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讨不同安全利用技术在海南镉污染耕地上的应用效果,以琼北地区轻中度镉污染稻菜轮作耕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6种安全利用技术对辣椒和稻米中Cd积累的削减效果,以及9种钝化剂对稻米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项安全利用技术的降Cd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优化施肥+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土壤调理+叶面阻控>优化施肥+叶面阻控>土壤调理>叶面阻控>优化施肥,在辣椒和稻米上的降Cd率分别为61.6%~91.5%、49.4%~91.3%,6项安全利用措施下辣椒Cd暴露的膳食安全风险均可接受,但仅优化施肥+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和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处理下稻米Cd暴露的膳食安全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施用9种钝化剂均可显著(P<0.05)降低稻米Cd含量,但降Cd率差别较大,变化范围在29.7%~77.0%。其中,生物炭和磷复合钝化剂(生物炭+磷矿粉、生物炭+活化磷矿粉)、蚯蚓粪和铁磷复合钝化剂(蚯蚓粪+零价铁+磷矿粉)的施用效果最佳,稻米降Cd率在 68%以上。针对海南轻中度镉污染耕地,宜采用优化施肥+土壤调理+叶面阻控和土壤调理+叶面阻控的联合措施,其中土壤调理技术中的钝化剂推荐使用生物炭和磷复合钝化剂或蚯蚓粪和铁磷复合钝化剂。  相似文献   
22.
近50年来河南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南50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50a的气温资料,分析了河南区域年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59-2008年河南区域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在时间变化上为非对称性增长,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237℃/10a;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053℃/10a,前者增温幅度约为后者的4.5倍。②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速度在空间分布上多数地区也呈不对称现象,最低气温在河南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周口、漯河部分地区升温快,最高气温在西部的洛阳地区升温较快,而其它地区相对较慢,最终使气温日较差在东部和西北部减小幅度较大。③年平均最高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最低,本世纪以来的8a最高;年平均最低气温在60、70和80年代均较低,本世纪以来的8a最高;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在60年代最大,本世纪以来的8a最小。④年平均最高气温没有明显突变点,年平均最低气温在1997年发生突变,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分别在1974年和1980年前后发生了突变。最高、最低气温变化速度不同以及突变点不一致,最终导致了气温日较差在突变点上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23.
农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质量息息相关,而随着工农业的发展,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环境污染已不再是单一污染的理想状态。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重金属和农药复合污染较为突出,尽管总体研究还较薄弱,但也逐步成为近年来农业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重金属和农药复合污染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环境行为、交互作用及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动态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一些研究热点和需要强化的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4.
桤柏混交林优化组成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桤柏混交林优化组成比研究潘攀,刘仕俊,魏宗华(四川省林科院)自70年代以来,四川丘陵区继乐至、盐亭率先试造桤柏混交林成功之后陆续营造了大面积的桤柏混交林。这部分桤柏混交林是长江防护林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防护功能并体现了可观的经...  相似文献   
25.
四川林农复合经营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四川林农复合经营的主要类型,效益与障碍,并探讨了其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利条件与对策。  相似文献   
26.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山东寿光当前普遍栽种的两个番茄品种中杂9号和中杂106号为指示植物,研究了当地施用较典型的杀虫剂吡虫啉和杀菌剂多菌灵单施及同时施用对番茄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在0~0.07 mg.L-1范围内、多菌灵在0~0.4 mg.L-1范围内,无论单施或同时施用对两个番茄品种的植株鲜重和叶绿素含量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吡虫啉超过0.14 mg.L-1、多菌灵超过0.8 mg.L-1,随着单施或同时施用浓度的提高,对两个番茄品种的植株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且中杂9号番茄对吡虫啉和多菌灵的耐受性高于中杂106号番茄。如中杂106号番茄B2.8D1.6处理的植株鲜重仅为B0.035D0.2处理的20%,B2.8D1.6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仅为对照处理的8%。两种番茄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随吡虫啉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多菌灵在试验处理浓度范围对其影响不显著。吡虫啉和多菌灵单施或同时施用均显著提高了中杂9号番茄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而中杂106号番茄由于本身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农药的施用对其酶活性影响并不显著。两种番茄的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比较高,施用农药对二者影响相对较小。单施B2.8、单施D1.6以及同时施用B2.8D1.6后中杂106号番茄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分别是对照处理的2.4、2.4倍和2.6倍。  相似文献   
27.
为解决海南热区淮山种性退化、品种单一、不能周年上市等问题,引进‘桂淮2号’、‘桂淮5号’、‘桂淮6号’、‘桂淮7号’和‘黑美人’共5个品种,以海南当地品种‘云选1号’作为对照,采用橡胶/淮山间作模式进行试种试验,利用双因素裂区试验法,观察各品种植物学性状,收获后测定块茎产量与商品率。结果表明:5个品种植物学性状与广西没有差异;与当地品种‘云选1号’相比,‘黑美人’产量最高(54.6 t/hm 2),其次是‘桂淮7号’,‘桂淮5号’最低;‘黑美人’生长周期最短,成熟最早;‘桂淮2号’生长周期最长,成熟最晚。‘桂淮2号’可作为晚熟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桂淮5号’和‘桂淮6号’可作为中晚熟品种进行推广种植;‘黑美人’、‘桂淮7号’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28.
由于海南地理环境独特,具有典型的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淮山栽培方式与内地有所不同。笔者根据长期实践经验,结合淮山的生物学特性,从种苗选育、种植园选地整畦、种植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采收时机等几方面总结了海南省淮山栽培实用技术,旨在为本省种植户提供参考,以促进海南省淮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在深入分析乡村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农业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定位,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论文选题等途径提高学生在服务乡村发展的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0.
对"食品质量管理"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发现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性等问题,对此提出相应建议,以期能为"食品质量管理"的教学体系改革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