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58篇
农学   80篇
基础科学   56篇
  133篇
综合类   434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264篇
园艺   175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焦有权 《农业工程》2012,2(7):49-52
针对温棚膜面集雨回用的水文及技术条件作了阐述,重点分析了回用中集雨量和温棚作物需水量的数据,通过建立集雨量与需水量耦合模型和相关分析,表明温棚膜面集水量与作物需水量耦合程度高。提出了发展温棚膜面集雨回用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92.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合格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学校教育的使命.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教学理应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培养市场经济形势下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而目前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日常教学,仍存在以课本为本位,缺乏开放性教育,重知识传授,轻实用性教学的痼疾.为此,笔者认为,应以人为本,突出"双性",激发中职教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993.
西芹高效低成本无土栽培基质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炭、秸秆、废菇料、炉渣和蛭石为原料,配成8个不同成分的栽培基质,研究其对西芹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西芹高效、低成本无土栽培的基质。结果表明:6号和7号基质无土栽培的西芹生长势较强,产量较土壤栽培增加20%~30%,成本较传统的草炭+蛭石无土栽培基质降低2/3。  相似文献   
994.
探索栽培方式对"绿旱1号"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产成本的影响,为生产上推广节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提供参考.设手工旱条播(A)、手工旱撒播(B)、露地旱栽插(C)、地膜覆盖旱栽插(D)、秸秆覆盖旱栽插(E)、水田手工栽插(F)6个处理,以水田手工栽插(F)为对照,小区面积为14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同期育秧、同期移栽的情况下,地膜覆盖旱栽产量最高,较水栽(CK)增产6.5%,增产达显著水平;直播栽培较育苗移栽生育期缩短15~25天,产量较水栽减产9.2%以上,减产达显著水平;"绿旱1号"进行旱作栽培水分利用率高,节水效果好,其中地膜旱栽的灌溉水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最高,分别是水栽的8.3倍、3.2倍;各处理纯收入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手工旱撒播>手工旱条播>露地手工栽插>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手工水栽.在水分缺乏、劳力紧张的地区,"绿旱一号"生产上宜采用旱撒播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995.
刈割次数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再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刈割后植株再生速度、茎叶比、干物质积累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品种第一次与第二次刈割的再生植株株高均按直线增长,再生速度大小因品种而异,并随着苜蓿的生长发育进程推进,品种之间的差异愈加显著;品种间分枝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第二次刈割后朝阳苜蓿分枝数增长速度最快,敖汉苜蓿分枝数增长最慢;两次刈割后,Vector品种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为57.42 g/株,第二次刈割时Runer干物质积累量最多,为31.97g/株;从再生速度、分枝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综合评价,在呼和浩特地区,8个供试品种中以Vector、Runer和朝阳苜蓿生育性状表现较好。皇后B和Hagrazer在两次刈割中均能获得较高产量,在当地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讨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L.)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在防御病原菌侵染中的作用,建立了西洋参根中3种酚酸(p-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并根据测定数据及前期研究结果,设计酚酸和皂苷提取物的实验浓度。选取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destructans)4株西洋参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酚酸和皂苷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作用。测定结果表明,3年生西洋参根内p-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的含量分别为(1.37±0.07)、(2.80±0.04)、(6.07±0.24)mg/kg,此浓度下的3种酚酸对4株病原菌无明显作用。皂苷提取物浓度在对应根内浓度的范围下(4~40mg/mL),对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毁灭柱孢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当浓度达到40mg/mL时,对立枯丝核菌、茄病镰刀菌、尖孢镰刀菌、毁灭柱孢菌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100%、83%、77%、58%(P<0.05)。由此推论,在西洋参抵御病原菌侵染中,所含的皂苷类成分是重要的化学防御物质。  相似文献   
997.
从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出发,进一步梳理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的概念、内涵,总结目前国外有关合同节水管理应用的3种主要模式:节水量保证模式、节水效益分享模式和节水服务托管模式。分别以3种模式应用的典型案例美国、东欧亚美尼亚、阿曼等国家合同节水项目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经验,并结合国内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发展合同节水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8.
低温是主要的逆境胁迫之一,限制了作物的地理分布和产量。筛选理想的抗冻靶基因用于分子育种对于稳定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CBF调节子在植物抗冻反应中扮演主要的角色,CBF2是CBF调节子的组成成分之一,在抗冻反应中扮演负调控的作用。采用qRT-PCR和常规农艺性状测定法对2种CBF2基因突变体cbf2-1和cbf2-2进行了多项指标的鉴定,结果发现在这2种突变体中CBF2基因的表达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cbf2-1中CBF2基因受低温诱导表达,但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而cbf2-2中CBF2基因诱导表达的效应完全丧失。抗冻性检测结果显示CBF2基因的表达量越低,其突变体植株的抗冻性越强,同时冷胁迫后冷响应的下游基因表达量也越高,更重要的是,虽然这2种CBF2基因突变体抗冻性明显增强,但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其开花时间和单株种子产量并没有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CBF2是一种可以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作物抗冻育种的理想候选靶基因,可以利用最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作物抗冻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999.
培育抗除草剂和抗旱的转基因玉米种质,通过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花粉非组培法将拟南芥抗旱基因At HDG11导入玉米自交系昌7-2中,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逐代除草剂筛选、分子检测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获得5株转基因株系。在此基础上,以非转基因自交系昌7-2为对照,对5个转基因株系进行抗旱性鉴测;对苗期和十叶期玉米植株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转基因植株生理活性物质和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玉米叶片的Pro含量高于非转基因玉米,MDA含量低于非转基因玉米;不论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还是干旱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都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而转基因株系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则明显低于对照植株。综合室内与田间的抗旱检测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花粉的非组培转基因方法在玉米上是可行的。将拟南芥HDG11基因导入玉米,同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抗旱性,为玉米的抗旱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和新的转基因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南方地区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调查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7个省份冷浸田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筛选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结果表明:冷浸田土壤有机质、全氮、C/N、有效磷与非冷浸田差异显著,分别较非冷浸田高出26.1%、11.2%、12.3%,低84.6%。冷浸田土壤含水量、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Fe~(2+)、Mn~(2+)、还原性物质总量含量分别较非冷浸田显著高出37.6%、91.5%、108.1%、17.0%、349.5%、143.1%、217.9%;冷浸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低于非冷浸田,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非冷浸田,蔗糖酶活性与非冷浸田相比无显著差异。冷浸田土壤线虫数量为301.9条100 g干土~(-1),显著低于非冷浸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为pH、全氮、有效锰、Fe~(2+)、C/N、线虫数量6个指标,冷浸田土壤质量指数显著低于非冷浸田。研究结果对冷浸田土壤质量评价、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