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78篇
农学   102篇
基础科学   101篇
  149篇
综合类   530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294篇
园艺   190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为进一步验证生物农药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笔者在武宁县横路乡粮食高产示范片进行了药剂防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02.
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有密切关系,但公允价值不是金融危机的"原凶",充其量只是"帮凶".正确认识公允价值,充分发挥公允价值会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对应对和解决当前的金融危机有现实意义.我国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做法,而应结合具体实际,对公允价值会计进行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03.
焦庆华 《甘肃农业》2009,(12):41-42
科技培训既是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对项目区农民群众智力开发的有效举措,对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起着重要作用."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将农业综合开发创造的良好的基础生产条件和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就要依靠劳动者科学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04.
中稻主要病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效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病虫害偏重发生年份,在病虫害基本控制的常规防治区稻谷单产达611.2 kg/667m2情况下,完全未打药防治区病虫为害损失稻谷245.4 kg/667m2,损失率40.15%.单种病虫不防治区,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未防治的损失率分别为28.88%、27.49%、15.31%和7.33%.由此可见,在水稻生产中,加强病虫害监测,科学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是减少粮食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05.
2021~2022年在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氯化钾施用量对油菜苗期及成熟期生物量、产量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氯化钾施用量处理,分别为K0(K2O 0 kg/hm2)、K30(K2O30 kg/hm2)、K60(K2O 60 kg/hm2)、K90(K2O 90 kg/hm2)、K120(K2O 120 kg/hm2)和K150(K2O 150 kg/hm2)。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钾肥用量的提高,油菜苗期以及成熟期各部位生物量和产量显著增加,其中最高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为1199.6 kg/hm2和57.2%。当施钾量超过120 ...  相似文献   
906.
以甬优12和扬两优6号作为试验材料,育秧期间采用纯蓝LED光源、纯红LED光源及红蓝光质各50%配比光源补光,以自然光下育秧为对照,研究不同红蓝光质配比LED光源补光对水稻机插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配比的LED光源补光对水稻秧苗生长有显著影响。蓝光能够抑制幼苗株高,提高充实度和根冠比,在培育壮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红光处理下的水稻幼苗茎和叶鞘显著伸长,秧苗生长进程加快。此外,参试2个品种经红蓝光处理后的幼苗叶龄显著提高。试验结果探明了使用LED补光处理对水稻幼苗形态的影响,为调控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光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7.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奶牛个体身份识别方法   总被引:5,自引:14,他引:5  
视频分析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检测奶牛行为以给出养殖管理决策,基于图像处理的奶牛个体身份识别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奶牛行为视频分析的自动化程度。为实现基于图像处理的无接触、高精确度、适用性强的奶牛养殖场环境下的奶牛个体有效识别,提出用视频分析方法提取奶牛躯干图像,用卷积神经网络准确识别奶牛个体的方法。该方法采集奶牛直线行走时的侧视视频,用帧间差值法计算奶牛粗略轮廓,并对其二值图像进行分段跨度分析,定位奶牛躯干区域,通过二值图像比对跟踪奶牛躯干目标,得到每帧图像中奶牛躯干区域图像。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确定了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并将躯干图像灰度化后经插值运算和归一化变换为48×48大小的矩阵,作为网络的输入进行个体识别。对30头奶牛共采集360段视频,随机选取训练数据60 000帧和测试数据21 730帧。结果表明,在训练次数为10次时,代价函数收敛至0.0060,视频段样本的识别率为93.33%,单帧图像样本的识别率为90.55%。该方法可实现养殖场中奶牛个体无接触精确识别,具有适用性强、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08.
江南丘陵地区湿润指数变化特征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南丘陵及其周边地区69个气象站点1951—2013年的逐月降水量、月均气温、风速、日照百分率和相对湿度等数据,运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出了参考蒸散量和地表湿润指数,并结合地表湿润指数倾向率、M-K检验、ArcGIS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探讨了研究区地表干湿状况时空变化特征及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近63 a,江南丘陵地区地表湿润指数在波动中呈现降低趋势,其10 a变化倾向率为-0.05,趋于干旱;累计距平可分为波动变化时期、高于多年平均地表湿润指数时期和低于多年平均地表湿润指数时期;地表湿润指数在1955年左右存在一个由湿变干的突变点。地表湿润指数的年代际和季节变化上,20世纪50年代最高,21世纪初最低,但不论季节还是年代际,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地表湿润指数的空间变化,南部和西部低,北部和东部高。地表湿润指数倾向率空间变化则是东南部较区域其他地方高,为正值,季节变化除夏季外,其他季节地表湿润指数倾向率都以负值为主。地表湿润指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较好,但在空间上各气象要素与地表湿润指数的季节相关性存在差异。此外,江南丘陵地区地表湿润指数与海拔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海拔越高地表湿润指数越大。  相似文献   
909.
为降低青梗菜硝酸盐含量,在采收前对其进行断营养处理。生理分析发现,断营养5 d青梗菜产量无明显变化,但根、叶柄和叶片的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49.77%,23.90%,33.39%。转录组比较发现,断营养5 d青梗菜根、叶柄和叶片分别鉴定出301,2 270,2 27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因本体论(GO)分析表明,这些DEGs均主要富集在氮(N)代谢、碳(C)代谢和活性氧(ROS)代谢过程中。在N代谢过程中,根、叶柄和叶片硝酸盐摄取转运蛋白NPF7.2基因下调表达;叶柄和叶片NPF7.2的上游调控因子ERF104下调表达;叶片硝酸盐再转运蛋白NPF2.13和NPF1.1基因上调表达;根和叶片硝酸盐同化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基因上调表达。在C代谢过程中,叶柄和叶片蔗糖合成关键酶磷酸蔗糖合酶(SPS)基因上调表达。在ROS代谢过程中,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上调表达;叶柄和叶片细胞色素P450、过氧化物酶体和脂肪氧化酶下调表达;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基因和过氧化物酶(POD)基因上调表达。综上,在青梗菜采收前5 d进行断营养处理,不...  相似文献   
910.
葡萄是世界著名四大水果之一,在河南各地广泛种植。葡萄因其风味佳、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等特性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河南葡萄生产中春季霜冻每年均会不同程度发生,严重制约着其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介绍春季霜冻对葡萄生产的影响及补救措施,以期给河南葡萄优质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