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4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潘志新 《广西蚕业》2002,39(3):50-51
广西地处亚热带 ,秋季气温仍很高 ,且雨水少。养蚕经常处于高温干燥的环境中 ,桑叶含水量偏低 ,老化快 ,易凋萎 ,使养蚕生产处于不利的环境条件下 ,产茧产量不高 ,给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 ,在加强消毒防病的基础上 ,应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 1 )当高温干燥天气 ,桑叶偏干时 ,可适当给蚕喂湿叶 ,比如一天中选择最高温的时间喂 1~ 2次湿叶 ,清水喷到叶面上以不滴水为度 ,注意一次不要喂叶太多 ,薄饲一层 ,吃光了再喂 ,保持桑叶新鲜。喂湿叶时也可结合添食氯霉素。喂湿叶不仅可增加桑叶含水量 ,促进蚕儿食欲 ,还可以降低蚕座温度 ,避免…  相似文献   
42.
潘志新 《广西蚕业》2003,40(2):56-57
1发病率高的原因1.1经过上半年多批次养蚕,饲养环境中,病源积累不断增多,病源密度大、新鲜、致病力强。如果饲养环境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病菌通过种种渠道侵入蚕体而致蚕发病。1.2这个季节气温较高,日平均气温大多在30℃以上,最高气温达36℃;台风频繁,台风到来之前高温闷热,有雨时出现高温多湿闷热,无雨时则出现高温干燥,是养蚕环境最恶劣季节。蚕长时间受30℃以上高温影响,体内生理代谢紊乱,营养消耗大,体质弱,抗病力下降,从而容易感染发病。1.36~7月份,桑树生长快,桑叶含水率高,同时侧枝、侧芽多,总体上桑叶偏嫩,蚕儿经常吃这种桑,容易“…  相似文献   
43.
从广西蚕区的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测不同来源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并调查各种微孢子虫在体外用家蚕肠液与KOH混合液(pH10.5)处理后的发芽率。从菜粉蝶分离的微孢子虫(PrL M)、从不同来源桑尺蠖分离的2种微孢子虫(PaB MⅠ和PaB MⅡ)、从不同来源斜纹夜蛾分离的2种微孢子虫(Sl MⅠ和Sl MⅡ)以及家蚕微孢子虫对家蚕(蚁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2.15×105、2.90×105、5.62×106、3.38×107、9.05×106和1.86×105mL-1;PrL M、PaB MⅠ、PaB MⅡ、Sl MⅠ、Sl MⅡ和Nb的体外发芽率分别为76.75%、76.00%、12.50%、2.25%、2.75%和59.25%。PrL M和PaB MⅠ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与Nb接近,对家蚕的致病性较强,2种微孢子虫经家蚕肠液与KOH混合液处理后的体外发芽率也较高;PaB MⅡ、Sl MⅠ和Sl MⅡ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依次是Nb的30倍、182倍、49倍,说明这3种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较弱,并且3种微孢子虫的体外发芽率也很低。  相似文献   
44.
为加快杂交桑桂桑优12的成果转化,研究了桑树杂交组合高效繁育制种技术,组织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建设桂桑优12种子因,从嫁接培育亲本苗木到大量生产出种子只用13个月时间,平均667m~2产种子27.5kg;树龄2年(从嫁接桑苗算起)平均667m~2产种子43.7kg;树龄3年667m~2产种子56kg。至2004年底共销售种子14.5t,推广种植面积已达1.82万hm~2。  相似文献   
45.
通过分析桑椹菌核病发生的机理,认为桑椹菌核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菌源积累、气候条件、桑园管理不到位、防治不及时等因素。提出了清除病原、深翻土壤、覆盖地膜的农业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生物防治,选育抗病品种等方法,为广西控制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为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为了提高叶丝转化率,促使蚕体发育齐一,增加蚕体重与茧层重,通过光照条件的研究来改良养蚕环境,在黄时宪老师指导下,我们在1985年春期,在壮蚕期(4—5龄)用夜间全照明育和夜间黑暗育对发育经过、食下量、消化率,茧质进行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7.
为掌握桑园周边作物使用农药对广西蚕业生产的影响,针对桑园周边作物使用农药后出现家蚕中毒情况,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旨在防止桑叶受到农药的污染,为避免发生家蚕大量农药中毒事件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桑园周边作物农药的种类、广西产区家蚕农药中毒情况、桑园周边作物食用农药种类对家蚕的影响、以及对周边作物使用农药喷药方式,喷药时间及农药种类对蚕业生产的影响的分析,提出对桑园周边防治家蚕农药中毒的措施和建议。桑园周边作物农药的正确使用对保障蚕业生产健康和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桑黄是珍贵的食用药真菌,含有多糖、黄酮、多酚、萜类等活性成分,为了探索桑黄在药用领域的开发价值以及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状况,就国内外研究学者在桑黄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今后在桑黄资源产业化开发方面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9.
调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ycis,简称Nb)分别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 CPV)、家蚕肠道菌、苏芸金杆菌(Bt)和家蚕白僵菌联合感染家蚕时存在的拮抗情况。结果显示家蚕感染适量Nb后,再以其它病原感染家蚕,都具有一定的降低家蚕微粒子病发生效果,其中以Nb感染家蚕后再感染Bm NPV或Bm CPV的抑制效果较明显,但其他病原或其他感染方式对降低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0.
对于风景区夜间景观,国内外尚无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对此进行定量评价。文章提出一个基于二维尺度基础上的三要素评价方法,即建立一个二维的评价平面,根据三个不同的夜间景观要素(单体照明设计、灯光亮度、空间心理体验)形成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并分级,并把得出结果转绘到平面地图上,形成夜景视觉廊道图,使评价可视化。以惠州西湖风景区夜间照明景观评价为例,体现评价过程,为科学评价夜间景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