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4篇
园艺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葡萄果实中绿叶气味组分(GLVs)合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叶气味组分(GLVs)是葡萄果实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于葡萄果实及葡萄酒中。能为白葡萄酒带来"清新"的香气,也是红葡萄酒中果香气味组分乙酸己酯的直接前体物,其组成与含量对葡萄及葡萄酒香气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综述了葡萄果实中主要绿叶气味组分(GLVs)的种类、香气特点、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生物合成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相关转录因子的鉴定及其调控机制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2.
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BRs)作为第6类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已引起极大关注,但由于该激素在植物组织中含量很低,尤其在果实中基质背景极其复杂,加大了对其高效提取和精确分析的难度。笔者概述了近年来植物油菜素甾醇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果实中油菜素甾醇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苹果果实中蛋白质磷酸化对淀粉酶的激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红富士苹果进行的研究表明,果实淀粉酶测定介质中加入ATP可显著激活淀粉酶活性,激活的幅度与ATP浓度有关。结合蛋白激酶抑制剂试验,表明苹果果实淀粉酶受到蛋白质磷酸化的激活。关键词:中图分类号:S 661.1  相似文献   
34.
黔东南州森林火灾季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Roger在Ewads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检验事件发生有元季节性的统计方法,通过确定重心位置来检验和直观判断黔东南州及其八县1985~1995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有无节节性变化,按同月平均计算各月份的季节指数,探讨季节性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黔东南州及其东八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有极显著的季节性变化。3月为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多月粉,4月,5月,11月和12月次之,6月,7月,8月和9月最少。  相似文献   
35.
以高淀粉木薯品种华南9号和低淀粉品种华南7号为试料,分析块根膨大中后期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块根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参与蔗糖合成的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在膨大后期活性均有所升高,而参与蔗糖分解的可溶性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在后期活性均下降;细胞壁酸性转化酶活性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华南7号在块根膨大中期活性较高,华南9号在后期较高;在块根韧皮部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在膨大后期增加幅度较华南7号明显,而在块根木质部中,华南7号中这3种糖在膨大后期均呈增加趋势,华南9号中却下降,表明华南9号比华南7号有更强的蔗糖代谢的能力,这可能是造成不同品种木薯淀粉含量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6.
以芒果幼苗为材料,研究Ca2+对水分胁迫条件下,叶片膜脂过氧化和膜保护系统的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叶片相比,涂施Ca2+后,叶片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Vc含量下降明显减慢;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加快且幅度加大,而下降延迟;丙二醛(MDA)积累显著减少。Ca2+专一性螯合剂EGTA可削弱Ca2+的效应。CaM 拮抗剂氯丙嗪(CPZ)对叶片SOD活性和POD活性有抑制作用,推测Ca2+可能通过与CaM结合调节相关酶活性,从而减轻水分胁迫对膜的伤害。   相似文献   
37.
以7-8成熟的芒果果实为材料,比较果实减压渗钙与否对后熟的效应,研究与果实后熟相关酶类的活性和CaM含量的动态变化,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照果实或者Ca2 处理果实在后熟过程中,CaM含量均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伴随着PG、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它们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Ca2 果实后熟具有双重效应,当Ca2 处理果实置于室温下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后熟延缓。但把Ca2 处理果实冷藏(12d)后回至室温第3-4d时,或直接减压渗钙果肉切片,其CaM含量、PG、淀粉酶活性增加,后熟加快。外源乙烯能解除Ca2 的抑制效应。并讨论了Ca 的这些效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8.
美国山核桃及其品种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美国山核桃是一个重要的干果类树种,综合有关文献介绍了美国山核桃的自然分布状况、美国原产地的品种类型、面积分布和砧木应用情况;以美国生产上常见的14个品种(系)为例对其萌芽期、开花结果习性、坚果成熟期、抗病性、生长量(主干横截面积)、坚果大小及种仁质量、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全美国生产上分布面积占前4位的主栽品种进行了重点介绍,初步提出了我国发展美国山核桃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直接进样、梯度洗脱的分析方法,对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Vitis viniferva L.cv.Cabemet sauvignon)果实发育过程中5种主要芪化物的紫外(UV)诱导性合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和白藜芦醇的2种二聚体(ε-viniferin和δ-viniferin)呈上升趋势;经紫外诱导后,白藜芦醇、白藜芦醇糖苷(Piceid)、白藜芦醇二聚体都大量积累,白藜芦醇、白藜芦醇二聚体在葡萄花后50 d为积累的最高峰,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白藜芦醇糖苷的含量变化与白藜芦醇、白藜芦醇二聚体均呈现负相关.实验样品中均未检测到紫檀芪(Plerostilbene).  相似文献   
40.
云南高原区酿酒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香气是衡量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重要因子,地域条件显著地影响果实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开展云南高原区酿酒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积累规律研究,有助于揭示高原气候区酿酒葡萄香气品质的形成机理,为云南高原区优质酿酒葡萄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2010和2011年采自云南省德钦县梅里石(海拔约为2 300 m)和说日(海拔约为2 900 m)葡萄园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 cv. 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直接提取葡萄汁中游离态香气物质,依次采用Cleanert PEP-SPE柱分离、糖苷酶AR2000水解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糖苷结合态香气物质,运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根据合成途径,将其分为脂肪酸来源、氨基酸来源和异戊二烯来源的香气物质,探究果实成熟过程中这3种来源的香气物质在年份及产地之间积累规律的异同。【结果】无论是梅里石还是说日,来自同一产地的果实pH值变化和可溶性固形物积累受年份影响较小,但香气物质受年份的影响较大。2011年的果实中,脂肪酸来源的游离态直链脂肪醇、酸和酯类,以及异戊二烯代谢产生的游离态、结合态降异戊二烯类和游离态萜烯类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2010年;对于氨基酸来源的香气物质,2010年果实中结合态芳香族类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2011年,而游离态芳香族类香气物质则明显低于2011年。年份也影响果实中直链脂肪醛、直链脂肪醇、芳香族类和支链脂肪族类以及萜烯类物质的种类,结合2个年份气象参数的分析,认为较少的降雨量和较长的日照时数有利于降低直链脂肪醛含量、增加萜烯类物质水平。就产地而言,海拔较高的说日葡萄园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脂肪酸来源香气物质总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梅里石葡萄园的果实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10年果实采收期,说日果实中游离态和结合态直链脂肪醛类含量均显著高于梅里石葡萄,而游离态和结合态直链脂肪醇类物质含量则显著低于梅里石葡萄;此外,说日葡萄果实中降异戊二烯物质和吡嗪类物质总量也明显较高。【结论】年份间气候的较大变化对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积累的影响比葡萄园海拔高度更为明显;随葡萄园海拔升高,葡萄果实应适当晚采,以降低吡嗪类和直链脂肪醛类物质含量,减少生青气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