木材材性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异。方差分析表明 :63杨、69杨微纤丝角、基本密度、抗弯强度和干缩率差异显著 ,说明 63杨和 69杨受滩地类型影响较大。 ( 3)栽植密度对 72、63、69杨木材材性的影响因材性指标的不同而不同。对 72、63、69杨来讲 ,栽植密度越大 ,微纤丝角、导管比量增大 ,纤维长度、木纤维比量、木射线比量都减小 ,基本密度、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也越小。方差分析表明 ,72杨和 69杨受栽植密度影响较大 ,63杨受栽植密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9.
本文对中国10种人工林和4种天然林的幼龄材与成熟材及4个树种的人工林木材与天然林木材的构造特征、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的33项材性指标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幼龄材与成熟材之间,在统计上表现出差异显著性的为幼龄材比成熟材生长轮宽,管胞列数多,管胞短,直径小,微纤丝角大,密度小,径向干缩小,差异干缩大,流体扩散性高,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径面顺纹抗剪强度、径面抗劈力和冲击韧性低等15项,即46%的测试项目差异显著;表明在木材加工和用作结构材时应将幼龄材和成熟材视作两个性质不同的总体来考虑,在培育结构材时应研究如何缩短幼年期或改善幼年期材性。在人工林与天然林木材之间,采取人工林幼龄材性质与天然林幼龄材性质相比,人工林成熟材性质与天然林成熟材性质相比,结果表明,多数性质在统计上差异不显著,只有人工林木材比天然林木材胞壁率小、顺纹抗压强度低、差异干缩大、流体扩散性高等4项,即只有12%的很少数测试项目差异显著;表明有可能通过人工培育的方法培育出与天然林木材性质相近的木材。  相似文献   
210.
采用过热蒸汽作为传热介质和保护气体,于160、180、200、220℃分别对圆盘豆木材进行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圆盘豆木材颜色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木材明度L*下降,红绿色品指数a*变化不明显,黄蓝色品指数b*下降,色差△E*增大,木材表面颜色加深,并且木材径面色差值大于弦面及横截面色差值,表面色差值大于其内部色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