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58篇
农学   80篇
基础科学   56篇
  133篇
综合类   435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266篇
园艺   176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较全面评价秸秆覆盖旱作水稻栽培模式的生态意义,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淹水(F)、秸秆覆盖旱作(NF-M)和无覆盖旱作(NF-ZM)3种栽培模式稻田甲烷排放、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水稻栽培模式的甲烷排放均集中在水稻生育期的前20d;在水稻生育期内,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的排放总量为11.12g·m^-2,显著高于常规淹水稻田的7.78g·m^-2和无覆盖旱作稻田的4.23g·m^-2。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的水稻产量为8.60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的6.78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提高水稻单株生物量10g以上。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显著提高稻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和改善表层土壤养分状况,对实现农业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水资源缺乏地区,秸秆覆盖旱作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替代传统淹水栽培的水稻栽培模式,同时秸秆覆盖旱作还田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稻田秸秆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2.
袁新田  焦加国  李辉信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81-10382
于2005年稻收后采集上海市上海农场农田耕层(0~20 cm)土壤,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农场的土壤养分含量整体上处于较高肥力水平。其中,有机质含量20.40 g/kg,全氮含量1.06 g/kg,速效氮含量77.01 mg/kg,全磷含量0.92 g/kg,速效磷含量36.93 mg/kg,缓效钾含量863.63 mg/kg,速效钾含量216.18 mg/kg,但田块之间养分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土壤pH值约为9,已达到了强碱性,且土壤盐分含量也较高,说明农场土壤盐碱化问题较为突出。最后,根据该农场的情况,提出了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等科学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53.
自然降雨条件下农田地表产流及氮磷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基于淮北平原自然降雨条件下2个连续汛期观测的降雨-径流试验数据,分析不同试验处理下农田地表产流规律和氮磷浓度及其构成,探讨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和流失量的时间变化过程及其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当地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浓度构成分别以颗粒态氮和可溶性磷为主,而可溶性氮中又以溶解性有机氮为主,且硝态氮是农田地表径流无机氮流失的主要成分。汛初7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地表径流量及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氮磷和颗粒态氮磷的浓度及流失量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但8月期间的差异却明显增加,低秆高密度作物种植模式下的相应流失量最低。在淮北平原夏季种植黄豆、棉花等矮秆高密度作物,可起到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的作用,减缓因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地表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54.
小麦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麦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小麦品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对不同小麦外植体(幼胚、幼穗、成熟胚、幼叶、根、种子、花药、胚轴和胚芽鞘等)通过不同组培体系最终获得再生植株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5.
山地果园拆装单向牵引式双轨运输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现有山地果园轨道运输机无法搬移、户外施工难度大、批量生产困难和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山地果园拆装单向牵引式双轨运输机,分析该机的总体结构及绳径选择、轨道最小倾角、轨道最长长度、轨道最小转弯半径和断绳制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并进行样机运载试验。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运输机钢丝绳直径为7.7mm,轨道最小倾角为5.7°,轨道最长长度为170m,轨道最小水平转弯半径为7m,最小垂直转弯半径为2m。运载试验结果显示:运输机上行平均速度为0.51m/s,下行平均速度为0.54m/s,平均能耗为1.235kW·h,使用有效度为100%。这表明该运输机可适用于山地果园运送肥料和果品等,亦可搭载喷雾机或果枝修剪机械等进行作业。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解河南省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流行病学情况,参考Gen Bank的PCV2 ORF2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建立PCV2的快速直接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运用该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采集到的河南省共125份疑似猪圆环病毒2型的病料进行PCV2检测,阳性样品测序,分析河南省PCV2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显示,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快速、特异、敏感,适用于临床检测或流行病学调查;所检测的125份样品中,55份样品为PCV2阳性,阳性率高达44%。阳性结果序列分析显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8.7%~99.8%,42份在PCV2b基因群。结果表明,河南省PCV2感染率较高,PCV2b为流行血清亚型,病毒变异严重。  相似文献   
57.
1型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河南省汝州市某大型规模化养猪场育肥猪发生疫情的原因,对该猪场发病猪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从该猪场分离到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经鉴定为1型,对仔猪有较强毒力,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后对强毒的攻击提供完全的保护。药敏试验显示,对头孢哌酮、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外荷载冲击作用下管道裂纹损伤的识别方法,以自制的落球控制装置对空管和充水埋土管道2种不同服役工况下的健康管道、单损伤管道以及多损伤管道进行荷载冲击试验.利用压电陶瓷传感器拾取外荷载冲击不同损伤工况下的空管以及充水埋土管道所产生的应力波信号,先以小波包能量公式分别健康与损伤管道上传感器监测信号的能量,再根据均方根偏差计算得到损伤指数,基于损伤指数变化进行管道损伤识别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空管损伤指数随着传感器至损伤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同时损伤识别的灵敏度也随之降低,空管的损伤指数随着损伤轴向宽度的增大而增加;以损伤指数为判定指标,不仅能有效定位空管单个裂纹损伤和多个裂纹损伤的存在和存在位置,还能有效识别裂纹损伤的严重程度;改变管道的服役工况,基于该指标仍能实现不同服役工况下管道单损伤与多损伤的存在位置及损伤严重程度的识别.以损伤指数为指标来进行管道损伤识别的方法切实可行且具有普遍性.该研究成果为服役管道的健康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土壤温湿度及处理时间对茄黄萎菌微菌核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微菌核萌发率均呈下降趋势.土壤含水量为20%和30%的条件下,40℃处理7d微菌核均不萌发;35℃条件下处理14 d其萌发率仅为7.53%(20%土壤含水量)和8.60%(30%土壤含水量);30℃条件下处理28 d其萌发率降...  相似文献   
60.
九台是镶嵌在吉林省腹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地处长春市和吉林市中间,是长占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叠加区与核心区.幅员而积3275平方公里,辖13个建制镇,2个民族乡,3个街道办事处,310个行政村,农业人口62.6万.耕地16.5万公顷,是国家蓖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