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944篇
农学   206篇
基础科学   264篇
  178篇
综合类   1606篇
农作物   156篇
水产渔业   280篇
畜牧兽医   1835篇
园艺   344篇
植物保护   13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血虫病是以溶血性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特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导致人、家畜生产力下降,动物泌乳产量减少,严重的可导致病畜死亡.该病的病原为嗜血支原体,主要寄生于红细胞表面,造成溶血性黄疸和贫血.捻转血矛线虫是属于毛圆科血矛属的反刍动物消化道寄生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的成虫寄生于反刍动物的真胃和小肠,由吸血可导致反刍动物贫血...  相似文献   
132.
为明确梨树行间种植油菜在改善梨果品质方面的作用,本试验比较了行间清耕和行间种植油菜处理下梨园土壤养分和访花昆虫情况,分析了梨果实坐果率、脱萼率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行间种植油菜较行间清耕处理显著提高了梨园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幅为36.6%和11.2%,此外可以增加昆虫特别是蜜蜂的访问量,减少金龟子的访问量;与行间清耕+自然授粉相比,行间种植油菜+自然授粉与人工授粉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梨坐果率和脱萼率,增加果实重量和减小果实偏斜率;同时,行间种植油菜+自然授粉处理下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均最高,达13.83%和9.45%。行间种植油菜可以提高梨园土壤营养和授粉昆虫的数量,增加梨坐果和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3.
134.
二00一年,藁城市优质小麦标准化示范区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几年来,优质小麦标准化示范面积已达到2.88公顷,占全市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的86.3%。每公顷增加种植效益1250元,全市共增标准化生产效益9917万元。  相似文献   
135.
枣阳市2006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枣阳市小麦种植面积为7万hm2,受2005年秋播持续阴雨,全市小麦播种期比常年推迟10~15d,特别是2006年4~5月上旬遭受了特殊气候(多雨、大风、高温、高湿)的影响,造成我市2006年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达4·3万hm2。笔者对其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1发生面积及危害  相似文献   
136.
枣阳市2006年水稻种植面积4·97万hm2,稻飞虱发生是继1987年、1991年后又一个大发生年,第3代、第4代稻飞虱发生面积累计达7·67万hm2,挽回稻谷损失18·65万t,笔者对其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进行观察分析如下:1发生特点1·1发生期早2006年我市第3代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为7月20~30日,第4代稻飞虱为8月15~25日,比1987年、1991年分别早5d、7d。1·2发生数量多第3代稻飞虱发生高峰期平均百蔸虫量为2300头,最高达8 000头,第4代稻飞虱百蔸平均为6 050头,最高达1·5万头,比1987年高8·18%,与1991年持平。1·3短翅型成虫数量多第3代稻飞虱短翅型成虫百…  相似文献   
137.
利用田间径流小区试验,研究生物炭和有机肥施用对白菜地土壤地表径流氮素损失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设置常规施用化肥(CK)、生物炭配施化肥(B)、有机肥配施化肥(F)、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化肥(BF)4个处理,探究施加生物炭和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团聚体以及氮素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B与F处理较CK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B处理提高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要优于F处理,F处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要优于B处理,BF处理提高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及团聚体稳定性能力介于B、F处理之间;在整个生育期内,B、F处理均能降低氮素的径流损失,F处理降低氮素的径流损失要优于B处理,BF处理降低氮素的径流损失要优于B、F处理。相关分析表明,径流液总氮与>2 mm粒径团聚体呈极显著相关(P<0.01);径流液中硝态氮的损失量与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平均质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呈显著相关(P<0.05);径流液中铵态氮的损失量与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显著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团粒结构的提高是氮素径流损失减少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植株收获后,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均有所提高,B处理显著高于F处理,BF处理位于B和F处理之间。综合考虑氮素径流损失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生物炭+有机肥配施化肥效果  相似文献   
138.
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结合统计建模是当前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高光谱估测的主要方法。为了探讨SOM含量高光谱估测适宜的光谱变换方法和光谱分辨率,以黑龙江省建三江黑土区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SR-6500便携式光谱仪在实验室测量土样的光谱反射率。对土壤光谱数据重采样为1、5、10、20、30、40、50、60、70、80、90、100 nm共12种光谱分辨率,经过Savitzky-Golay光谱曲线平滑处理后,将光谱反射率R进行反射率倒数1/R、对数log R、倒数对数log(1/R)、对数倒数1/log R、一阶导数R′、倒数一阶导数(1/R)′、对数一阶导数(log R)′、倒数对数一阶导数[log(1/R)]′和对数倒数一阶导数(1/log R)′共10种光谱变换;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LS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的方法建立SOM含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1/R和(1/R)′光谱变换对于提高SOM含量估测精度的效果较好,其中1/R光谱变换的SOM含量估测精度R2val均高于0.87,(1/R)′光谱变换的SOM含量估测精度R2val均高于0.90;(2)5、10 nm...  相似文献   
139.
为提高番茄无土栽培质量,以番茄品种"金福莱"为试材,研究了6种不同配比基质对河西走廊温室无土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处理Ⅳ(沙∶玉米秸秆∶食用菌下脚料∶商品基质∶鸡粪=4∶5∶5∶6∶3)的基质配比(体积比),番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_2和气孔导度数值最大,植株保持较强的生长势与结果能力,番茄株高、茎粗、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和折合667 m~2产量等性状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78.60 cm、1.13 cm、16.36个、3.12 kg和7 531.68 kg;其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VC和番茄红素含量最高,分别为4.15%、0.58%、7.30%、302.2 mg/kg和152.4 mg/kg,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河西走廊戈壁温室番茄无土栽培中推荐使用此配比基质。  相似文献   
140.
为了探索福建省茎用芥菜1年2代繁育技术,选择6个茎用芥菜品种,分别进行冬春季正常繁育和夏秋季高山加代繁育的2代繁育试验,并对比各品种2代繁育的生育期、株高、株幅和种子产量。结果表明:所有参试茎用芥菜品种只要通过打破种子休眠、衔接好2代繁育的播种期都能完成1周年2代繁育,夏秋季高山加代繁育的全生育期比冬春季正常繁育平均缩短约50 d;冬春季繁育比夏秋季高山加代繁育株高增加31.2%~132.9%,株幅增加1.5%~21.8%,所有参试品种冬春季繁育的种子产量都极显著高于相应夏秋季高山加代繁育,种子产量增加17.8%~15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